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姓起源于“虢”。
根据历史记载,郭姓出自古代的虢国。在古代,“郭”和“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郭氏是周王室宗支虢公的支派,也即黄帝的后代。他们都被封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虢仲受封于西虢,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后来东迁到上阳,称南虢;留在原地的称小虢。还有北虢也是虢仲的后裔。虢叔受封于东虢,在今天的河南境内。
史书上把“东、西、南、北、小”五个虢国并记。这几个虢国虽然相继被秦国、郑国和晋国所灭,但他们的子孙都以国为姓,而“虢”与“郭”音很相似,所以他们子孙便以郭为姓。
另外,根据史籍记载,有一支郭氏是以古郭国的封地聊城为中心的,亦是黄帝的支脉。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改郭姓,也是郭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邱姓的来源有四:据记载,邱姓出自姜姓。西周初年,姜子牙因为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地,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一带)。他的后代有的就取国都名中的一个“丘”字为姓。在很长时间里,丘姓家族一直以“丘”为姓氏。至雍正时,为了避讳孔子的名号,“丘”姓全部改为“邱”姓。
邱姓的另一支源于曹姓。周初,武王将颛顼的后裔曹挟封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建立国家。春秋时,邾国有一位大夫丘弱,他的后代以丘为氏。
邱姓还有的出自地名。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居于丘(今山东定陶南),他的子孙有的就以居地为姓氏。在邱姓中,也有少数民族改姓的情况。
先秦时,邱姓家族大部分在山东地区活动;秦汉之后,邱姓逐渐南迁,江南地区邱姓望族颇多。清初进入台湾的邱姓,如今已成为台湾的大姓之一。目前,中国姓氏中同时存在着邱、丘两姓,但以邱姓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