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葬礼次日上午,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道说,这位已故总统的情妇和私生女同妻儿一道,肃立在墓边悼念。这一场景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它证明,法国人与你我不一样,至少在私情上是如此。
事实上,尽管法国历任总统似乎有着近百分之百的出轨记录,但只拿他们开涮也不合情理。即使是在人们认为相对保守的国家,也有传奇式的花花公子——英格兰有亨利八世,美国则有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法国人对性关系的忠诚度高于美国
但要想搞清楚普通中产阶级的偷情情况就更难。表面上看,法国公众对密特朗总统的不忠行为表现漠然,但多数法国公民对配偶或爱侣都相当忠贞。2004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只有3.8%的已婚男子和2%的已婚女子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有多于一个伴侣(这最接近不忠行为)——低于美国与英国的同类调查数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疗研究所(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所长阿兰•嘉米(Alain Giami)表示,求爱期间,法国人比美国人要忠诚,而且法国人的婚姻与风流韵事也比美国人持续得久。嘉米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论文中写道:“在法国,人们对具有性成分的关系的忠诚度比美国高。”
如果法国不是世界偷情之都,那应该是哪个国家呢?全球性行为调查零零碎碎,并不完整。例如,俄罗斯就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全国性调查。以往,苏联政府几乎禁止公开谈论性,更不用说进行民意调查了,因为这样的调查可能会证明,“同志们”在参与私通等遭到禁止的行为。如今俄罗斯的宗教团体继承了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者先辈未竟的事业,它们向政府施压,试图阻止政府为与性有关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官方的批准和资金支持不过是第一道坎。在用哪个字眼称呼不忠的问题上,当代研究人员甚至还未达成一致。尼日利亚的研究人员喜欢用“性网络构建”(***ual networking),而芬兰科学家们则把风流韵事叫做“平行关系”(parallel relationships)。一法国研究组为了体现出道德上的中立,选择了一个你可能会在会计学课程上听到的术语:“同时多伙伴状态”(simultaneous multi-partnerships)。
偷情也有规则
虽然不善言辞的研究人员容易成为取笑对象,但实际上,我们不但能了解有多少人在欺骗配偶,还能发现欺骗的方式。尽管不忠就像一个无法无天的秘密王国,人们在那里私下决定如何行动,但偷情确实也有规则。在不同国家,甚至不同街坊,这些规则都有所不同,它们决定了欺骗的正当借口和婚外情的情感走向。
艺术可为我们展示这些微妙区别:在美国电影里,发生风流韵事通常意味着你是个坏人,而在法国电影中,这样的人更多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在环游世界,为一本该话题的书作调研时,我发现,简单的对话也能揭示情感规则。在日本,我问一位已婚妇女是否对外遇感到愧疚,她迷惑不解;她从没想过这一点,因为除了有外遇之外,她是为家庭尽心尽力的。
在莫斯科,我对一位家庭心理学家提到了通奸话题,她显得很有兴致。“这必不可少,”她说。我一定是听错了吧?“没有,”她坚持道。“我觉得那是明智之举。”接着她解释说,在15年的婚姻生活中,她一直享受着为数众多的婚外恋——虽然最近工作繁忙,有所收敛。然后,她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确保拼写正确。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上,美国人的态度变得更宽容了。对于同性恋、非婚人士同居、离婚、婚外情及私生子女现象,他们的接受程度在上升。但谈及婚外性行为这一话题,他们却变得更为严苛了。1973年,70%的美国人认为婚外恋“总是不对”。到2004年,这一数字已接近82%。2006年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人看来,通奸在道德上比一夫多妻制或人类克隆更加恶劣。比较24个国家人们的不同态度可以发现,美国人同爱尔兰人和菲律宾人一样,在不忠问题上最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