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读两页书
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变得心浮气躁,更由于网络的便利,有什么知识问题已很少细读原著,放“狗”搜一下或“百度”一下一般都能找到便捷的答案。兼之“洛阳纸贵”,一本书动辄数十、上百元,我与许多人一样很少静下心读书,而是享用着网络与电视提供的“快餐文化”。
央视十套“百家讲坛”可谓是“快餐文化”的代表,内容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只要有时间每期必听,获得了不少快捷的文史知识。继易中天、阎崇年等教授之后,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读史记》近来也在“百家讲坛”火爆。
昨天播出的是评东方朔,汉武帝时著名的智者。言朔持戟阻武帝宠幸的男宠郭某入宫,并谓武帝“是要天下还是要佞人?”天下独尊的武帝只好与郭某绕过朔持戟的正门由小门入宫。
想起朔是王教授云“大隐隐于朝”的人物,他常用诙谐笑谈隐喻武帝,何出此鸡蛋碰石头之举?就找来《史记》“滑稽列传”有关东方朔章节细读。“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读书,爱经书,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却未见此一段文字。还有朔借宫中供武帝娱戏侏儒做比,言己身高八尺饭量是侏儒数倍却拿一样“公车”俸,武帝笑而擢为“郎”事,也未查到。或在《汉书》、野史另有出处?那不是读史记话题,应另注明出处。
倒是“大隐隐于朝”出自列传。但此话是论者自由发挥,原文作“如朔者,所渭避世于朝廷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
最早知道东方朔是少年时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从那里听到,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翻书后注释:汉武帝发现一种头目鼻具备的怪虫,东方朔对帝说,过去秦拘捕许多无辜百姓,百姓纷纷感叹“怪哉!怪哉!”感动上天,产生了这叫“怪哉”的虫。汉武帝问他何法去除,东方朔答,大凡忧愁的人喝了酒可以消除忧愁,现在用酒灌的办法就可使此虫消失。(原书注明此释出《太平广记》)
从《史记》“滑稽列传”找不出一处朔刚苴不阿直谏武帝处。不知此处是否“硬伤”?
细读这段《史记》收获不小。过去人们常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直不知此语出处。读“滑稽列传”,方知是太史公语:
至老,朔且死,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梯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早一阵子纪老师《正说多尔衮》也是《百家讲坛》观众爱听的节目。有一段说到,多尔衮假模假样令手下砍掉吊死前朝祟祯皇帝的“大逆不道”的歪脖槐树,我们现所见槐树是清代补种……我不免犯了疑,1985年上景山“崇祯皇帝自缢处”标牌下有文字说明,“原树巳于一年前枯死,现所见树为补种”(当时所见确为一直径不足十厘米幼树),只不知那枯死“原树”是吊死崇祯皇帝的“原树”还是多尔衮下令砍掉后补种的“原树”?反正前两年再上景山,那株二十年前补栽的幼树巳成参天大树。
那会我也想到,感兴趣的文史问题不能尽信“快餐文化”,有可能还是读一点原文好。好在网上书城很多,我找到从未涉猎的《清史稿》,认真读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的一些章节。如再听纪老师侃“松锦之战”就不会那样一脸茫然,也象大略知道《史记》一些章节一样知道《清史稿》一些名目,虽如东坡先生云,“好读书不求甚解”。
道听途说虽可获许多“知识快餮”,不读原著却难知原作之美。当然,不读原著也不知原著之弊,也不知用此“原料”加工的“快餐”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