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及区内地面文物调查
五大历史街区划分
一、化龙池历史街区
二、天心阁历史街区
三、小西门历史街区
四、潮宗街历史街区
五、开福寺历史街区
总顾问:谢建辉
顾问:刘耀杰 欧阳晓东 易肇沅
组长:陈先枢 赵一东
执笔:陈先枢 顾庆丰 梁小进 何旭红 杨晓刚
一、化龙池历史街区
建设控制范围:
化龙池历史街区位于芙蓉区,面积06平方公里,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止东牌楼、藩后街,东起建湘路,西止黄兴南路。以蔡锷南路为南北纵线,东部以都正街、马王街,西部以化龙池为中心,形成长沙传统风貌特色的街区。
环境协调范围:
向北延至南阳街、黄泥街。
重点保护范围:
1化龙池片。东起蔡锷南路,西止黄兴南路,南起晏家塘,北至东茅街。主要保护大小古道巷、县正街、化龙池、织机街等。
2马王街片。范围为都正街至马王街及两厢街巷。
主要保护的文物资源有:
原址原貌保护
1化龙池、白果园麻石街
(1)地理位置:南起大古道巷,穿过织机街,北止苏家巷。
(2)现存状况:麻石路面保存完好。两侧直铺,中央亦直铺一道麻石将街面一分为二,中间直铺麻石,左右则为横排麻石。
(3)历史沿革: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明万历九年时为玉带街。清雍正时始铺麻石路面。旧时此街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程潜公馆、刘建绪公馆均位于此街。
(4)价值评估:此街是长沙现存3条麻石街之一,街道弯曲,为唯一的南北向街且麻石的铺设有特点,地方特色较浓。
(5)利用意向:辟为长沙古城风貌一景。
2程潜公馆
(1)地理位置:位于白果园23号。
(2)现存状况:建筑主体保存完好,二层,砖砌,四开间二进,坐西朝东。
(3)历史沿革:原为湖南省省长程潜寓所,现作居民用房。
(4)价值评估:程潜,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人士,1949年8月,与著名爱国将领陈明仁一道通电起义,长沙在和平中获得新生。
(5)利用意向:考虑该建筑原主人程潜的特殊人生经历,建议由政府收回后,开辟为程潜个人人生回顾和长沙和平解放史实的见证场所。
3修业学校旧址
修业学校为毛泽东等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建议恢复原貌,增设陈列室。
4浏城桥楚墓旧址
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在原址建楚兵器博物馆,用以展示长沙楚文化之文物精华。
5聚福井
(1)地理位置:位于鱼塘街照磨巷内。
(2)现存状况:四眼井,麻石井台,井台西北角立二碑,碑文因年久已风化,一碑上略见“重修聚福井碑”字,井现已废弃,但水质尚好。(3)历史沿革:古井历史较长,曾重修过,解放后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而停止使用。
(4)价值评估:此井为四眼井,井台面积大且规整,石质排水沟完好且立碑记载,原为明吉藩府“吉府井”。
(5)利用意向:略加修缮,作居民非饮用用水。
6福建会馆
(1)地理位置:位于鱼塘街闽省巷。
(2)现存状况:房屋已有较大改变,局部已完全翻新。
(3)历史沿革:原为福建会馆,今为居民用房。
(4)价值评估:会馆类建筑曾遍及全国,湖南也有不少,但迄今长沙仅存几处。作为各地驻外地办事处的前身,其时代特征非常鲜明。
(5)利用意向:此建筑所处街仍沿袭闽省巷至今,可见其当时闽省风貌。建议由政府出面将其整修如昔,做长沙和福建经济、文化往来的纽带,开辟出一处闽省风土人情集萃区。
7南阳街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教堂
(1)地理位置:位于南阳街。
(2)现存状况:保存完好。红砖砌建,三层,现为省基督教协会办公楼。
(3)历史沿革: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于19世纪创立于美国,1906年始传入长沙。1911年于今南阳街设福音堂,1933年建警世堂,1938年“文夕大火”中被毁,1946年重建。
(4)价值评估:该教堂建筑上有西洋特色,保存完好,而且目前为省基督教协会(三自爱国会)使用,易于保护。
8晏家塘、大小古道巷
晏家塘现为塑料制品市场,大小古道巷现为箱包市场,建议按传统商铺进行外表改造,形成特色。
嵌(立)碑纪念
1定王台及清末省立图书馆故址(今长沙市图书馆)
2藩后街清布政使署及北伐军总司令部故址(今长沙市公安局)
3县正街善化县署遗址
4东文庙坪善化县学宫遗址
5大古道巷药王孙思邈洗药庵旧址(今大古道巷小学)
6犁头后街原湖南精武体育会旧址
7鱼塘街鄂省巷湖北会馆旧址
8登隆街长沙剧院旧址
9文运街楚怡学校
10玉泉街玉泉山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