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尝木瓜
无事就喜欢逛逛超市,特别是希望能发现一点新鲜的、好吃的东西。这天终于看到很多绿色的形状像橄榄球的水果堆放在那里,旁边还竖了一块广告牌,介绍这种水果名叫木瓜,可以生吃,还可以煲汤,接着便说此水果的养颜作用等等,旁边还有一盘给顾客尝味的碎片摆放在那里。我当时只觉得新鲜,但又觉得这水果绿生生的,勾不起食欲,看了看就离开了。但我却记住了“木瓜”这个名字。
这回到了广东,每次经过离深圳关口不远的地方,就总会看到有一辆满载着木瓜的农用车停在路边,每次都看到有人在买木瓜。这木瓜和我在长沙看到的不一样,形状虽仍像橄榄球,但颜色却金灿灿的,一看就能勾起人的食欲,我想去买,却因为高速公路不好停车,所以只能作罢。但我却认定这广东的金灿灿的木瓜一定比长沙的绿色木瓜好吃。
终于在超市请教了几位吃过木瓜的顾客后,我也买了一个金灿灿的木瓜,回家冷藏了以后,兴冲冲的切开准备吃。可看着黑压压的密密麻麻挤在瓜内的像虫卵一样的瓜籽,我忽然觉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食欲全无。但经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我还是决定尝尝。于是把瓜籽刮掉,切了一瓣瓜就准备咬。忽然觉得一股臭气扑鼻而来,环顾四周没发现臭源,低头一闻,才找到这类似于大粪的臭气竟然来自于手中的木瓜。我拿出当年在水田里用手抓大粪撒肥的勇气,屏住呼吸咬了一口,味道倒还是甜甜的,且略微夹杂点苦味,当然那点臭味也有点恶心。我忽然产生了想恶作剧一把的童趣心理,儿子早就说了不吃木瓜,只有让先生“共臭”了。我忍住笑,把一瓣瓜强塞给先生,看着先生吃木瓜时那龇牙咧嘴的难受样,我满足地哈哈大笑。
初尝木瓜后,我感觉对《诗经·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诗句有了新的理解。除了原意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以外,我觉得木瓜似乎告诉了我们一些人生哲理,像这个起码我认为是“奇臭无比”的东西,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吃呢?为什么这金灿灿的外表漂亮的东西却如此难吃?我想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对一个事物,一千个人可能就有一千种看法,要构建和谐家园,必须求大同,存小异。而对于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知青而言,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允许的。我一贯奉行阿Q原则,管他曾经的你我是什么样,管它悔与无悔、第二故乡是与否,反正这段共同的经历让我们走到一起来了,而这段共同的经历又让我们结伴重走下乡路,总之能让我们开心,让我们欢笑,就值得回味。古人尚且懂得给我一个“臭”木瓜,却回报以美玉,珍惜他人对自己的情意,何况我们这些有共同经历和很多相同的喜怒哀乐的知青?摈弃前嫌,胸襟开阔,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我想更是我们之间应该具有的最高尚的情意。愿我初尝木瓜的粗浅领略,能引起朋友们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