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端午
又要过端午节了!
端午是中国人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从小就听大人们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因不堪山河破碎,民生涂炭于
长大了却发现农村里的端午节更像一种传统节日。边远的村民比城里人更重视过端午节,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屈原。而且农村里过端午的许多习俗如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就跟屈原毫不相干。
于是有了疑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吗?究竟是先有了屈原后再有端午节,还是先有了端午节后再有屈原?
本来也无所谓,管他谁先谁后,反正照吃粽子,照吃咸鸭蛋。不过早两年,一场由韩国申请端午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争纷却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韩国人说,他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过端午了。而按中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说法,以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投江起算,那么中国的端午节最多也就有2千3百年的历史,远在韩国人之后!
“端午节始于纪念屈原说”把中国的端午节给卖了!我们必须要还端午节起源的历史的真面目。
本人认为中国的先民过端午节有如下与季节和农耕有关的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洪水,我们知道,农历五月,正是我国的洪水高发季节,特别是荆楚地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必定要发一场俗称端阳水的大水。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的中国先民在这个时候会举行一些水上活动拜祭河神或龙王,以求得水神的保佑。
二是由于辟邪,我们知道,农历五月,空气的湿度大,气候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正是瘟疫流行的季节,先民们按照中医的机理,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配戴香囊以达到避瘟驱邪的目的。
三是由于农耕,我们知道,农历五月初,夏粮逐步收获,先民们熬过了春荒,正好有心情也有能力来调节一下生活,饱餐一顿,庆祝丰收。同时祈求在接踵而来的耕种季节里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四是由于历法,端午节落在阳历的 5 月 27 日至 6 月 25 日之间,与夏至的日期(6 月 21 日或 22 日)非常相近,夏至前后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时节,按中国的阴阳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
五是吉利数,我们的祖先认为重复的奇数日是最吉利的,比如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吉利的日子,选作为节日是最合适的
这些就是我们的先民们选择在
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个端午节,被放逐到湖南的屈原按照楚人的习惯在端午的午餐喝了不少浓烈的雄黄酒,酒入愁肠更激起满腔悲愤,他带着醉意来到汨罗江边(屈原至於江滨)披散着头发一面奔走一面吟诵着“怀沙”赋,(被髪行吟泽畔)到了动情处,抱起一块石头奋力自沉于汨罗江中。从此追思屈原就成了中国的端午节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就是端午节与屈原关系的历史真相。
屈原给端午节增加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但是,屈原只是端午节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只是端午节这颗大树的一个枝丫,是端午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把这个形成过程中的某一段特别强调起来,以部分而概全面,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一种割裂,对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极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