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
1974年,我们在古港区搞测量时,听当地人讲了这么一件事,至今还难以忘却.
本县杨潭公社某大队小学语文老师因病请假,由大队指派一位代课老师顶替上岗,正好轮到新老师上《收租院》,谁知这位“老师”自己也只念过小学三年级,其知识水平怕跟鄙人的水平不相上下。课文中好像有这么一句,“刘文彩,活阎王,...”这位仁兄读成“刘文彩,活滔王...”,老师这么一读自己不要紧,学生们全部将“阎”改成“滔”了。
偏偏有位学生不争气,晚上自习时把整个课文全部大声朗读了一遍。这时,小孩的爸爸正在厅屋里修箩筐,听着听着总觉得别扭,于是,要小孩把书本递过来,自己借着灯光将课文看了看,自己也没读过几天书,一时还拿不准,便说:“某某,应该读‘活阎王’,我没听过“滔王”这个词。”“不是活阎王,是活滔王,老师是这么教的!”小孩带着肯定的语气 争辩着。“好!好!好!我不跟你争,明天你去问老师。”
第二天,小孩找到了老师就说:“老师,昨天我爸爸说只听过‘活阎王’,好像没听过 ‘活滔王’,这里应该读‘阎’字。”本来这位仁兄只要认个错就行了,可他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认输。“你爸爸又不认得字,这明明是个‘滔 ’字嘛。这‘活滔王’是‘活阎王’的爷,比‘活阎王’还狠毒,所以是读‘活滔王’。”
当我听了这位老乡说的这段“笑话”以后,真正感到欲哭无泪,始终没能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