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江湖(上)
80年春节前,我返回了园艺场。国庆节后,在城里遇见两位窗友,当时在一个由民间艺人组成的杂技演出队为演出伴奏,邀我同去。正好我也想出去转一转,就同去了。
这个团体名称是:“益阳县笔架山杂技队”。演职员共有7人:徐团长、团长夫人刘姐、指导员、两个女演员四毛(团长的侄女),星星(刘姐的外甥女),两个小演员就是团长的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7岁,是个家族团体。由益阳县文化局开具介绍信到各地巡回演出。我们几人是为表演伴奏。三个人中一支笛子、一把板胡、一把二胡(二胡是我的)。
演出的节目有:顶碗、滚杯、杂耍、晃板、魔术、钻桶、走钢丝、硬气功等。道具简陋,主要是在山区为农民群众表演。每到一县,先去当地文化局联系演出,文化局会开具在当地演出的介绍信。江湖上有些行话,我也在这个演出队中学到一些。如卖药的叫“跳汉”,原始介绍信叫“底朵”,当地的介绍信叫“批朵”,联系演出地方叫“跑地”。一般由指导员跑地。因为是走村串寨,所以一般要求当地提供“一宿三餐”及演出费,一般一场收入在30一一50元不等。
从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经过了通道的江口乡、溪口乡、牙屯堡、地阳坪、靖县的甘棠、太阳坪、会同的金子岩、沙溪、鹅公、绥宁的乐安铺、黔阳的黔城、洪江、托口、又到会同的漠滨金矿,到芷江的碧涌等地。
到了12月下旬,因为应邀去新化参加一窗友的婚礼,我们三人在芷江离开了演出队去了新化洋溪镇。
云游江湖(下)
81年春节后,我们两个人(三人中有一人离开了)又联系到了湘乡县东山杂技团,这个团不是家族团体。因四毛已与两人之中的曾先生结了婚,等于是“挖来了一名”全能演员。也随着这个团到了江西。
在江西巡回演出了两个多月,足迹到了新余、峡江、永丰、乐安、崇仁等县市。这个团演出阵容要略强于笔架山,基本上是在县城或镇上租用影剧院演出。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在顶碗演出时,顶碗的女演员站在我的肩膀上做各种动作,我称为“海底”。有时也出场演“滑稽”。
江西巡演终结于崇仁。到崇时正值湖南省杂技团演出离开,我们这个民间团体终难以与正规团体匹敌,于是无人购票,而返回湖南。休整几天后,准备到湘中邵阳一带演出,因四毛怀孕,无法同行与曾先生一同回了家。这个团少了台柱子,只草草在邵阳、隆回、新化等地转了半个多月,便在新化西河车站散了,我则从这里去了辰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