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我的<西游记> 之四
好久没在网上写文章了,今天见同哥发了一组照片“饱览祖国风光”,其中有两张是戈壁滩和胡杨,这两种东西只有在祖国的大西北才有.聊发我写“我的西游记”第四了.
天山把新疆一分为二,分成北疆和南疆,北疆相比南疆富饶得多,所以,知青下放基本都在南疆.我要去的地方就是南疆.
70年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荒无人烟,仅有的一条搓衣板公路贯穿整个南疆,人们的生活物资全靠这条公路,真可叫“生命线”.可是,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几千公里,汽车一走一两天无人烟,靠什么来补充汽车和人的需要呢?于是就有了一个叫“兵站”的地方.
陈师父<汽车司机>载着我翻过天山,一路西行,颠簸的路面使人根本没有睡意,两只手紧紧抓着车顶把手,一不小心,头就碰着车顶疼得要命,根本无暇顾及车外风景.陈师父四十来岁,江浙人,复员后留在新疆,在这条公路上十几年来来往往,闭上眼睛也能开好车.他见我实在难受,诙谐的说,先苦后甜,等一下我叫你大饱口福,尝一尝你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先忍着.戈壁滩一坦平阳,大风无遮无拦疯狂的刮着,公路蜿蜒曲折扭动在戈壁滩上,前不见人,后不见车,不宽的公路两旁尽是大小石头和沙砾,风起灰蒙蒙,顺着戈壁一直望到天尽头,阴沉的天灰色的地,单调的使人窒息.
也不知走了多久,汽车一拐,离开了公路,开进了坑坑洼洼的戈壁滩,颠簸中又走了好久,前面出现了一片白杨林,灰白笔直的白杨树排成一行行,包围着几间矮小的房屋,汽车就在屋前停下,几只狗汪汪叫着跑过来,围着陈师父撒着欢,一看就知道是熟人了.接着,从屋里走出来一位老人,头戴白帽穿着长襟衫,手放在胸前微微弯着腰,嘴里念念有词,把我们迎进家里.家中还有几个人,围坐在暖乎乎的大炕上,头上都戴着白帽,但穿着却和我们一样.房间内洁白整齐,一尘不染,暖暖的感觉使人舒服极了.陈师父向他们郑重的介绍了我,说:这位女娃是口内来的,她的家在很远很远的湖南,到这里来看望姑姑姑父,是位心地善良的好姑娘.今天,我带她到这里来,看望老人家.说着,把手放在胸前微微弯下了腰.我赶紧也弯下了腰.快到中午了,老人说,贵客来了,杀两只兔子再做拉面.炕上两位女人赶紧下来走了出去,我紧紧跟在后面,就想看看这光秃秃的院子里哪来的兔子窝.跟着女人来到院子后面.后院堆满了树枝,疙疙瘩瘩的树干仿佛是老人干枯的关节,重重叠叠的树皮就象是老人衰老干皱的皮肤.陈师父走过来告诉我,这些枯树叫胡杨,只有在戈壁滩上才有,胡杨生命力特强,俗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千百年后埋在沙漠里被人挖出来还要为人民服务,当作柴火烧.我还没有见过活着的胡杨,但千年不腐的胡杨已给我生命的震撼,我能窥透它穿越时空的青枝绿叶吗!
赶紧找兔子窝,在柴火堆旁边,有两个洞,一个女人跳下去,抓上来两只肥都都的大白兔,我可不敢抓,它实在太大了,从小到大我们只唱小白兔小白兔,可爱的小白兔,到新疆成了兔祖宗了.杀兔子我可不敢看,兔肉也从来没有吃过,陈师父说好东西可能就是兔子肉吧,外面冷的不得了,进屋暖和去吧.进得屋来,陈师父悄悄告诉我,他们是回族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那位老人是家中的长辈,是位慈祥的长者,饱读经书,博学多才,小辈们都很敬重他.我唯恐不懂规矩犯了错.陈师父叫我不用怕,说他们对口内来的人都很看得起,不知不为过.我才放下心来.真的,不到一会儿,热腾腾的两盘兔肉端了上来,香气扑鼻,红的辣椒,青的大葱,白嫩嫩的是兔肉,那个美呀.扑鼻的酒香弥漫整个屋子,我也端起一杯酒呡了一口,老人客气地祝我们一路平安,希望我们在他家过的愉快.我什么都不说,赶紧吃兔肉,肉嫩极了,味道不知道怎么形容.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吃内地的兔肉,直到现在.因为只有新疆的兔肉才有那种软乎乎香喷喷的味道,它馋着我几十年,什么时候能再到新疆,我第一要吃的一定是新疆的兔肉和羊肉.酒喝过,肉吃过,大碗的拉面端来了,筷子粗的面条上淋着红红的辣子,撒着青青的香菜,从来没有吃过这种面条,半碗下来,肚子涨得不得了,又不敢不吃,摇摇陈师父,我实在吃不下了.陈师父笑了,对老人说了什么,老人笑着说,放下吧放下吧,口内的姑娘秀气得很,比不得我们.我如释重负.后来才知道,如果主人端来的饭不吃干净,可是要得罪主人的哟.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