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 歌 的 困 惑
孙女咿呀学语了,我们老两口便时常去看她,教她说话。教什么?至少不能如老韩《爸爸爸》写的教“妈妈X”的国骂,自然该教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太丰富:四书五经该教,《三字经》、《百家姓》该教,《唐诗》《宋词》该教,《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该教。但孩子太小,那些都是以后的计划安排,只能从儿歌教起。儿歌具有别开生面的想象,鲜明生动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自然是教儿童的首选。第一拿手的自然是我们长沙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朗朗上口的《月亮粑粑》了。然而。一教就教出了问题: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dīa)
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装香,肚里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绣花,绣个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变只蛤蟆。
蛤蟆伸脚,变只喜鹊,
喜鹊上树,变只斑鸠(jǔ),
斑鸠咕咕咕,和尚吃豆腐。
豆腐一蒲渣,和尚吃粑粑。
粑粑一蒲壳,和尚吃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上了天。…….”
这后面就记不准了,好象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担心误传,特此请教,哪位能帮我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