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力在当今中国是个热门词汇。产业、政府和学术界都认为中国与日、韩、欧美竞争所需的创造力依然不足。
中国政府官员和行业领袖对中国需要重新激活创造力的讨论已有很多年了。
我们开始中国之旅以来,人们一直告诉我们有关“创造力差距的话题。
从下榻饭店的窗户里望出去,我们看到的第一件东西,就提醒我们中国正赋予创造力新的重要性。
那是一幅挂在饭店对面的巨幅街头海报,为一种文具做广告。它的信息是——这些笔会让购买者变得更有创造力。
我觉得,这样一种幼稚的口号,既显示了中国市场营销人员对创造力的重视,也体现出他们急需提升他们自己的创造力。然而,这个广告代理商选择突出创造力是值得称道的。很多中国企业已开始由死板、教条的思考方式转向对创造力的追求。
这种追求是通过两种方式。首先,承认存在创造力。单单这点就是一个创造力复苏的重要指标。 其次,在开发富有创新力的新软件时,中国年轻的程序员的现代思考能力正在得到全球认可。
但是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 弗里德曼在为其有关全球化的新书《世界是平的》作调查时发现,中国正为其创造力远远落后于很多国家而担心。
“虽然我们的经济增长非常快,但我们拥有极少的知识产权。”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告诉他。
”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很自豪。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我们没有保持住发明的步伐。那些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为什么现在不行了?我们需要回到那样的状态。”
著名学者、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也曾公开通过美国的《高等教育纪事》,公开批评中国的高等教育缺乏创造力。“我们的大学给你知识,但不是批判思考的能力。”
中国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国外的大学生接受到更具创造力的教学方式。他们对中国大学里缺乏创造力,有时被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感到苦恼。清华大学计算机科技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音,写了个流传很广的博客,解释他为何在毕业前九个月时退学。王音对清华大学的主要指责就是教学的创造力不够。
我们在上海为中国的公关人员培训什么呢? 什么是富有创新力的公关?
公关的唯一角色是否就是发放新闻稿和举办新闻发布会来宣传行业产品?
我们认为,发明创新产品的能力只是中国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过程的一部分。 我们在培训课程上向公关从业人员显示,富有创造力的公关在西方是如何运作的?
中国学生的反应不一,既有憧憬与求知欲,但有时还有些文化误解。
我们最常提到的公关案例和一个叫Horlicks牌的英国热饮料有关。这个案例让我们的中国学生感到不解。这份饮料一直主要面向英国老年人。随着近几年销量的下降,饮料生产商戈兰素史克寻思如何通过公关活动挽救产品的命运。
公关公司决定采用一项有创意的公关运动。作为噱头,他们说服了伦敦一些最时尚的酒吧和餐馆在他们的菜单上列上Horlicks饮品。 然后,他们告诉时尚业记者一些伦敦最时尚的场所正向年轻人销售Horlicks这个重大“新闻”。
很多媒体报道了这一刻意安排的“事件”。西方媒体对新奇的娱乐新闻如此饥渴。 即使最学术性的报纸也刊登有关Horlicks出现在伦敦酒吧的文章。伦敦小报只是做表面文章。但是,更多深度媒体对这一取得惊人媒体覆盖的公关案例当作新闻来报导。戈兰素史克公司对此很高兴。这一公关活动使得该品牌的销量大增。
我们培训的学员对这个案例的创意印象深刻,但当我们给出另外一个案例,也是Wahida 经历中的一个创意,却没有被学员很好地理解。 当年在为英国某一地方政府工作时,她接到一个任务,要她为一个走下坡路的城市部门策划媒体报道。 这是个收藏有很多艺术品的资源中心。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该部门的存在,所以它的资源没有被很好利用。
Wahida在收藏中发现了一个来自非洲古老部落的面具—这是一位已故探险者送给该市的礼物—很巧合的是,这个面具看起来非常像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作为公关活动的一部分,Wahida把这个面具的照片发给了当地和全国的很多媒体。
这个撒切尔面具的故事很轰动,几乎所有的全国媒体,包括世界各地的报纸和电视都对此作了报导。 结果这个沉睡多年的资源中心成为该市最忙的一个部门,英国各地向该中心索要、租借珍贵稀有艺术品的请求象潮水一样,包括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
我们的学生认真听着Wahida 的案例,很勤奋地记笔记。但到了提问时间,一个问题让我们很吃惊,“谢谢你的案例,很有意思。但是在我的公司,我们没有任何非洲部落的面具。我们怎样在公关工作中寻求创意?”一位学生这样问。
这是个有关文化差异极好的例子。我们举这个例子是想对学生阐述创意公关的原理,教学生如何把这种思维应用在日常工作的挑战中去。也许是受比较传统和严肃的中国教育背景影响,我们的学生发出了上述的提问。
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中国公关从业者的创意潜质。
我们很喜欢的一个创造力练习,赢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回应。
我们给每位学员发了一个衣架,给他们两分钟时间想出最多的使用方法,不管想法有多疯狂。
学生给出的答案出乎意料,充满了创新力。其中有:一个钩子、打捞丢在沙发背后物品的工具、一件乐器、打调皮小孩的器具、书签、蜡烛台、取回锁在车内钥匙的工具、指挥棒、挠背部痒痒的工具、弹弓、打蛋器、烤肉叉、风筝架和耳环。
但是,一个坐在后面的害羞学生所提的建议,是我们认为最聪明的用法,至少也最有创造力。“就把它当作衣架来用怎么样?”这个学生问。
我们在英国讲授关于创造力的课程时,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答案,这是第一个提出利用衣架的本来功能来使用的人。
我们觉得这只是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个小例子。中国会很快发掘出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