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广交天下知青,同叙百味人生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天下知青茶座天下知青茶座 → 怀旧,我们儿时的儿童节回忆录(一组)

您是本帖的第 1281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怀旧,我们儿时的儿童节回忆录(一组)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怀旧,我们儿时的儿童节回忆录(一组)

怀旧,我们儿时的儿童节回忆录(一组)

五十年代的 “儿童节”

        又快到“儿童节”了,如今的孩子们,可真幸福,不论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是五十年代 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平常学校有个活动,去哪里玩儿,家长是吃的、喝的,给准备一大堆,生怕委屈了孩子,还不住的,千叮咛万嘱咐,一百个不放心,这也难怪,“独生”子女嘛!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那时的人们,还不讲究计划生育,逢年过节,有事儿出个门儿,那家领出去的孩子,往少了说,也得有五、六个,有那么个顺口溜:“结婚是好事儿,有了孩子是玩意儿,要吃要喝是难事儿”。

    那时家家儿孩子多,大人们那顾得过来,全是大的看小的,磕了,碰了,谁拿当回事儿。头大的要是女孩;得!她们的负担真不比大人少,看着大的,领着小的,和托儿所的阿姨也差不多。说起吃的;常年是棒子面,不是蒸窝头就是贴饼子,只有到过年过节,来人,才能改善一下生活。穿的衣服,也是大的穿小了 给下头的,当小的最倒霉,总穿旧的。

    那时的孩子,就盼着过年、过节,特别是过“儿童节”。因为它和过年过节不同,它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

    解放后 党和国家对于儿童也十分重视,当时有那么句话:“吃窝头啃咸菜,也别亏第二代”。到了“儿童节”这一天,各个公园,对孩子们都是免费开放一天,坐车也不用打票,从早坐到晚,孩子们想坐到哪就坐到哪,哪可真过瘾。

    那时的北京城,汽车不怎么多,大多是有轨电车,那车开起来之后,就会发出铛!铛!的声响,北京人习惯叫它“铛铛车”,可那时的孩子们都很能吃苦,平时到多远的地方去玩, 全是用自己的两条腿走,舍不得 坐车 ,只有到了“儿童节”这天,孩子们才能够随心所欲。看吧!“儿童节”这天,是车车爆满,拉的全是 孩子,她他们说说唱唱,欢欢乐乐,那种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每到“儿童节”这天,我和哥哥也是早早就出门了,哥哥带着我,是见车就上,等坐够了,再去公园玩。这天各个公园,也成了孩子们的天下,我记得每年和哥哥去的最多的是景山和故宫。

    其实在我的记忆里,这些地方,并没有适合我们孩子们玩的场所,除了屋顶上的那些黄绿琉璃瓦,就是方砖铺地的大院子,和数不完的台阶,去的目的,不过是出于好奇,因为常听老人们说:“故宫是皇上住的地方”。我记得在故宫见过一把皇帝坐过得龙椅,用绳子圈着,淘气的哥哥几次想溜到近前看看,遗憾的是;都被看守的人给制止了,根本就不让人靠近。

    我们许多的孩子,还到景山公园的山上去猜;哪棵树,是曾经吊死过皇帝的那棵,谁都认为自己猜的那棵是正确的,为这事儿,还争的脸红脖子粗的,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小兔子http://www.xtznovel.com/list.asp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46:04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亿往昔之我的六一儿童节

“六月的花儿香,六月的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歌唱我们的幸福,歌唱祖国的富强,我们自由地生长,在这光荣的土地上。我们要学好本领,把身体锻炼强壮,努力努力努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六一国际儿童节又来到了。我,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永远铭刻在心中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六一儿童节歌》,想起了给我印象最深、对我最重要的一次六一儿童节——小学二年级时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次六一节。

那时,我们的六一节,是把庆祝大会和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仪式结合在一起的,在我的记忆中,活动是那样的热烈、严肃和庄重。

节日那天,校园里搭起了临时讲台,全校师生在校园里列队集合。大会开始,首先升国旗,一面鲜红的国旗,在学校鼓号队吹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十分庄严;然后出队旗,一声响亮的“出旗”口令发出,早已准备在队伍两侧的少先队大队和各中队的旗手们,双手举着队旗,迅速走到队伍前面一字横列,很有气势。

接下来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讲话,记得大概是“六一儿童节献辞”之类的内容。接着是少先队大队长宣布本次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新队员名单,我们被宣布名字的十八名同学依次在队旗前站成一列。虽然我早已知道有我,但当念到我的名字时,我仍然感到无比激动、骄傲和自豪。

紧接着,随着一声响亮而亲切的“请老队员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一排与新队员人数相等的老队员,每人拿着一条崭新鲜艳的红领巾迅速走过来,和新队员面对面相互行队礼后,老队员们熟练地给新队员们系好了红领巾,再次相互敬礼后,老队员回到队伍中。当我胸前第一次飘着红领巾的那一刻,我似乎真正感觉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光荣和神圣。

接下来的仪程是分别由老队员和新队员代表讲话。其中有一句话是那时我们反复讲、使我终生难忘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红领巾。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大会结束后,全校师生进行了六一游行活动。按班级顺序成二路纵队,在学校周围的几个村庄走了一圈。每到村内,我们就高呼“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之类的口号。觉得蛮有兴致、觉得很骄傲、很风光。

……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每到这时,我的这次六一节,总会清楚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今天把她写出来,一是表达我对六一儿童节的怀念和祝贺;二是作为送给金摇篮全体老师和宝宝们的节日礼物,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吧。
(鹤伴山人 发表于 - 2007-5-29 http://ffmx.sdchild.com/user1/12985/archives/2007/13509.html)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48:36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五十年代的“六一”节

CCTV.com消息(新闻社区):又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从1950年6月1号新中国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始,五十多年过去了,每个年代的儿童节都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过六一节的孩子们,现在他们很多都当爷爷奶奶了。那个年代他们是怎么过六一节的?他们的记忆深处有什么特殊的“六一”情结?

    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眼里,六一就意味着:带红领巾、参加游园会,还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崇高理想。

    五十年代杭州长生路小学学生 李凯:被评上三好学生,奖品是两本笔记本,我到现在还放着,那时侯拿来抄一些诗歌,都是一些英雄人物,自己还配上画。

    那时侯的孩子盼着过六一,常常为可以看一场电影、可以穿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激动得睡不着觉。

    五十年代杭州桐庐印渚小学学生王立高:那时侯条件限制,小朋友旧的衣服洗干净了,穿得清爽一点,一个晚上就高兴死了。

    那个年代孩子们玩的很多游戏,如今也只能在回忆中找到了。

    杭州市民李承德:打弹子、还有铁圈、拍皮球。

    五十年代杭州桐庐印渚小学学生 王立高:拍皮球比赛,那可高兴了,六一儿童节拍皮球了,大家每天早上去练,一个皮球,大家抢着拍。

    早已退休的王月斋老人说,当年在“除四害”活动中,他们学校还组织开展了“看谁打苍蝇最多”的比赛。

    杭州市民李承德:大家都感觉那个时候,天很蓝很蓝,空气很新鲜,我们那个时候是无忧无愁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50:52
行者无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64
积分:1287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16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行者无疆

发贴心情
莫隔靴搔痒落,还是写写你自己的儿童节噻,那才痛快些,有味些,过瘾些!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52:03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儿童节之上世纪60年代版

     那天,母亲将买米的钱弄丢了

  母亲今年四十六岁。饥饿,是母亲关于六一节最深的记忆。

  “六一”儿童节对母亲来说,只不过是一整天呆家里不用去上学。母亲说惟一算得上过了个真正的儿童节的,是9岁那年的6月1日。

  那天学校放假,一大早,母亲就饿醒了。但她知道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前一天外婆就掏空了米缸里最后一把米。

  不出母亲所料,全家五口人,就外公一个人喝了碗稀饭,然后出去拉板车。原先外公和外婆开了家茶馆,“割了资本主义尾巴”之后,全家老小就靠外公一个人拉板车过活。外婆对母亲和舅舅说:“你们忍忍吧,少走动,实在饿了就睡觉,睡着就不饿了。”

  早饭没有吃,中饭也没开锅,母亲和舅舅瘦小的脖子顶着个大脑袋,跟着年迈的外太婆转来转去,眼睛吧嗒吧嗒地互相望着。眼看天色一点一点暗下来,外婆终于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张粮票。母亲笑着对我说:“那时刻大家的高兴劲,现在都没法想象呀。”

  母亲把粮票和钱放在米袋子里,一路拎着米袋子哼着歌去买米。到了粮站,打开米袋一看,钱和粮票都不见了,“我就觉得‘嗡’一声,仿佛脑袋炸了。”母亲说,“全家人一天没吃饭,就等着我买米回来下锅呐!”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这事,我舅舅说了句很生动的话:“你外婆要拉着你妈一起去寻死了!”最后当然是谁都没死成,日子总归要过的,外婆只能再出门借钱去买米。

  母亲什么都没吃,乖乖地躺回到床上,心里想着:“快睡着吧!睡着就不饿了!”迷迷糊糊中,母亲被人推醒了,外婆站在母亲跟前,手里端着碗满满的大米饭。

  母亲说那碗饭是和眼泪一起咽下去的。在那个吃饭都要过秤的年代,母亲把那碗饭当作“六一”儿童节的珍贵礼物。(今日早报:吴佳妮)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54:11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不一样的儿童节 一样的快乐 60年代

60年代生人

放养的儿童节

变着法儿自己找乐

造型:白衬衣、格子衬衣、蓝裤子、红领巾

游戏:掷沙包、弹弓、跳格子、撞拐

礼物:爆米花、钢笔(算贵重的)

歌曲:《一分钱》、《娃哈哈》、《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虽然在计划经济下,物质条件不太好,但基本温饱已解决。李女士回忆说,“儿童节那天学校会给每个孩子一小袋食品,里面有瓜子、豆子、柿饼、两颗水果糖。”这一代孩子也算是幸福的儿童,没有太多的玩具,孩子们就变着法一块玩也玩得非常开心。比较酷的孩子,就是父母能想办法给做一个铁圈,很得意地满街到处跑。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子们的犒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糊糊的铁炉,一边用方言逗着围了一大圈的孩子,然后在黑糊糊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知道那是糖精,神奇得不得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过‘六一’儿童节,身上穿的是当裁缝的爸爸亲自为我缝制的。其实只要能参加节日活动,到动物园能看到那可爱的老虎和猴子,对于穿什么倒没有更高的要求。那个年代想要穿名牌服装,商店压根也没有卖的。”在法院工作的李明先生这样讲述了当年他的“六一”情结。

江苏保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明回忆说,我们这代人,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父母只要我们平平安安遵纪守法,他们就满足了。儿童节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支钢笔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哈尔滨的王新月回忆说,“1977年的六一儿童节,妈妈到文具店花5元买一支钢笔作为节日礼物送给我。当时我妈妈在工厂每月挣36元。这5元钱差不多是我两个学期的学费。我特别激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55:43
80个知青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613
积分:2395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19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80个知青娃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行者无疆在2007-5-31 9:52:03的发言:
莫隔靴搔痒落,还是写写你自己的儿童节噻,那才痛快些,有味些,过瘾些!

呵呵,实在没时间写了,这两天事情太多。但是早上看见上面这些帖子,忍不住贴上来,制造一点气氛,勾起一点回忆。

呵呵,我必须下网了,忙着呢,晕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10:05:09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制造一点气氛,勾起一点回忆。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12:40:17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