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转帖]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思想历程九.一三、思想大解放

您是本帖的第 91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思想历程九.一三、思想大解放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转帖]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思想历程九.一三、思想大解放
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思想历程15 九.一三,思想大解放

人的思想的成熟大概也象有些化学反应那样需要催化剂。对我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尤其是“九、一三”事件正是这样一种催化剂。“九、一三”事件给我,大概也给全体中国人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今天回忆起我自己以及我的知青伙伴听到“九、一三”事件的消息时的反应,仍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1、“九、一三”,我们的节日

    在极左路线肆虐之下,尤其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对人民思想言论的钳制和对信息的封锁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最严密的。然而,即使是如此,一些被高层紧紧捂住的见不得人的坏事、丑事还是泄露了出来。“九、一三”事件也是如此。我最初知道“九、一三”,不是从上面的传达,而是由“马路消息”,从我的知青伙伴“大炮”那里。

    那是秋冬的一个赶墟的日子,当我与大炮等几个知青伙伴在墟上相遇,当大炮在一个僻静处将这个惊人的消息悄悄地透露给我和章愚丁等几个知青伙计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我的反应还是平静的。而章愚丁,这个为了“捍卫伟大的统帅毛主席、副统帅林副主席”而跟随邓云玉造县委的反最凶、因而招工屡屡没份(后来他迁离桂阳县,很快就被招工回长沙)的“红五类”子弟,听大炮说出这个消息以后,第一个反应是完全忘了自己与大炮的亲密关系,指着大炮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他*的说反动话!”。

    的确,这个消息太令人不可思议。无论是谁,只要他将毛泽东看成领袖和导师,只要他以前曾经听毛主席的话,只要他哪怕只有一点儿相信毛主席所说的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由,他都会觉得“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不可思议。

    然而,“九、一三”事件却是铁一样的事实。正象毛泽东确定自己的亲密战友和好学生林彪为接班人并写进新党章,而且一直传达到乡下的每一个普通农民、并组织大家学习一样,这次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副统帅林彪阴谋搞政变、妄图杀害自己的“恩师”----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统帅毛主席的反革命罪行,也一直传达到乡下那些对政治完全不懂,因而丝毫都不关心的普通农民。

    这一次传达了好几个中央文件,它们全都令我印象深刻。不过这些文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所谓的“‘五七一’工程纪要”,而是伟大领袖给他老婆江青的一封信。说实在的,我对伟大领袖将这封他在1966年7月8日写给自己老婆的隐讳而神秘的信,在这个时候公开给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的动机是不信任和蔑视的。

    我想,林彪出逃一定使他感到大失面子。公开这封信,是想为自己在全国人民中挽回一点面子。但实际上,这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效果更糟。此外,伟大领袖现在虽然一个人大权独揽,并铁心至死也不放手,但他显然想到了自己的下场:死后可能会同斯大林一样被人焚尸扬灰。而他的这封信,就是他为了避免这一可怕后果而对他死后肯定会上台的“右派”发出的政治咒语。

    还未听完这封信的传达,我就意识到,伟大领袖死后不管是谁上台,都一定不敢对他焚尸扬灰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

    “九、一三”不但使伟大领袖和导师在我心目中威信扫地,而且使他在我的心目中成了一个反面人物。这几年来他一直在咒骂别人是阴谋家、野心家,可是现在,我觉得这些他用来咒骂别人的话对他自己也许更适合一些。

    当时我对伟大领袖的这种评价实际上也是绝大多数象我这样的老知识青年的评价,至少我的伙伴们都是这样评价他。当然,大家都怕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而坐牢、丢命,所以对他的评价只能私下里、隐讳地进行。

    勿庸讳言,“九、一三”实际上成了我们的节日,因为它宣告了那条残暴统治中国的极左路线的彻底破产。虽然那条路线仍在中华大地上横行肆虐,但我已经感觉到,它的终期已经不远。

    我想,“九、一三”事件对毛泽东的打击一定是巨大的。

    我的猜测不久就得到了证实。当“毛主席接见××外宾”这类中国当时唯一的新闻纪录片中出现他的镜头时,我看到的,已不再是那个“满面红光、神采奕奕”的“光辉形象”。我看到的是一堆破铜烂铁,是一个表情呆滞、嘴巴已管不住口水的病夫。而且,以后每看到一部新的这类影片,都能给我一种明显的领袖已每况愈下的感觉。这使我感到一种恶意的开心。当然,这种开心只能藏在心底。

我的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加上又处在那样一个为了禁锢思想而切断了各种信息的时代,因此我只能根据自己相当有限的知识、当时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直观、感性地在头脑中重新认识和评价文化大革命、重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正如我以前未经思考就全盘接受了毛泽东以及他灌输的思想一样,这次我也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就在头脑中彻底否定了毛泽东。

不过,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知青伙伴却并没有完全否定。当然,这场所谓的革命是极其邪恶的,但正是这场“革命”使我们认清了极左路线的本来面目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危害。这不能不说是这场“革命”的“功劳”。

     2、思想一百八十度大倒转

    “九、一三”事件以后,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倒转。甚至可以说,当时我的思想相当偏激。

    例如,面对解放二十多年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市场供应越来越馈乏,城市居民靠定量配给只能勉强维持最低生活,农民兄弟终年劳累却连肚子都难填饱,我已经不再认为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

    面对“大寨式”生产使农村经济陷入绝境,感受到缺吃少穿的贫下中农怀念“包产到户”的日子,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却以推行“包产到户”,“搞资本主义”为一主要罪名将党的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置于死地,强行搞“农业学大寨”,我不再相信“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

    当广大农民群众为最基本的生活发愁,心似火燎般地诉述“锅里没炆,肚里没魂”时,“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的报纸、电台却在高唱“到处莺歌燕舞”。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认为这条所谓的革命路线在欺骗全国人民、欺骗全世界。而据说只有反动派、只有希特勒戈培尔们才欺骗人民。于是我在头脑里将极左路线与反动派、与希特勒戈培尔联系了起来。

    而随处可见可闻的“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标语口号,已使我将它与一本我曾经读过的、后来被官方限制的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的一幅“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慈禧相片作了联想。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大批开国元勋治国功臣打倒并往死里整,使我将这场“革命“与封建时代一些帝王在夺取江山后就诛杀功臣忠臣的行为作了不愉快的类比。

    从揭露出来的党内的“走资派”、“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叛徒内奸工贼们享受特权的奢侈腐化的生活,我相信那也是包括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在内的所有高官的生活。因为,当那些已成为“走资派”、“三反分子”的倒霉蛋以前还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还是各级党政领导人时,报纸电台从来没有说他们享受特权、生活奢侈腐化堕落。报纸电台一直都在告诉人民,说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同“普通劳动者”一样,生活艰苦朴素。

    从所谓的“革命路线”的所作所为,我觉得这条路线实际上成了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实现其野心的工具。

    文化大革命,我已经认为它实际上是“文化反革命”。因为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而“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束缚、甚至破坏了生产力。既然束缚、破坏了生产力,当然就是反革命了。

    当然,我虽然认为“文化大革命”仅仅只是某些阴谋家野心家为实现个人及家族独裁而搞的一场大清洗、它充满着邪恶、是一场反革命,但由于它最终导致了我和亿万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所以对这场“革命”,我也有肯定。即肯定它是一堂生动的反面教育课。

我的思想之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其原因正如《牛虻》里年轻的神学院学生亚瑟思想大转弯一样。是的,如果有谁在你幼小的时候就以最动听的言辞在你心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但以后他却当着你面以极其卑劣的手法彻底破坏掉那个形象;如果有谁在你幼小的时候就处心积虑地往你头脑中灌输一种理想,而过后他又亲自将你的这种理想砸得稀烂;如果有谁在你幼小的时候曾反复许诺要把你带入天堂,但过后他却把你诱向地狱,你会激起什么样的逆反心理呢?我的思想之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也许是不奇怪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23 20:28:53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84
积分:120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23 20:50:32
wang8049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347
积分:287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wang8049

发贴心情
[转帖]陈伯达揭秘林彪败亡之因: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毛林不欢而散

林彪对毛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毋庸讳言,林彪是老干部中的重要一位,和全国的老干部,无论是在感情上,思想上,还是在共同的战斗历程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文革之初,在全国绝大多数老干部,对“文革”,都“很不理解,很不得力”,“顶牛”顶的很厉害,实际上是,“打心眼里反对”的情况下,林彪却代表军队,大力支持“文革”,支持“造反派”。因此,也就得罪了不少人。林彪当时的所作所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在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带头向“四人帮”发难,“大有炸平庐山之势”。如果说“二月逆流”,还只是几个老帅和副总理,向江青、张春桥一伙,打响的第一枪,那么,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就是林彪亲自率领几乎全部与会的老帅、老干部、老将军,向“四人帮”发起的一场气壮山河的围剿战。之后,林彪顶住毛泽东的“大力弹压”,“死不投降”,又在神州大地,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武装兵谏”的历史剧。

事情怎么会这样发展?其内在逻辑,又是如何演义的?当时,有人说,林彪是“手上挥语录,背后下毒手”。当然,用那种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是无法实事求是地解读林彪的真实心路历程的。不过有一点,该话说得倒也不错,林彪挥动“语录”时,就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见证人,陈伯达的题为《我向党和特别法庭的交代》的申诉档案,使我们茅斯顿开,如梦初醒。

陈伯达写道:“一九六五年国庆节前夕,林彪问我:是不是看到一股政治急风暴雨的到临?主席要从北京市委突破。这场斗争可能要二、三年。主席立下了决战状。我问:可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议?林彪说:这是皇旨密令。”

陈伯达还说:“一九六六年四月初,在林彪家,总理也在。林彪问总理:‘这场政治风暴要烧到哪一级?’总理说:‘局势还不明朗。彭、罗、陆、杨的问题,还是人民内部问题,批判从严,处理从宽。’林彪讲了他对主席的理解,说:‘一场斗争是对准刘、邓,还要烧一下总理。’”

这就是说,1965年,毛泽东已经以“皇旨密令”的方式,向林彪下达了对刘少奇、彭真等人的“绝杀密诏”。

可以想见,在当时毛泽东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在当时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条件下,任何人,不管你是彭真、刘少奇、邓小平,还是叶剑英、贺龙、陈毅,聂荣臻,许世友,谁拿到毛泽东这样的“密诏”,都会坚决地“打倒”毛泽东要你打倒的“任何敌人”,都会“很好地”理解毛泽东的“伟大战略部署”,都会拼命地鼓吹“文革”,都会坚决地支持“造反派”。因此,以这条线索,去解读文革初期的林彪,就很好理解了。

手持“密诏”的林彪,肯定得到了毛的庇护,军队是不能“乱”的。因此,军队干部在文革初期,显得特别“风光”。出于“自保”,军队也难免要抛出一些“虾兵蟹将”。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但是,后来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林彪亲自签发了军委8条,主张军队在文革中“不介入”,要“一碗水端平”,但是,毛泽东却针锋相对地指出“不介入,是假的”,“解放军要坚定地支持‘左派’群众。”于是,军队开始动乱了。

陈伯达还说:“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后,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主席请了总理、林彪、康生、谢富治和我,讨论文化大革命还要进行多久。总理讲了经济停滞、社会无政府主义、大批干部被打倒等问题。主席听著,有时用铅笔记著。林彪讲:同意总理意见。要发展经济,发展国防,整肃社会派别、山头。我也讲了:毛主席革命路线已经取得彻底胜利,要发展经济,团结大多数。主席怕(文革)结束,他讲:‘斗批改还刚起步,斗争还有反覆,彻底胜利!还要不要革命?看来,今天我又是少数。’康生、谢富治当即表态,站在主席一边。当时气氛很沉闷。总理说:‘我对主席的教导、对主席思想的学习、领会还是很差,要很认真总结、检讨,否则,在工作上会犯大错误,还迷惑著。’主席讲:‘总理,检讨不要勉强。党内有不同观点、有不同立场,我不惊奇。’他说著就朝屋外走,散步去了。原订和主席的晚餐也取消了。”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林彪作为一位老干部的“保守”的思维方式。尽管文革初期,林彪曾在毛泽东那里,亲受“密诏”,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他与毛泽东的决裂。

至于后来,毛泽东如何在九届二中全会前,设下“陷阱”,对林彪“欲擒故纵”;如何逼林彪作检讨;如何“穷追不舍”,即使林彪欲“负荆请罪”,也“拒之门外”,不予理会的情节,很多人,都详细论述过了。在此,恕不累述。

有了陈伯达上述的重要铺垫,林彪在文革中,原来看似不连续的心路历程,就是一个很合乎逻辑的连续的过程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23 21:04:20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250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