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打铁》作为儿歌流传甚广,我们儿时都会唱,但只知道开头几句,而我在永顺记录的就比较完整了。从内容和语气来看,保存了比较多的原生态。而友情周末介绍的《来凤民歌——打铁》视频,美则美矣,却明显已经经过了文艺人的加工,只能说是取材于民歌,不再是原滋原味了。
这首民歌简直就是一幅民俗画。你看,从正月唱到十二月,闹花灯、儿童牧牛吹笛、扯地菜、赛龙舟、晒谷、拣棉花、过年,一幅一幅生活场景。这些平凡的生活内容入歌,只有民歌做得到,俗到极点就成了大雅。还有看牛娃、七岁的孤儿、八十婆婆、蹲在灶门口的单身汉,种种人物无一不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民歌能够听而不忘、不胫而走、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其中自有其艺术魅力,这是许多作家努力追求的,更是时下的快餐文化所缺乏的。
这首民歌如果用普通话或者长沙话来读,有些句子似乎并不押韵,但是如果用湘西话来念就是很和谐的韵律了。例如:“毛铁打到二月二,守牛伢儿吹笛笛儿”,句末是卷舌音,儿和二同韵。又如“毛铁打到七月七,七岁伢儿自讨吃”,在湘西话里,吃就读qí。这大约和靖县的口音也差不多,我在靖县知青的文章里多次看到“齐饭”这个词。我以为其实这恰恰是保留了古音,古代的吃可能就是念qí,例如《水浒》中就经常有“吃酒去”,吃字写成口旁加一个契字。我在电脑上不知怎样打出这个字,但是在“全拼”输入法里,输入qi是可以查到“吃”这个字的,说明有这个读音。如何打出口旁加个契字的“吃”来,还望高人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