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 粽 子
学习包粽子是在安乡县工作的那两年,记得那时厂里的青工宿舍在城关镇一条叫洪门堤的老街上,平房,宿舍对面是一户人家。每到星期天,宿舍里的人就几乎走光了,大多数工人都来自安乡的各个小镇上,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我们三个长沙知青,(应该说是三个长沙人)我们喜欢到对门去坐坐,那家里的老两口对我们很好。那一年快过端午节了,老太太在包粽子,用的是那种长长的窄窄的芦苇叶,两片叶子,在手里转两下,变成一个筒,插一根筷子在里面,然后灌米,用筷子把米插紧,再灌米,最后把上面的叶子一伏一包一捆就好了。我坐在旁边看,看着看着手就发痒,想学着包。老太太也很乐意教我,也不怕我包不好。现在想起来,也应该算是我的一个老师咧!
回到长沙后,我就几乎年年都包粽子了。长沙的粽叶比芦苇叶好,宽一些,也香得多。根据家人的口味,粽子的品种也多起来:豆沙粽,红枣粽,肉粽子。两家的老人特别喜欢吃我包的粽子,尤其是我爸爸,每年都盼着我送肉粽子回去。这几年,老人们都不在了,儿子也去了北京,我就包得少了。
今年网上大家都在展示自己包的粽子,我的手又痒痒了。昨天看到有粽叶卖,赶快买了一把,两斤多米,大大小小包了三十几个粽子,电沙锅太小,要分两锅煮。正好一锅纯碱粽子,一锅肉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