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网上看到,江永有两位姓李的知青兄弟在坡子街创业,开了家“林飞燕馄饨店”,心里十分佩服,很早就想去看看,坐坐,攀谈攀谈,当然,也有稍微帮衬帮衬生意的意思,但一直没有时间。后来,又看到这两位弟兄为了参加“六。一”的聚会,早早打烊的报道,见面的心情就更迫切了。今天下午,我们终于去了!
找到店子可不容易。我记得报道上说,店子在太平街和坡子街的交叉处,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一位摩的师傅热心地告诉我们,说在本色酒吧对面那条巷子里。我有点怀疑,但还是按他所说的去找了。果然不出所料,他所说的,是双燕馄饨店。婆婆说,我们再往下边找找。于是走三王街、解放西路、太平街,又转回坡子街,还是没看见。干脆,往河边走,再找,结果,终于找到了。店子在坡子街的南面,距沿江大道不到100米,在一条巷子的口子上(此巷子位于太平街和下河街之间)。店子不蛮大,外边是店堂,有四五张餐桌;里边是工作间,和面的案板、高压锅、冰箱、消毒碗柜,摆放得整整齐齐;下馄饨的锅灶则摆在街沿上。
我们去时,有位顾客坐在店堂里,灶边有个人正在给他炒蛋炒饭。婆婆一眼就认出,这就是二李之一。一打招呼,果然是。知青见面,自然熟,我们就站在灶边,和他聊起来。饭炒好送到桌上,我们就聊得像久别的兄弟一样了。这时,里间的那位弟兄也走了过来,坐在了一起。老李说,他是64年去的江永,还有个弟弟下到了安乡,这位也姓李,也下在江永。说起这个店名,他很骄傲地告诉我们,此店是他们两个人合开的,都姓李,发扬知青精神,不靠儿女,自己奋斗,所以把两个“李”字并在一起,再把下面的两个“子”字去掉,就成了“林”字,“飞燕”,是共同奋斗的意思,念着也顺口。他们说,“六。一”那个会真好,好久没这么快活了,见到了好多几十年没见过面的朋友。
我们要了两碗馄饨,一大一小。碗是从消毒柜里拿出来的,馄饨是新鲜肉包的,下出来,清清爽爽,不咸不淡,不油不涩,尤其是那做汤的酸菜,味道正极了,很合我们的口味,我觉得,被誉为长沙名牌的“双燕”的馄饨,似乎还油腻了一点,味道赶不上它。按照水牌上的标价,我们交了五块钱,他们憨憨地笑着,有点不好意思,收下了,说,以前,知青到知青家里吃饭,从来没有交钱的;但我不收钱,你们下回就不会再来了。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话。6点多钟,我们要走了,二李恋恋不舍地送出来,再三喊着,有空来坐,有空来坐,就像和自己的亲人告别一样。
我想,以后我们肯定会再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