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运的是天气越来越好了。日近黄昏,天空中虽仍涂抹上一层薄云,但透过云层的缝隙泛出一道道淡淡的亮光。色彩斑驳的晚霞,在水面连漪中抖晃,五光十色。宽阔的江面上,结队成群的河鸥紧贴着船尾拖出的浪花,时而俯冲击水,时而奋翅翱翔,上天下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属。映泛着粼粼霞光的水面已是风平浪静,海阔天空,使人顿感天朗气清,心旷神怡。在离航标灯不远的水面上,有一艘小小的舢板,舢板两侧的边板上,伫侯着几只我从来没见过的模样显得怪怪的动物,有点象洋鸭。它们在舟子的呵叱下轮番潜入寒冷的水中。只见它甩动着尾巴头朝下钻入水中倾刻间不见踪影,待等身子浮出水面,长长的嘴里竟叼住一条比一斤还要重的活鱼,摇头摆尾径直游回舢板,稍有得意地交给舟子,舟子回报给它一尾小小的鱼崽。大西瓜换回小芝麻,可怜的它竟兴高采烈地狼吞虎咽下去,然后又开始下一轮西瓜换芝麻的过程。我好奇地请教船上的水手,这是咋回事?水手告诉我,捕鱼的不是洋鸭,叫鱼鹰,俗称鸬鹚,它是渔夫饲养的。鱼鹰冬天一点也不惧寒,在水里很能游,又长又硬的嘴甲非常凶悍,与它一般大小的鱼往往都是它口中猎物。夏天鱼鹰不工作,由渔夫养着,冬天利用它捕鱼。为防止它吞下整条大鱼,吃饱了不干活,渔夫便用绳子扎住颈部。为鼓励多捕鱼,每交回一条大鱼就奖励一条小鱼,渔夫由此获利。水手的话使我顿悟出大自然中原本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一旦被人俘获,就逃脱不了受人奴役的命运。它虽被训养,获得了不致饿死的“一技之长”,但终究是受人掌控和盘剥的工具,我的心头不禁生长出一种对弱小鸬鹚的怜悯感,平时辛勤劳作受人尊敬的舟子此刻在我心中作为剥削者的形象也失去了往日惯有的敬重。鱼鹰舢板的身影很快在暮霭的涂抹中隐没,五彩缤纷的晚霞逐渐蜕变成黑沉沉的夜幕。透过青色云朵之间的裂缝,零零落落的星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冷酷的青云时而合拢围剿热情奔放的星星,而生性活泼的星星总是能寻觅到它所喜好的空间,给黑暗的大地送来体贴入微的明光。明天就要上岸了,船舱里同学们自是坐不安席,手足无措,可除了阴冷森森的甲板,别无去处。我们反复地捣腾自己的行李,裹了又拆,散开又捆。带队的老师叫我们静下心,不要紧张,好好睡一觉。她告诉我们,上岸后我们这一队还要坐汽车走八十多里路到县城,再倒乘机帆船行五十多里地才能到达插旗公社,至于落到生产队,现在还早着呢!她还向我们介绍了公社的情况。我们将要落户的插旗公社,位于华容南部,属洞庭湖畔的老围垸区,地广人疏,粮多棉丰,在号称“鱼米之乡”的华容都算是上乘之地,当地“贫下中农”很欢迎我们知青去。她还宽慰我们,别看这次路途折腾,但只要开春后一到汛期,从插旗公社驻所—一号称“小汉口”的湖区名镇注磁口就有直达岳阳的机帆船,由藕池河直插东洞庭,只需一个上午的行程,再从岳阳乘火车到了长沙天色还挺早。朝发夕至,回去还是挺方便的。老师的话使我们蠢蠢欲动的心情逐渐平息下来,细想盲目冲动的情绪是幼稚的表现,干着急又有何益处呢?于是乎各归其所,闭目养神,不一会都安然入眠。
待我醒过来时,天已经亮了。舱里同学们都赶在我的前面起床了,有不少连行装都收拾完毕,挤在一起嬉笑打闹。我懵不知他们为何还有心思和闲暇去寻争寻闹,不着急下船上岸吗?兴许是头一夜没睡多久,昨晚和衣倒在卧床上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连梦都没留下一个,仿佛才刚刚入睡立刻就被同学们的喧哗声吵醒,我赶忙洗脸嗽口扎行李。等收拾停当,伙伴们才告诉,船不知在什么时间抛锚了,是遇上了大雾。难怪大家耐不住呆呆地静候,与其傻乎乎地苦待雾散云开火轮启航,倒不如在即时行乐中让这段难耐的时间不知不觉地消逝。时间已经八点过了,江面仍被白茫茫的浓雾漫罩,一里开外的地方全是浑屯一片,整个江面沉寂静默,毫无生气。站在雾蔼围困的船台,感觉自己已被囚禁在一个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心情倍感压抑。就在这万籁俱静的寂寞之中,只见船尾远处有一个灰影在朦胧中飘浮,晃晃悠悠。渐渐地,浮影靠我们越来越近,在浓雾中加深成黑色的飘带,伴随着嘈杂的吼叫声。我终于看清楚了,两艘盖着仓蓬的小木划,正慢慢沿着近岸的洄水湾向我们方向驶近。木划上的艄公双手紧握手中的桡浆,挥动两臂拼尽全力向前划,虽然前行步履艰难,可总是在不懈怠地一步一步朝前行进。为艄公积极进取精神所鼓舞,我们不由自主向他们鼓掌致意,江面顿时一片欢腾,浓雾盖闭多时的视野也在人声鼎沸中豁然开朗—艄公们用尽身心和气力,撩拨开镇锁江面的重重迷雾,给我们迎回了久违多日的一轮红太阳!
我们随着火轮继续着最后一段航程,离洪山头只有十多里长的路程了。其实我们航向的左岸就是华容的土地了,大家纷纷带着行李登上甲板,目光一个方向全都向往华容这一方。只见沿岸齐齐整整的护堤顺着河床的走势蜿蜒逶迤,岸边山丘岗坡重叠,青松翠竹掩护的山峦里,几幢炊烟飘绕的农舍星星点点散布其间,一幅淡装素描的乡村风情画展示在我们面前。在我的想象中,华容处于洞庭湖平原,该是跑马平川,一望无际,不曾料到也是青山依然,峰徊路转,与长沙的地貌没有什么不同,见到它犹如重归故土,一股亲近感油然而生。我们在沿岸连绵不断的青翠山岗的陪伴下,不经意间走完了最后一段航程。看!藏匿在山麓河弯的洪山头码头已随着火轮的造访清晰地显露出它的身影,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华容的土地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了。
火轮终于走完了护送我们平安到达华容的辛苦旅程,披着一身倦容,安祥地歇息在趸船旁。到了,华容到了!仰望岸坡,只见朗朗的阳光洒满山岗,蓝天之下,白云映衬的青山坡上翠竹摇曳,松涛阵阵,面带微笑地在朝我们挥手召唤。我随着大队人马,穿过趸 船,跨过跳板,终于登上了华容的土地—这即将书写出我第一页青春日记的地方。这是一个在自己履历中永难磨灭的日子,我将深深地铭刻在心头。
这一天是公元1968年除夕,一个眼前一片迷茫与混沌然仍使我们充满期盼和憧憬的年关。
待我醒过来时,天已经亮了。舱里同学们都赶在我的前面起床了,有不少连行装都收拾完毕,挤在一起嬉笑打闹。我懵不知他们为何还有心思和闲暇去寻争寻闹,不着急下船上岸吗?兴许是头一夜没睡多久,昨晚和衣倒在卧床上迷迷糊糊就睡着了,连梦都没留下一个,仿佛才刚刚入睡立刻就被同学们的喧哗声吵醒,我赶忙洗脸嗽口扎行李。等收拾停当,伙伴们才告诉,船不知在什么时间抛锚了,是遇上了大雾。难怪大家耐不住呆呆地静候,与其傻乎乎地苦待雾散云开火轮启航,倒不如在即时行乐中让这段难耐的时间不知不觉地消逝。时间已经八点过了,江面仍被白茫茫的浓雾漫罩,一里开外的地方全是浑屯一片,整个江面沉寂静默,毫无生气。站在雾蔼围困的船台,感觉自己已被囚禁在一个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心情倍感压抑。就在这万籁俱静的寂寞之中,只见船尾远处有一个灰影在朦胧中飘浮,晃晃悠悠。渐渐地,浮影靠我们越来越近,在浓雾中加深成黑色的飘带,伴随着嘈杂的吼叫声。我终于看清楚了,两艘盖着仓蓬的小木划,正慢慢沿着近岸的洄水湾向我们方向驶近。木划上的艄公双手紧握手中的桡浆,挥动两臂拼尽全力向前划,虽然前行步履艰难,可总是在不懈怠地一步一步朝前行进。为艄公积极进取精神所鼓舞,我们不由自主向他们鼓掌致意,江面顿时一片欢腾,浓雾盖闭多时的视野也在人声鼎沸中豁然开朗—艄公们用尽身心和气力,撩拨开镇锁江面的重重迷雾,给我们迎回了久违多日的一轮红太阳!
我们随着火轮继续着最后一段航程,离洪山头只有十多里长的路程了。其实我们航向的左岸就是华容的土地了,大家纷纷带着行李登上甲板,目光一个方向全都向往华容这一方。只见沿岸齐齐整整的护堤顺着河床的走势蜿蜒逶迤,岸边山丘岗坡重叠,青松翠竹掩护的山峦里,几幢炊烟飘绕的农舍星星点点散布其间,一幅淡装素描的乡村风情画展示在我们面前。在我的想象中,华容处于洞庭湖平原,该是跑马平川,一望无际,不曾料到也是青山依然,峰徊路转,与长沙的地貌没有什么不同,见到它犹如重归故土,一股亲近感油然而生。我们在沿岸连绵不断的青翠山岗的陪伴下,不经意间走完了最后一段航程。看!藏匿在山麓河弯的洪山头码头已随着火轮的造访清晰地显露出它的身影,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华容的土地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了。
火轮终于走完了护送我们平安到达华容的辛苦旅程,披着一身倦容,安祥地歇息在趸船旁。到了,华容到了!仰望岸坡,只见朗朗的阳光洒满山岗,蓝天之下,白云映衬的青山坡上翠竹摇曳,松涛阵阵,面带微笑地在朝我们挥手召唤。我随着大队人马,穿过趸 船,跨过跳板,终于登上了华容的土地—这即将书写出我第一页青春日记的地方。这是一个在自己履历中永难磨灭的日子,我将深深地铭刻在心头。
这一天是公元1968年除夕,一个眼前一片迷茫与混沌然仍使我们充满期盼和憧憬的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