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同学会和广东电视台联合打造二十四集历史记录片《百年留学》 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留学发展过程的电视历史记录片 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他们 他们的命运影响了中国 2006年7月11日广东电视卫星频道首播 2006年7月15日广东电视新闻频道首播 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留学发展过程的电视历史记录片《百年留学》即将在广东电视卫星频道和广东电视新闻频道隆重推出。这部大型历史记录片共24集,每集42分钟,是广东电视台联手欧美同学会、香港电台电视部、广东新气象影视宣传中心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也是广东电视台在人文记录片制作领域的一大探索和突破。 2004年开春,刚任广东电视台台长的张惠建,提出充分利用广东在百年留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记录百年留学历史,展示留学精英风采,制作《百年留学》电视片的创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在得知广东电视台的制作计划后,也积极支持欧美同学会与广东电视台的合作。 中国人出国留学,从1847年容闳赴美算起,至今已有159年的历史,从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官费留美幼童算起,也长达134年。而在中国留学史上被誉为留学第一人的容闳,正是广东珠海香洲人,1855年,在他学成归国之后,他成为曾国藩的幕僚,抱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信念,极力游说晚清朝廷派遣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在容闳的上下奔走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洋务运动主将的操持下,第一批留美幼童成功派出,开创了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也掀开中国留学史的崭新一页。在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广东籍的就有83位,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此之后,中国人出国留学几起几落,幼童留美、海军留欧、留日狂飚、留法勤工俭学、留学苏俄,直至当代留学……历经起步、发展、断裂、鼎盛,不同时期的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全片以百年留学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以重大留学事件和重要留学人物为主体,以新的立意、新的视角讲述中国留学的缘起、发生、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留学特点和杰出留学生的成长故事,从而揭示留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片从策划、采访、摄制到后期制作,历时两年半,摄制组足迹遍及中国十多个省份20多个城市以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采访留学生后裔、留学专家学者逾200人,拍摄挖掘各级博物馆、中外著名大学校史室以及名人故居的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呈现给观众。 这是一个好题材,好故事,好制作。在看完样片后,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陈泉说:“《百年留学》出乎意料的好。”总监制、广东电视台副台长陈永光说:“每一集内容都有精彩的故事。”总编导劳鸿锴说:“六位编导,各有各的擅长,范小静长戏剧冲突,郑晓旭长影像结构,曾伟文长挖掘细节,陈小莉长深思严谨,杜军长故事叙述,黎建力长影像拍摄,自由发挥而又团结紧张。” 从封闭走向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百年留学历史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融合的历史。在历史的浩瀚中寻找,在现实的遗存中发现,当我们走进《百年留学》的细节里,看着那些带着历史体温的照片、奏折、手迹、历史旧地,彷佛可以在历史的碎片中勾勒出百年留学的身影。 正如方辉的主题曲所唱:异国他乡,学海寒窗,砥砺学问,开引思想洪流;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报效神州故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