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人造太阳

您是本帖的第 83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人造太阳
异乡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84
积分:398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11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异乡客

发贴心情
人造太阳

今天 美国的NBC电台报导了有关中国人造太阳试验装置的消息。


人造太阳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225

  距离当年氢弹爆炸50多年了,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建起了核电站,人类仍然没有看到一座核聚变发电站的出现。核聚变电 站的诱人前景依然是人们心中一个割舍不去的梦。50年来,全世界都在为建立一个能够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而努力。在30多个国家建造的大大小小上百个实验装置上,每一次放电时间的延长人们都为之兴奋;每一次温度的提高人们都为之欢呼。因为这看似小小的进步意味着我们离聚变能的应用更近了一步。前不久,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建成的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调试成功,掀起了全世界对未来人造太阳的极大关注。
  
     中国人造太阳引发世界冲击波
  
      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难免心生疑问:太阳可以人造吗?在大多数人眼中,人造太阳是人类复制的一个新太阳。人造太阳真能挂在天上吗?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国刚刚调试成功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又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只有亲自造太阳的人知道。
  
     据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EAST建设项目总负责人万元熙教授介绍,引起人们猜测的人造太阳,就是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经过8年艰苦奋斗建造成的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未来的人造太阳基本上是这样,可能会更大些。
  
      简单地理解,之所以被称作人造太阳,是因为这个装置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一样。万元熙解释,太阳能够发出强光,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巨大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氢弹是瞬间的,而人造太阳则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巨大能量。我们把这种研究称为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在两条途径中正在迅速发展。一条途径就是造出 各式各样的磁容器来,其中一类磁容器叫做托克马克。经过全世界60年的努力,这类托克马克聚变装置已取得巨大成功。在这种装置上已经可以把氘的聚变燃料加 热到4亿-5亿度的高温区,在这样的温度下发生大量的聚变反应。
  
     据悉,世界上最大的托克马克装置欧洲联合环的聚变功率输出达16兆-17兆瓦,但仍只能短暂地运行。也就是说,这个磁笼只能存在几秒、十几秒钟,从加热到实现聚变反应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力求实现让托克马克装置连续不断地反应。
  
      一方面我们获得了巨大进展,另一方面,能否走向稳态运行是未来的聚变反应堆所需要的。万元熙表示。我们建造的这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托克马克已经取得的进展过渡到稳态运行状态,为未来实现真正的人造太阳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今年七八月,全部装置装好仅仅是物理实验的开始。这个物理实验已经引起全世界同行的很大关注和极高的兴趣,因为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全超导的、可以稳态运行的托克马克装置。
  
     万元熙还解释说,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聚变装置还不能被称之为人造太阳。从所有装置上得到的各种研究结果都是为未来建造真实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堆、聚变 能电站做出重要的贡献,奠定工程和物理基础。没有这些工程和物理基础,未来建造真实的聚变反应电站是不可想象的。
  
     完美能源不是梦
     根据1998年世界能源组 织公布的数据,地球上所蕴藏的铀矿作为燃料只能用60年左右。不仅如此,使用铀矿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高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的寿命非常长,几千年、几万 年仍然有放射性,对人类的环境造成另外一种污染。相比之下,聚变能源的燃料则来自于海水,1升海水中所含氢的同位素氘如果全部提取出来,放到未来的人造太 阳中发生聚变反应,放出来的能量等同于燃烧300公升的汽油的能量。
  
     可以想象,到那时人类需要的一次性的能源将是无穷尽的,不会为可持续发展而操心,不会为能源的短缺发生政治、军事等冲突,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使用化石燃料及其他燃料污染环境。
  
     早在氢弹爆炸成功时,前苏联和美国就以绝密的形式进行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由于原子弹爆炸后,十几年的时间就研制出裂变电站,人们可以利用原子弹的裂 变能量;氢弹爆炸后,我们即将获得巨大的、无限的清洁能源。这些国家便认为,能够成功爆炸氢弹,也可以用5年、10年或者15年的时间造出一个聚变能电 站。专家表示:我们对此非常乐观。
  
     受控热核聚变的条件是必须加热燃料到亿万度的高温,把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什么物质的器皿能够盛装上亿度的高温燃料?这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难题。耐火砖、不锈钢都不可行,必须采用特殊方式来约束聚变燃料。
  
     如果没有物质的器皿盛装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聚变燃料,可否用磁场构造一个磁的容器来盛装?这就产生了托克马克这类磁约束聚变装置。使用这个装置,其外面大量的大线圈和磁体会产生一个环形的磁容器,在这个磁容器里面约束、加热聚变的燃料,让它发生聚变反应。
  
     过去的60年,近100个大大小小的托克马克一点点地贡献了不同特点的技术,才使得我们敢于去建造越来越大的托克马克聚变装置。
  
     如何克服巨大的静电斥力将原子核聚到一起,还要将它们的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以防不安全的能量爆发(如氢弹就是不可控的核聚变)?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 50年代初率先提出磁约束的概念,并在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磁约束装置?#24418;如中空面包圈的环形容器托克马克(Tokamak) ,又称环流器。一般情况下,在超过10万摄氏度的磁场中,原子中的电子就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等离子体。带电粒子会沿磁力线做螺旋式运动,所以等离子体就这样被约束在这种 环形的磁场中,也叫磁笼。
  
     亿万年来,地球上的万物靠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维持自身的发展。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几十亿年来,太阳犹如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无休止地向外辐射着能量。
  
     核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产生聚变的主要燃料之一是氢的同位素氘。氘广泛分布在水中,每升水约含30毫克氘,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的热能。采集氘并使之与相关物质聚变产生能量,就是人造太阳的原理。
  
     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如果我们未来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只需从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产生1000兆瓦的电量。照此计算,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
  
     1952年,当第一颗氢弹爆炸之后,人类制造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但那只是不可控制的瞬间爆炸。从那个时候开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途径,把氢弹爆炸在某个试验装置上加以控制,然后源源不断地取出它的核聚变能。50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
  
     美国、前苏联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100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中国于2003年加入该计划。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
  
     1994年底,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建成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使中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四个拥有同类实验装置的国家。在此基础 上,专家着手研制中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桬AST。从2003年开始,EAST开始进入总装。据介绍,该工程立项时国家投资1.65亿元人民币。 推进国际合作实现人类梦想据悉,由于商业利益巨大,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所有关于人造太阳的试验一直处在绝密状态。但是,事实上,当从事这些绝密研究数十年后,所有国家都发现想要实现目标太困难了。因此发展到现在,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在全世界成为最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已经不再保密。
  
     据悉,我国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1984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曾建成中国最大的研究核聚变的托克马克装置。2006年3月,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建造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意味着能够稳态运行的实验装置已经具备实验 能力。
  
     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说:我们这一代科学家已经做了50年还没有建成人造太阳。并不是说我们太笨,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难到靠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达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个灯泡是用聚变能点亮的。但是客观地讲,这 种愿望可能实现不了,因为太难了。
  
     虽然中科院研制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核聚变实验,但是他们的调试成功已经得到了国际聚变界的关注和称赞。在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EAST建设项目总负责人万元熙教授看来,和30年前刚刚开始这项研究相比,国际聚变界态度的转变让人颇有感触。
  
     万元熙谈道:过去我们与其他国家讨论国际交流合作的时候,某些国家的官员总说我们跟你没合作,没有什么可获得的。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研究所都主动、积极地要求与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中国磁约束聚变界进行广泛合作。1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有才干的、本土的聚变 人才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这对中国未来聚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聚变研究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人造太阳的梦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这个梦要几代人 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万元熙回忆:我们宣传受控热核聚变的时候,许多领导会紧接着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聚变能?我们什么 时候能够发电?我告诉他们,可能还要30-50年时间。哦,看来是太长了。我要说的是,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相比,30年、50年算什么!50年的 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再来30-50年,我们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无限的清洁能源,30-50 年不成问题。
  
     据了解,研究建设人造太阳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事业。比如,在托克马克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国际聚变界曾在1984年联合进行下一个试验聚变堆的设计和研究。当时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用100亿欧元把这个试验反应堆建造起来,国际聚变界、各国政府都觉得花钱太多;之后改成第二个版本,用50亿欧元建造,现在已经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批准,中国也决定加入进来。50亿欧元也仅仅能够建 造一个试验反应堆,而这个试验反应堆将会产生500兆-700兆瓦的聚变功力。
  
     万元熙介绍,中科院2月份进行试验调试的时候,大概每 天的电费就达5万元左右,还不包括其他易损件的补充、更替和人力等。这样一个装置如果正常运行起来,每天运行和试验的费用应当在10万元左右。幸运的是 我们的工程调试非常成功,对于装置的运行我们有95%的成功把握。听到我们工程调试成功的消息后,世界上主要研究所著名科学家纷纷来电祝贺,并将于今年 10月来参加我们的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这就是说,我们的投入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

我国首个“人造太阳”成型 可得无穷清洁能源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2月05日 16:44:36  来源:本网综合

图为昨天技术人员在进行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安装。 刘兵生 摄[组图 ]

    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将于今年3、4月在合肥建成。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 (新华网)


为中国人而骄傲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0 6:17:05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欣慰!兴奋!

对于人类和平的巨大贡献有我们中国人一份!

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0 9:35:04
同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450
积分:1587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同歌

发贴心情

人老了眼不行了,我把它放大点好看些。

人造太阳
作者:佚名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225

  距离当年氢弹爆炸50多年了,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建起了核电站,人类仍然没有看到一座核聚变发电站的出现。核聚变电 站的诱人前景依然是人们心中一个割舍不去的梦。50年来,全世界都在为建立一个能够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而努力。在30多个国家建造的大大小小上百个实验装置上,每一次放电时间的延长人们都为之兴奋;每一次温度的提高人们都为之欢呼。因为这看似小小的进步意味着我们离聚变能的应用更近了一步。前不久,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建成的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调试成功,掀起了全世界对未来人造太阳的极大关注。
  
     中国人造太阳引发世界冲击波
  
      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难免心生疑问:太阳可以人造吗?在大多数人眼中,人造太阳是人类复制的一个新太阳。人造太阳真能挂在天上吗?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中国刚刚调试成功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又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只有亲自造太阳的人知道。
  
     据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EAST建设项目总负责人万元熙教授介绍,引起人们猜测的人造太阳,就是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经过8年艰苦奋斗建造成的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未来的人造太阳基本上是这样,可能会更大些。
  
      简单地理解,之所以被称作人造太阳,是因为这个装置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一样。万元熙解释,太阳能够发出强光,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巨大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氢弹是瞬间的,而人造太阳则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巨大能量。我们把这种研究称为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在两条途径中正在迅速发展。一条途径就是造出 各式各样的磁容器来,其中一类磁容器叫做托克马克。经过全世界60年的努力,这类托克马克聚变装置已取得巨大成功。在这种装置上已经可以把氘的聚变燃料加 热到4亿-5亿度的高温区,在这样的温度下发生大量的聚变反应。
  
     据悉,世界上最大的托克马克装置欧洲联合环的聚变功率输出达16兆-17兆瓦,但仍只能短暂地运行。也就是说,这个磁笼只能存在几秒、十几秒钟,从加热到实现聚变反应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力求实现让托克马克装置连续不断地反应。
  
      一方面我们获得了巨大进展,另一方面,能否走向稳态运行是未来的聚变反应堆所需要的。万元熙表示。我们建造的这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托克马克已经取得的进展过渡到稳态运行状态,为未来实现真正的人造太阳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今年七八月,全部装置装好仅仅是物理实验的开始。这个物理实验已经引起全世界同行的很大关注和极高的兴趣,因为这是到目前为止第一个全超导的、可以稳态运行的托克马克装置。
  
     万元熙还解释说,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聚变装置还不能被称之为人造太阳。从所有装置上得到的各种研究结果都是为未来建造真实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堆、聚变 能电站做出重要的贡献,奠定工程和物理基础。没有这些工程和物理基础,未来建造真实的聚变反应电站是不可想象的。
  
     完美能源不是梦
     根据1998年世界能源组 织公布的数据,地球上所蕴藏的铀矿作为燃料只能用60年左右。不仅如此,使用铀矿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高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的寿命非常长,几千年、几万 年仍然有放射性,对人类的环境造成另外一种污染。相比之下,聚变能源的燃料则来自于海水,1升海水中所含氢的同位素氘如果全部提取出来,放到未来的人造太 阳中发生聚变反应,放出来的能量等同于燃烧300公升的汽油的能量。
  
     可以想象,到那时人类需要的一次性的能源将是无穷尽的,不会为可持续发展而操心,不会为能源的短缺发生政治、军事等冲突,最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使用化石燃料及其他燃料污染环境。
  
     早在氢弹爆炸成功时,前苏联和美国就以绝密的形式进行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由于原子弹爆炸后,十几年的时间就研制出裂变电站,人们可以利用原子弹的裂 变能量;氢弹爆炸后,我们即将获得巨大的、无限的清洁能源。这些国家便认为,能够成功爆炸氢弹,也可以用5年、10年或者15年的时间造出一个聚变能电 站。专家表示:我们对此非常乐观。
  
     受控热核聚变的条件是必须加热燃料到亿万度的高温,把燃料约束到一个局部的小空间中。什么物质的器皿能够盛装上亿度的高温燃料?这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难题。耐火砖、不锈钢都不可行,必须采用特殊方式来约束聚变燃料。
  
     如果没有物质的器皿盛装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聚变燃料,可否用磁场构造一个磁的容器来盛装?这就产生了托克马克这类磁约束聚变装置。使用这个装置,其外面大量的大线圈和磁体会产生一个环形的磁容器,在这个磁容器里面约束、加热聚变的燃料,让它发生聚变反应。
  
     过去的60年,近100个大大小小的托克马克一点点地贡献了不同特点的技术,才使得我们敢于去建造越来越大的托克马克聚变装置。
  
     如何克服巨大的静电斥力将原子核聚到一起,还要将它们的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以防不安全的能量爆发(如氢弹就是不可控的核聚变)?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 50年代初率先提出磁约束的概念,并在1954年建成了第一个磁约束装置?#24418;如中空面包圈的环形容器托克马克(Tokamak) ,又称环流器。一般情况下,在超过10万摄氏度的磁场中,原子中的电子就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等离子体。带电粒子会沿磁力线做螺旋式运动,所以等离子体就这样被约束在这种 环形的磁场中,也叫磁笼。
  
     亿万年来,地球上的万物靠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维持自身的发展。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 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几十亿年来,太阳犹如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无休止地向外辐射着能量。
  
     核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产生聚变的主要燃料之一是氢的同位素氘。氘广泛分布在水中,每升水约含30毫克氘,通过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的热能。采集氘并使之与相关物质聚变产生能量,就是人造太阳的原理。
  
     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如果我们未来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只需从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产生1000兆瓦的电量。照此计算,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
  
     1952年,当第一颗氢弹爆炸之后,人类制造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但那只是不可控制的瞬间爆炸。从那个时候开始,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途径,把氢弹爆炸在某个试验装置上加以控制,然后源源不断地取出它的核聚变能。50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实现。
  
     美国、前苏联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了耗资100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中国于2003年加入该计划。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是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国内主要承担单位。
  
     1994年底,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建成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使中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四个拥有同类实验装置的国家。在此基础 上,专家着手研制中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桬AST。从2003年开始,EAST开始进入总装。据介绍,该工程立项时国家投资1.65亿元人民币。 推进国际合作实现人类梦想据悉,由于商业利益巨大,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所有关于人造太阳的试验一直处在绝密状态。但是,事实上,当从事这些绝密研究数十年后,所有国家都发现想要实现目标太困难了。因此发展到现在,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在全世界成为最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已经不再保密。
  
     据悉,我国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1984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曾建成中国最大的研究核聚变的托克马克装置。2006年3月,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建造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意味着能够稳态运行的实验装置已经具备实验 能力。
  
     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建刚说:我们这一代科学家已经做了50年还没有建成人造太阳。并不是说我们太笨,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难到靠任何一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达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个灯泡是用聚变能点亮的。但是客观地讲,这 种愿望可能实现不了,因为太难了。
  
     虽然中科院研制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还没有进行真正的核聚变实验,但是他们的调试成功已经得到了国际聚变界的关注和称赞。在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EAST建设项目总负责人万元熙教授看来,和30年前刚刚开始这项研究相比,国际聚变界态度的转变让人颇有感触。
  
     万元熙谈道:过去我们与其他国家讨论国际交流合作的时候,某些国家的官员总说我们跟你没合作,没有什么可获得的。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研究所都主动、积极地要求与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中国磁约束聚变界进行广泛合作。1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有才干的、本土的聚变 人才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这对中国未来聚变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聚变研究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人造太阳的梦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这个梦要几代人 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万元熙回忆:我们宣传受控热核聚变的时候,许多领导会紧接着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聚变能?我们什么 时候能够发电?我告诉他们,可能还要30-50年时间。哦,看来是太长了。我要说的是,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相比,30年、50年算什么!50年的 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再来30-50年,我们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清洁能源,无限的清洁能源,30-50 年不成问题。
  
     据了解,研究建设人造太阳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事业。比如,在托克马克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国际聚变界曾在1984年联合进行下一个试验聚变堆的设计和研究。当时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用100亿欧元把这个试验反应堆建造起来,国际聚变界、各国政府都觉得花钱太多;之后改成第二个版本,用50亿欧元建造,现在已经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批准,中国也决定加入进来。50亿欧元也仅仅能够建 造一个试验反应堆,而这个试验反应堆将会产生500兆-700兆瓦的聚变功力。
  
     万元熙介绍,中科院2月份进行试验调试的时候,大概每 天的电费就达5万元左右,还不包括其他易损件的补充、更替和人力等。这样一个装置如果正常运行起来,每天运行和试验的费用应当在10万元左右。幸运的是 我们的工程调试非常成功,对于装置的运行我们有95%的成功把握。听到我们工程调试成功的消息后,世界上主要研究所著名科学家纷纷来电祝贺,并将于今年 10月来参加我们的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这就是说,我们的投入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

我国首个“人造太阳”成型 可得无穷清洁能源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2月05日 16:44:36  来源:本网综合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0 18:03:49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84
积分:120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太阳其实就是一个氢弹,一个巨大的热核实验反应堆;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是地球全部发电量的100倍。当地球的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时候,太阳能可能是我们的后代唯一可以依赖的能源。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0 21:41:34
随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526
积分:43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31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随意

发贴心情
祖国的每一次发展都引起了你极大的关注,为你强烈的爱国心而感动,湖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易家湾昭山,它是招心之山,是招魂之山,不论中国人特殊别是湖南人走到天涯海角世界各地都有会把你爱国爱乡的心招回来,把你的中国魂招回来,同时也保佑在外的游子一生平安.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9:29:09
原生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老知青
文章:933
积分:67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16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原生态

发贴心情

问一句蠢话:一个太阳都全球变暖,还来一个人造太阳,会不会烤糊哦?哈哈!

开玩笑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11:05:25
利拉乖乖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利拉
等级:版主
文章:7019
积分:465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12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利拉乖乖

发贴心情

(全球科学家聚焦我国“人造太阳”)


开心快乐每一天http://www.56.com/p67/v_MTQzNTc2MDg.html
http://zhuguliang.bokee.com/info/createUserinfo.b
QQ群:35084010* *http://photo.163.com/  http://bbs.56.com/forumdisplay.php?fid=635
zhuguliang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11:18:55
利拉乖乖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利拉
等级:版主
文章:7019
积分:465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12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利拉乖乖

发贴心情

  

  5月26日,参加第十七届受控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会议的近400名专家,在合肥科学岛参观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 7U)核聚变实验装置。

  据介绍,科学家们把能够有效控制“氢弹爆炸”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输出的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清洁和安全的能源。目前,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里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图一:5月26日,各国专家在参观我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

  图二:一位专家在参观。


开心快乐每一天http://www.56.com/p67/v_MTQzNTc2MDg.html
http://zhuguliang.bokee.com/info/createUserinfo.b
QQ群:35084010* *http://photo.163.com/  http://bbs.56.com/forumdisplay.php?fid=635
zhuguliang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31 11:20:12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9141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