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血统” (三)
在极左思潮统治的长时期里,“血统论”严重的迫害了千千万万出身不好的青年。实际上这种歪理从来就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在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烈士夏明翰就是出身于豪绅家庭,即使上断头台也要高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牺牲在日寇屠刀下的赵一曼则是地主出身。再查阅一下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史,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为国家民族、为劳苦大众奋斗终身。他们投身革命时,可以说也都是些有理想、有报复的“知识青年”。从他们的自身经验出发,他们应该对下一代人中的出身剥削阶级的青年充满同情和理解,那么到我们这一代为什么就成了“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呢?
我最敬重的人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的研究发明增产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为中国为世界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七十多岁了还天天工作在田间,为人类贡献出毕生精力。(这里顺便要提到袁隆平曾在靖县工作。文革期间,他从安江农校来到位于靖县城郊二凉亭的黔阳农校,潜心研究杂交稻,我夫人他们还曾经被抽调去田间助选稻种。)称他为最伟大的人决不过分,但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爷爷做过清朝的县令、父亲当过南京政府的官吏。他就是在自家的后花园里培养了对园艺、农艺的最初兴趣。
有一出在"文革"期间风靡全国、至今仍余音不绝的样板戏《红灯记》,里面 有一段李玉和赞铁梅的唱段:“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这其实就是血统论“红对联”的翻版。不过我们已经司空听惯,不以为怪了。但“老子英雄儿好汉”也并非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历届最高领导人中仅有一位真正出身于工人阶级的“红五类”总书记——向忠发,然而恰恰又是他作了可耻的叛徒,将所知的党内机密和盘供出以求不死,周恩来得知后气愤的说“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妓女”!而后来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总代表的蒋委员长据考证是出生于河南贫苦农家的“郑三发子”。虽然《金陵春梦》后来被评为没有历史根据的“戏说”(比“戏说乾隆”等早了几十年),但我最近看李敖的《我来剥蒋介石的皮》,考证过来考证过去还是没有定论,反正李敖是认定蒋介石是“拖油瓶”的。近年来陆续处理了许多贪腐高官,究其出身多半是贫寒苦读、勤奋进身,晚节不保。可见出身“血统”这东西,连自己一代都打不得保票,更不用说儿孙后代了。
我之所以要多次不厌其烦地批判“血统论”,不仅是因为我们深受其害,而且至今并没有谁正式给个说法。不错,“文化大革命”是正式被否定了,但窃以为以我的小心眼来分析,那也许是因为各级领导们在“文革”中亲身吃了太多的苦头、威风扫地、隐私曝光、抬不起头,必得来个“否定之否定”。然而“文革”之前、之后错误批判迫害干部群众以及造成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那些个运动,都有明确清楚的结论吗?“血统论”可是在“文革”以前就存在的。我相信,作为有政治道德的人民政党、政府一定会明确历史是非责任的。只有彻底否定、深刻批判过去的错误,我们才不会重犯历史错误。封建朝代的影响不会与一个帝王的驾崩同时结束,封建思想道德观的肃清更是需要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让我们跨越两个不同时代的这一代人为后代多做点好事,带走那些不该留下的、留下那些不该带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