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打造“中国银都” 做强做大特色经济
——永兴县循环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
湖南永兴县素有“金银冶炼之乡”的称誉,2004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近年来,永兴县坚持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十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金银、煤炭、电力“三足鼎立”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县域经济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轨道。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2005年全县GDP达到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是200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1.1亿元,占全县GDP的39.1%;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比上年增长51.2%,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其中,工业经济完成税费收入3.1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3%。
打造“没有银矿的银都”,着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该县再生冶炼金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县内却没有任何含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有色矿产资源,所需原料均来自全国各地大厂矿、医院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所产生的废渣、废料、废液(简称“三废”)。通过利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产工艺从“三废”中提炼回收金银等贵重金属,创造了年产黄金过万两、白银过千吨的奇迹。据初步估算,近10年来,该县从“三废”中共提炼黄金32吨、白银10800吨、其它有色金属90万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额达246亿元。2002年,首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该县被誉为“中国银都”。
2005年,全县金银产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回收、加工金银等贵重金属的企业1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共生产黄金6.3吨、白银1890吨、其他有色金属15.8万吨。全县白银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铟产品供应地之一。“没有银矿的银都”得到进一步的打造和升华,金银产业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现。
在打造“中国银都”品牌的过程中,永兴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动摇。改革开放之初,该县县委、县政府冒着极大的风险,引导本县在外从事金银冶炼的华侨回乡传授金银冶炼技术,鼓励本县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兴办小型冶炼企业,形成了一批金银冶炼专业村、组和“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金银产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碰撞期间,该县县委、县政府既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也不以“全面退出金银产业来求得环境质量的改善”,而是一手抓环境整治,关停非法冶炼企业,一手抓引导和规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实施“中国银都”发展战略的决策,并将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该县金银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金银回收加工产业,政策支持是关键。永兴县县委、县政府在积极向上争取有关政策的同时,坚持灵活运用政策,用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该县县争取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批准,成立了 “永兴县金银回收总公司”,使该县金银回收经营取得了合法资格。1999年,该县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提出2586号建议,争取到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永兴自行销售回收冶炼的金银”的特殊政策,由此该县成为了当时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唯一拥有生产、加工、销售“三废”再生冶炼金银权限的县。白银放开后,该县先后实行了“废旧物质增值税抵扣”、兴办“福利企业”等优惠政策。目前,该县正在积极争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县”。
不断延伸优势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永兴县充分发挥金银产业优势,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过去简单地提取金、银转变到现在的提取金、银、铜、铅、铋、铟、钯、铱等十几种贵重金属;实现了由过去的原材料销售转变到现在的延长产业链走深加工的新路子。基本实现了对“三废”原料的“吃干榨尽”,形成了企业内和企业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成为了最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方面通过金属提炼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该县金银产业在相当长发展时期,主要是简单的从“三废”中提炼金银铅等几种金属,不仅原料来源面窄,而且自身冶炼后的有价金属的废料也作为垃圾四处倾倒和直接排放空中,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扭转这一局面,该县先从环保工作入手,大力推行烟囱管道粉尘回收等环保技术和措施,加强了金银企业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处理,促使了部分冶炼人对自身冶炼产生的废渣和烟筒灰的再利用探索,一批以收购本县金银企业的废料或粗料为主提炼铋、锑、铜、镍、硒、铟等产品的厂家陆续建成投产,实现了资源的再次循环、再次利用,甚至是再、再次循环利用。同时,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原料来源面进一步扩大,该县能够对原料进行循环利用的企业达150家,已有20多种金属或非金属从废料中提炼出来。特别是永兴县鑫泰银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的国内先进的综合提炼生产线,集永兴的传统工艺、国有大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中南大学的研发成果于一体,其循环利用、综合回收水平将成为该县金银企业技术改进的航标,成为全国有色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
另一方面,通过金银等贵重金属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不断拉长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条。永兴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以“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为主题的金银产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贵重金属精深加工技术和项目,着力提升自产贵重金属的加工率。由台湾光洋公司投资2240万美元兴办的光洋亚光化学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和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年可消耗永兴白银600吨;由马来西亚投资9000万元的华兴铟业公司正式投产后,年可消耗粗铟100吨;由西河集团以300万元引进资金、25%的技术股份引进5名技术人员兴办的金荣材料有限公司全部产能实现后,年可消耗白银100吨以上,此类企业将成为延伸该县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的支撑力量。目前,该县已经开发生产了硝酸银、氰化金钾、氰化银钾、片状钠米银、925白银以及银触头、铟粉等高科技产品,自产贵金属在本地加工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现在的11%,预计2006年自产原材料深加工将提高 到20%,“十一五”末将提高到50%。我们有理由相信,永兴县循环经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