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等级:版主
文章:574
积分:516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7日
第 2 楼
好美丽的小城!谁会想到这儿曾经是血腥恐怖的大屠杀之处呀!
头衔:豪哥
等级:知青(VIP)
文章:53
积分:45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10日
第 6 楼
穷则思变,道州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成果。
等级:知青(VIP)
文章:347
积分:287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日
第 7 楼
荣华富贵四十年 寇准无地起楼台
他身为宰相,享受荣华富贵四十年,却没有自己的田园府第,寄居在僧人房舍里面。有次接见外邦来的使者,人家还问他:“你是不是那个‘无地起楼台’的相公呢?”
他就是《湘山野录》里面记载的北宋宰相寇准。因为为官廉洁,有人要巴结他,于是写了首诗赞扬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没想到这诗传到了外邦,寇准可谓声名远播。
直到后来陆游途经寇准庙时,还写下了《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表达了自己敬仰之情:豪杰何心居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寇准为宦一生,是是非非,四起四落,他总结历史教训,提出“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维护着宋政权的稳定,他在澶渊之战中,力排众议促皇帝御驾亲征,终于赢得胜利,和约签订辽不再入侵,歌舞升平。然而,他终究没能逃脱官场权力相争,陷入宫廷政变的旋涡中仍不自知,最终受了牵连,被一贬再贬,贬到了边远的雷州,身在天涯海角,寇准一直对皇室忠诚和深深眷恋,他临死前还要沐浴更衣,向北叩拜与君王告别。
在灵柩归葬洛阳的路上,人们沿途哭拜,插上纸钱的竹竿遍地都是。“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众因为立庙,岁时享之”。
刘兰芳的评书>曾风靡了大江南北,里面说了个“寇准背靴”的故事:杨景因截杀了潘洪被发配郑州,并在途中假装吞金诈死。北国兴兵犯界,佘太君被困太原,朝无良将救援。寇准怀疑杨景未死,与八贤王赵德芳借祭奠之由探听虚实。深夜间,寇准背靴探访到杨景的藏身之处,杨景道出自己遭受潘妃陷害的隐情,八贤王与寇准上殿为杨景申述,皇帝惩罚了潘妃,封杨景为永安公,令其挂帅出征。
但是《宋史》中却没有这个故事,显然,这是民众对于寇准才智,为国着想正直不阿的肯定,将之化作演义。
《宋史》里记载寇准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是个连皇帝都头痛的名相。正因为他的清廉以及刚直,他的事迹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