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青旅游”栏目读一江秋水《回雁南来第一峰》妙文,忽然想起以前在单位图书馆读83年版《雁城衡阳》(作者蒋薜)所作笔记可作补充,今摘录如下,供对湖南沿革感兴趣朋友参考:
衡阳概况——历史沿革
传说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国氏族公社晚期,南方的缙云氏后代在长沙建立三苗国,衡阳为其一部份。舜灭三苗,受尧禅。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继舜位建夏朝,天下为九州。衡阳地域属于荆州。春秋战国册,楚国的地盘包括衡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衡阳属于长沙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湖南地域置长沙王国,分四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衡阳属零陵郡。次年第一次设立县级政权称酃县(因酃湖得名,非后毗邻井冈山酃县即今炎陵县——灯火注)。后更名承阳、钟武(汉钟武侯封地,参见后“天子坟”)、蒸阳(因汇于衡阳湘、蒸、耒三水中蒸水得名),相继建立县级侯国。
三国时,衡阳地域分属于蜀、吴。公元220年,吴以长沙西边为衡阳郡,领蒸阳(衡阳)、重安(衡南)、湘西(衡东、衡山)、湘乡、益阳等县。郡址在湘乡,历史上第一次以衡阳为郡名。第二次南北朝刘宋在灭东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420年置衡阳郡,郡址在今衡山县北。
西晋置湘州,辖衡阳地域。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湘州为潭州总管府,更衡阳郡为衡山郡,治所衡州。临蒸县改衡阳县。
到了唐代,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十道,衡州属岭南道。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置天下十五道,衡州属江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衡州更名衡阳郡。肃宗至德二年置衡州防御使,领衡、涪、岳、潭、郴、邵、永、道八州。
据史料记载,衡州在唐贞观年间有7300多户,34000余人。到开元二十八年增至33000余户,199000余人。一百年人、户约增加5倍。
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废道,荆湖路分为湖北、湖南,衡阳郡属湖南。
公元1279年,元设湖广行省,衡阳称衡州,属湖广行省。
明,衡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辖桂阳、衡阳、衡山、耒阳、常宁、安仁、酃县(今炎陵)、临武、蓝山、嘉禾。
清代湖广行省分为左、右布政使司,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为湖南、湖北两省。
公元1676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周。衡阳称应天府(国都),不到一年被灭。
清朝的地方统治基本沿袭明代,设省、道、府(州)、县四级,衡州设知府,隶属于湖南行省下的衡永郴桂道,管辖范围与明代同。
民国三年,废府,保留道一级,衡阳道所辖县仍如清代衡永郴桂道,治所衡阳。民国十一年道制废,各县直接由省管辖。民国二十七年全省分九个行政督察区,衡州属第五区,专员驻耒阳,辖衡阳、衡山、常宁、耒阳、攸县、安仁、酃县、茶陵。民国二十九年全省改九区为十区,原第五区为第二区,专员驻衡阳。1942年3月,衡阳设市,为省直辖。
1949年10月,衡阳市为衡阳专区所辖。1980年,衡阳市由过去委托行署代管改省辖市。
1983年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衡阳市统辖衡南、衡阳、衡山、祁东、常宁、耒阳和南岳区,人口六百余万。
衡阳八景
雁峰烟雨实堪夸,
石鼓江山锦绣华;
花药春溪龙现爪,
岳屏雪岭鸟喧哗;
朱陵洞内诗千首,
青草桥头酒百家;
试看东洲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莲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