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真是有心人,我也参加了73年高考,但我的准考证早不知所踪。
我只记得那年,到华容县一中赶考,我发现参考的知青特别多,长沙二中的同学也不少,大家为盼到能有这一天而兴奋,一些在学校的高材生的神态更是志在必得。那是文革期间我国举行的唯一的一次大学入学考试。那年高考是由各省、各地区自行组织考试,考试只考语文、数学、理化、外语(?)四科,题目并不难,分初中、高中两部分。那年考试我自认为考得很好,数理化题目基本上全完成了;尤其是语文题目,其中要分析一篇 “石山变良田”的文章,而它正是当时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我任民办教师还上过公开课,根本难不住我;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我原作过一些应考作文的准备,因此围绕我在农村参加抗洪抢险的亲身经历,并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写了一个小小说,所以文章写得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