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感触!
我在乡下也有过类似的朋友,不过她还是要比沈咩 的境况好一点.
各位尊敬的朋友: 关于沈咩的故事还有好些 , 我将尽量缩减,慢慢道来......
他乡遇故人----农民沈大妈
认识沈咩是1971年,她大概40来岁。她家就挨着我们学校操场的东侧,我的贴邻她瘦高的个子白净的脸,微笑中露出好整齐的牙齿。经常穿着蓝色的士林布褂子,一手提着长把撮箕,一手抓一把镰刀或铲子,急匆匆地绕校门而过,虽然穿得有些乡土,可怎么看都不象是山里人。因为是贴邻,也因为这所单人小校的前几任知青不到一个学期就下山了,因而沈咩特别留意我的动态。几次常问我能在山上呆多久?我说领导叫我呆多久我就干多久。这样的回答,自然让沈咩高兴。因学校没有水源,我们必须在她家后屋提水,好多时候,她都叫我在她家搭餐,我看她待人友善,也就在她家很随便地出出进进。
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星期天,我正在看书,她叫我过去吃午饭,她说趁孩子们不在家,我们俩好拉拉家常。饭后她领我走进她的住房,说有点东西给我看。并叫我保密。我满口答应,好奇地看着她从床脚下拖出一个带锁的小木箱,只见她打开锁,小心地从箱里面搬出一叠厚厚的旧书,然后从书中取出一个旧信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那个年代,她珍藏的竟然是她和前夫在解放前的黄浦江码头凭栏远眺和在大上海街头坐黄包车的几幅合影,江边照片上的她身着碎花旗袍笑倚在英俊的年轻军官身边,完全是一个洋溢着满脸幸福的贵妇人。我惊讶不已,这洋派头只有在当年的电影中目睹过,我父亲穿马褂母亲着旗袍的合影我也见过,可哪有这般风光啊!沈咩告诉我:她是长沙郊区的富人千斤,因她的叔叔在黄浦军校学习时把她介绍给了他军校的王同学(浏阳山口一个王姓的大户人家子弟。)与王结合后的短暂几年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解放前夕,他前夫和叔叔都去了台湾。为此她带着前夫留下的一个女孩(难怪她的大女孩长得比其他弟妹水灵漂亮)一路从艺(做缝熨)一路步行来到了大山里。在这里她与一个一贫如洗的烈士后代(在镇上的造纸厂上班)成了家。从此,她在这里安居乐业,成了光荣的四属户。她很能干,也很勤劳地扶持着这个多子女的大家庭。即便再忙,下雨天她也会忙里偷闲看小说,而且是直行版的古典小说。她的这几张老照片终于让我解读了我这位怎么看也不像山里人的邻居。虽然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但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身世和目前的处境,却很自然地让我们在以后的往来中结成了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