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文博会--(十)
这件巨幅玉石镶嵌的《妈祖》屏风长30米,高2米,重5吨,由50扇屏风连成,标价6000万元,它描写的是妈祖得道成仙的故事。据悉是由100多位艺术家运用中国传统雕刻技巧,历时5年完成的。其气势恢弘. 规模宏大、是目前世界上反映妈祖故事雕刻最精美的艺术品,堪称艺术瑰宝。
在工艺美术馆的“古吴绣皇”展区,有一位正在刺绣的大约三、四十岁的男子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他绣出的“蒙娜丽莎”让人赞叹不已。这刺绣本是闺中技艺,没想到男人还能绣而且还绣得这么好!这真是“须眉不让巾帼”了。据说,这绣男还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毕业生。惜我没能拍下照片。
我在“绣之雅蕴”的苏绣展区内,看到几位温婉的苏州女子在静静地轻拢慢挑,穿针引线,现场表演,引得不少人围观静赏。拍了绣女的一些照片。
姑苏味十足的“绣之雅蕴”展位的院墙:
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展出的真“假”院长,格外引人注意。邹人侗院长坐在自己的仿真机器人旁边,真假难辨。这个仿真机器人皮肤、头发甚至表情都像极了真人。去年这幅作品诞生后,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世界上有血有肉的机器人”,并入选该刊评出的世界最佳发明之一。左边的是机器人,右边的是真人。
据介绍,这样的机器人要经过81道手工工序制作。
这两张照片不是我拍的。
宜兴蜀山唐门陶艺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经唐朝霞女士精心设计、制作、烧制的紫砂壶-------感恩壶。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据介绍,该壶是用宜兴黄龙山的4号矿陈放了二十年的老泥料所做,精细度为40目,制作时每次都五六把,因其提梁造形和流线型设计,烧制难度极大,至今为止,只烧制成功的只此一把,可谓孤品一件。
照片是别人拍的。
国家一级画师,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刘声雨教授的油画《赶场》,以20万元成功拍卖。
《赶场》描绘一位赶场归来的维族妇女,背着熟睡了的小孩,牵着背驮粮食的牦牛,朝着远在天际的家走去。夕阳留下了妇人和牦牛长长的影子。
而在刘教授的另一幅作品《待》中,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回家没有钥匙坐在家门口,双手托腮,双眸凝视,静静等待着父母回来的情景,亦饱含抒情的韵味。
钟情汉赋的深圳市民贾玉宝自掏腰包50万租下展位展示自己所作的长卷《深圳赋》:“幸承大哲之伟略,拨阴霾以舒望眼,越泥径而图汪海。春雷为信兮,圈版以开城……”
在9号馆见到了《深圳赋》的展位上几位工作人员正身着汉代服装合影留念。
展位还摆放了一些印有《深圳赋》的折页和工艺品。贾玉宝说,这些纪念品不出售,只是赠送给一些嘉宾和朋友,他参加文博会完全是作为公益展示,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