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这里曾经是原湖南省委副书记王延春的点,由此构成了这个非常特殊的知青群体,人数只有300多人分布二个农场,但华塘农场的知青故事却是可歌可泣的。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郴州华塘知青 → [转帖]转型之路

您是本帖的第 75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转型之路
蓝天秋水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5375
积分:3520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0月21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蓝天秋水

发贴心情
[转帖]转型之路

转型之路

从农业大镇转向重点发展新型工业,

且看华塘镇的——转型之路

作者:唐文利 陈航鹰 童 青 

来源:中国北湖网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5-10 8:32:56

“喜看稻菽千重浪",曾经是华塘这个北湖农业大镇最真实的写照,

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传统农业的劣势逐渐凸显,走工业

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近年来,华塘镇党委、政府立足区位和交通优势,

适时提出了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型的目标。拿惯犁耙锄头的手要操

作起机器,习惯了和农民打交道的乡镇干部要和“老板”打交道,在一个

工业经济薄弱的地方推进新型工业,华塘镇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准备好了吗?

近日,记者来到华塘,近距离感知华塘的“转型”之路。

华塘镇位于郴州城西,距市区仅16公里,资郴桂高等级公路与省道

1806线呈东西向平行穿境而过,107国道改道呈南北向贯通华塘。东西、

南北两横两纵的交通构架给华塘镇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华塘镇

正处于“郴资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地带,而且占据了“一体化”经济

长廊近三分之一的区域。镇党委书记靳卫感慨地说,华塘正面临向工业化发

展的最好机遇,只有主动融入到“一体化”的发展之中,找准切入点,放大

区位优势,才能把握千载难逢的良机。

 华塘石墨加工区的形成就是华塘镇利用区位优势“借鸡生蛋”的神来之笔。

华塘当地并没有石墨资源,但却占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镇党委政府

抓住石墨加工由以前的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发展这一时机,利用优势,集中“火

力”引进石墨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已引进的石墨加工厂家有

6家,产值近3个亿,一个在全市规模最大、加工量最多、产品质量最优的

石墨精深加工区已初具雏形。

石墨精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也同时带来了疑问:这些企业在带来巨大效益

的同时会带来污染吗?“我们绝不会用短期的效益换来对环境的污染。”镇长

李道明回答得很干脆。据了解,华塘镇非常注重对引进项目的引导和把关,一

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能否使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有引进企业必须通过

环保部门手续和环评测定。

以大园带小园,逐步实现整个园区配套生产一条龙一体化的模式是华塘推

进新型工业的又一特色,通过对华明工业节能小区、石墨加工园区、电子科技

产业园区等三大园区进行统一包装,分开招商,分步招商,逐步扩展,实现了

效益增加这一目的。投资15个亿的华明综合利用发电厂利用劣质煤、城市垃

圾、农林废弃物等生产电力,年供电量达4.2亿kwh,怎样将这4.2亿kwh

好好利用成为了华塘镇党政一班人思考的新课题。他们与有关部门多方协调,

促使华塘镇境内的项目都用上了华明电厂的电,这4.2亿多度电“足不出镇”

就产生了最大效益。党委政府能想企业之所想,企业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能形成产业链条,这诸多的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被

吸引进了园区。从单一的华明电力发展到华明锰业、北湖电力、华明硫酸等相

关配套项目的进入,园区不断扩大做强。目前,一个利用电厂原料燃烧产生的

热量催化加工高麦芽糖的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中。

推进新型工业,技术创新是“秘密武器”。该镇开展了“以一促十”工程,

培育形成1家技术创新型示范企业,通过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和鼓励10

家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怡源石墨碳棒技

术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水平.所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航天

半导体用石墨、连铸用石墨、电火花加工用石墨、核反应堆用石墨和火箭喷嘴

用石墨。目前,北湖电力、华明锰业、广源石墨、怡源石墨等一批技术创新

项目脱颖而出,成为项目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06年,华塘镇税收从原来每年不足100万元达到了2006年

的348万元,其中工业税收占了87%;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49亿元,到

2006年全镇仅工业总产值就达3.8个亿。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向人们展示了

华塘镇从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转型的显著变化。

项目做大了,当地农民能真正享受到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吗?”负责

工业的朱副镇长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帐:以一名在石墨厂一线的工人为例,

月收入过千元,一年收入可过万元,有的家庭是“双职工”,一年就可拿到两

万多元。以前,华塘农民在农忙之余,多到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而2006年,

光在当地企业就业的农民就达1000人,在本地当“工人”成了许多农民的首

选,少了舟车劳顿之苦,还节约了开支,真是划得来!

工业的强势发展给华塘这块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地增添了新鲜的气息,下

一步怎么走,是华塘党政一班人正在加紧思索的问题。靳卫坦言,随着周边乡

镇发展力度的加大,交通优势已逐渐弱化,招商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传统农

业的烙印也还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华塘要从农业大镇转型为工业强镇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当前,就是要立足本地,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升核心产业、

特色产业竞争力,增强园区载体功能,做好华明工业节能示范区、石墨加工园

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建设,突出科技含量的提升和开发,树立服务

意识,大力优化环境,实现以工兴镇,以工哺农。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5/12 1:37:37

 1   1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0938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