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生活并非“隐士”—— 说韩少功
韩少功一年中有六个月住在乡下自己养鸡,种菜,还把菜做成小包装,贴上自制的标签、条形码送给朋友。经证实确有此事。“在我看来,像古人说的那样‘晴耕雨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很人性化的方式。躲避世事喧嚣?也许是吧。大概我的年龄偏大,已经不喜欢成天热热闹闹了。”
不少人都觉得韩少功是个“出世”之人,其实“晴耕雨读”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还有近七成的人生活在乡下,在乡下哪儿是‘出世’呢?我到乡下无非是想多接近一些文化圈之外的人,多得到一点清静的时间,并不是当什么隐士。”以前的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作家都这样做过,现在张承志也经常在西北乡下跑。在韩少功眼里,他们都无出世之念。恰恰相反,他们关切底层的人与生活,包括底层的社会问题,正是社会热情的一种表现。难道只有成天在文人圈里好吃好喝和高谈阔论的人才是社会问题的关心者吗?
无论如何,乡下的生活给了韩少功不少帮助,至少有一条,他觉得这种生活越来越使他感到愉快和满意。“我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作家到乡下去生活的。这就是说,即使我没有写出什么好作品,再一次上山下乡也是我人生的重要收获。”
——转自《网易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