五四三分散之后,我等四人滞留在场。69 年夏,我被安排在“朱家坝”守梨子。曾亲手用水磨磨过面的。
先介绍一下水磨的构造:磨坊建在河坝上,下面有一上击水轮,因水轮是垂直旋转,所以另外还要建一个水平的“齿轮”来改变旋转方向。这些都是木制的。石制的磨盘分上下两页,中间都有一个孔。下面的水平轮上直立一根方型铁轴,直穿过磨盘中孔。下页固定在磨房的一个木制平台上,上页盖在上面。上页表面有一凹槽长宽约8乘16厘米,用一个相同大小中心凿有方洞的铁板套住铁轴卡住上页。为控制磨盘压力大小,在轴顶端还安一根小圆木,用藤条捆住磨盘两沿的凿孔,并用木楔调整压力。在磨盘正上方吊一斗型布袋,上沿用竹蔑撑成圆框,下面接一长条型布筒直通磨眼。这是料斗。
磨面要磨多次,如天干物燥,在干麦子中还要淋些水,名为“打潮”,防止面粉飘飞。第一次叫“破籽”,压力小流量大,为控制流量,在长条布筒内插入N根可以增减的木条。第二次以后,就要过筛了,筛子是吊在一个三方封闭一方开门的柜子里。安在筛子上的一条木方伸出柜外一侧,在这边地上安一可原地摇摆的圆轴,轴上立的木杆联在那条木方上,踏动它,可控制筛子作往复运动。这样,就可把面和麸分离。柜子下方分两边中间用木板隔开。一边存面,另一边放麸。筛子的另一端是无遮拦的,以便把筛剩的麦麸送入麸柜。如果是过筛,就可以听到“嘀哒嘀,嘀哒嘀哒```````”一连串有节奏的踏击声,如果是倒麸就只有“哒、哒、哒”慢节奏单调的声音了。一般麦子需磨4—5次,每磨一次就要筛一次。前两次叫“提灰”,也就是富强粉,后几次叫“脚灰”。如生产标准粉,就把前后混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