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江永知青是我省下放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知青人数集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知青群体。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江永知青 → 漫话端午节

您是本帖的第 312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漫话端午节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1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8 6:47:14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y6,共同拾东西)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4龙船歌》组曲,如号子般的节奏鲜明、热烈,唱起来必定十分动人。

  另外,还应说一下女龙船。在过去,许多地方的龙舟竞渡均不许妇女参加,认为妇女接触龙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英姿讽爽的女人们奋勇争光,争夺第一,丝毫不弱于须眉男儿。

  与春节有舞龙也有舞凤一样,端午有龙舟也有风舟。风舟的来源如上述,是源于远古的乌舟、鷁舟。古代宫廷中有凤阿(如《天府广记》中记明代宫廷便有),民间有风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风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风头、风尾,由女队员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顺德县志》载:“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但今已不见了。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风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摘自马大勇《节令琐谈》)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8 6:48:12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一)端午诗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2:54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3:32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4:16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4:55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5:40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6:15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1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6:54
易禺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249
积分:40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8日
2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易禺圆

发贴心情

端午诗词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6/19 11:37:30

 45   10   2/5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9399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