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四月的长沙,春光明媚。行走在宽阔的五一路上,现代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路边那棵银杏树下的铁栅栏上悬挂着一条横幅,长长的,沾满尘土,横幅上印着很多老照片,显得非常陈旧,看上去有点年月了。我不由地放慢了脚步,一幅幅细细地品味。
瞧着、瞧着,画面上的场景深深地震憾着我的心灵。
1938
年武汉会战后,岳阳沦陷。中日两军在岳阳新墙河形成对峙。
1939年
9月,冈村宁次指挥四个师团,计十万日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越过新墙河,企图进犯长沙。湘北地区属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是薛岳将军。中日两军在此展开生死拚杀,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中国陆军第
52军,军长张耀明,下辖第
2、第
25、第
195师,参加了这次战役。第
2师驻防黄沙乡,担负新墙河防线的守备任务。战斗从
9月
17日打响,该师首当其冲,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
24日
52军才撤出新墙河阵地。这次阻击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挫其士气。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
52军第
2师在黄沙乡收集了
401具阵亡将士的遗体,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安葬在岳阳县黄沙乡,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立了墓碑。第
2师赵公武师长宣读祭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湘北大捷之际,我忠勇将士,抛其头颅,捐其血肉,天地为之阴惨,日月为之失明。大江浩浩,汪洋如咽,春草离离,临风倾泣。身虽死于新墙河畔,固属凄凉备至。名犹生于华山墓府,永垂万古长春。英灵赫赫,将万载而不磨,在天之灵,没永世足自慰。”
这批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1939年秋发生在湘北地区的那次战役。相片保存至今日,弥足珍贵。又是谁在长沙街头举办这样的展览?环顾四周,一位坐在台阶上的北方老人进入了我的视线。我上前与他交谈,了解到其中的原委。
这位老人姓袁,名付科,
1946年生,是一位伤残军人,家住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乡。我问及这批相片怎么会到他手中?他作这样的回答:解放战争时,一支国民党军队路过他家,有位军官将一军用挎包寄存在他父亲家,说是过几天再来取。可是那位军官再也没有回来。袁付科的父亲打开包发现里面有一相册。这就是相片的来历,听起来让人不太相信其真实性。
袁付科告诉我,相片上的墓碑早已不存在,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再次进攻黄沙乡,炸毁了墓碑。
袁付科见我对相片感兴趣,告诉我,他把相片制成了
VCD。他从包中取出一张
VCD,开价
100元。我明知他要价太高,但想到一位陕西人,不远千里来长沙举办这类展览,真不容易。欣然购买一张,算是对他举办爱国主义展览的支持吧。
写这文,就教于岳阳文史专家,如果真如袁付科所说,第
2师阵亡将士的墓碑早已被毁,那么这批相片可谓是“千古绝唱”了。
参考文献:
1.
张宪文
.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2.
张宪文
.中华民国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费正清
.剑桥中华民国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出殡的队伍,背景为黄沙街。
防空兵
公祭1
公祭2
公祭3
纪念牌
李公羽
烈士墓碑
墓碑文字
墓碑文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