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靖县知青 → [推荐]李银河:这十年,未曾停顿思考、思念

您是本帖的第 8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推荐]李银河:这十年,未曾停顿思考、思念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推荐]李银河:这十年,未曾停顿思考、思念

李银河:这十年,未曾停顿思考、思念  
2007年4月9日 08:3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悼念亡妻时的感受,应该能适用于李银河对王小波的追忆。因为这十年来,王小波身已去、心未远。他的文学作品在他身后被重新认识和评估价值。他对于情爱的汪洋恣睢的描写,不仅成为许多拥趸的情爱宣言,也给其遗孀李银河提供了社会学思考的文本。
  
   昨天下午,静安区同乐坊小广场上座无虚席。“东方早报文化讲堂”第一讲由著名学者、作家王小波的遗孀李银河女士启动。在这个名为“这十年”、持续两个小时的讲演中,李银河女士就自己对情爱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和王小波文学作品中的情爱描写,进行了交叉学科和文化比较式的阐释。同时,她还结合马尔库塞、福柯等人的学说,对古今中外的人类情爱现象进行了一次梳理。

   李银河女士,不仅解读了王小波作品中的情爱描写,也归纳了其作品中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情爱类型。她进而把话语延伸开去,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禁忌保守谈到极限体验的福柯,从古代东西方文化中对情爱“耻”和“罪”的区别,谈到法律和情爱的关联。在她的描述之下,情爱应该是摆脱负罪感、摆脱扭曲和痛苦的,古典、自然的情爱到后现代主义的情爱之间,似乎的确有那么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这同样也是历史进步的阶梯。

   情爱,现在终于可以在大众面前谈论了。在此之前,我们走过了太长的路。现在,它不仅仅是私密的行为,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学的公共话题。情爱终究是身体的终极语言,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它的某些特殊形态才会被戏仿成关于角色的秩序,对于身体的规训也才会被视作具有对权力的反讽意义。

   李银河也许不应该被简单地归入女权主义者的行列。她当然强调女性主观意愿的重要性和女性地位的问题,在回答现场听众提出的女性的中性趋向问题时,她说“那是她们进入社会组织工作的结果,我认为这很好”———典型法国圣西门主义者的回答;但是在情爱的问题上,她的言论和思想更像是一个“人性主义者”。

   讲演的现场一直有各种笑,微笑、窃笑、大笑。因为当情爱这个话题可以在公共场合讨论时,人们便坦然了。听众坐满了同乐坊的小广场,涌进了邻近的咖啡馆,甚至一直站着直到讲演结束的人都不在少数。若不是主持人宣布讲演活动结束,互动问答也许还会持续很久。在活动结束后,已经有不少听众开始询问下一次文化讲堂的时间和主讲人了。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29:47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小波笔下的情与爱

   (李银河/口述 实习生张卓/整理)

   情爱描写在王小波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笔下的情爱描写极具个人特色。我认为,读他书中的这些描写,对中国人长期扭曲的心态有矫正作用。无论是对情爱冷淡、以无情爱为品质高尚的人;还是热衷于情爱,对情爱有一种鬼鬼祟祟态度的人,王小波书中的描写对他们而言,是很好的解毒剂。他笔下的情爱是极自然与干净的。

   如果说艺术追求美,科学追求真。小波的描写更倾向于科学,而非艺术,这种倾向双刃剑的影响,一方面写出了肉体的快乐,另一方面又拒绝重艺术美感的情爱语言。

   很多人问我,小说中的描绘是不是你们的生活啊?小波作品中写到的那种“坏一坏”的是绝对没有的。

   在小波出名之前,小波曾在台湾得过一个中篇小说大奖。由五个台湾很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中,有一位女评委觉得小波写的东西难以接受,她疑惑地问:“他干嘛要大量地写性呢?”其他评委却说,他写的不是性本身,而是反抗,是颠覆。

   现场

   不是午后的慵懒消遣

   (早报记者 程奕)

   李银河曾说:“在性观念上,中国还处于中世纪。”但在2007年4月8日下午上海同乐坊里,在这一空间里数百人的性观念已基本被学者的演说拉到了21世纪。

   虽然同乐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的听众比昨天的‘牛市论坛’少了近三分之一,但是感觉今天的听众更年轻一些,学者型的听众也占据了很大比例。”的确,来听讲座的有文艺爱好者,也有标准白领和外籍人士。所以,这次活动不是午后慵懒的消遣,而是一次小范围的学术研究。

   也有不少白领把这次活动视作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机会,听众章小姐表示,“之前对她的认识非常模糊,只知道她主要研究的是性学,要去看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书不太现实,现在这样一种方式,给我快速勾勒出了学者最新研究关注的课题,为我补充了一次丰富的文化营养。”

   还有不少是夫妻和情侣一同来的。林小姐就是这样,特别拉了她的英国籍男友一同来听讲座。她对记者表示,之前就很喜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正好男友对那个时代有点好奇,最近又获知王小波的书出了英译本,他们是专程想来买书的,可惜这次没能如愿。不过能有这样的机会了解中国人的性文化,对她略通汉语的男朋友来说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华东师范大学的两位女学生说:“听说李老师最近要在4月11日爱人辞世10周年的特别日子里重走小波路。想听一些这部分的内容,想知道她计划中会去哪里,做哪些事。”


选稿:芦村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马俊 等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0:25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李银河:王小波小说英译本在美出版获高度评价

2007-03-29
  
   小波的小说集终于在美国出版了。美国《出版周刊》将这本书与高行建的获诺贝尔奖的小说相提并论。翻译家葛浩然说:王的小说的出版将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刻板印象。翻译家是一位中国人和一位美国人,他们竟然用了六年时间来翻译这本小说。翻译非常忠实于原文,以致有出版社已经提出出中英对照本的意向。小波遇到这样的翻译是幸运的。小波的小说艺术应当获得这样的评价,这既是我的期望,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以下转载一篇报刊文章:

  由美聖路易市女作家張洪凌和芳邦大學英語系教授兼詩人傑生.索摩(Jason Sommer  )合作翻譯的《Wang in Love and Bondage》将於今年3月由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SUNY Press)出版。作为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重點圖書,此書收集了王小波三部代表作:《2015》,《黄金時代》和《東宫、西宫》。目前,《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图书馆协会《图书榜单 (Booklist) 》和著名翻譯家葛浩然(Howard Goldblatt)已给与該書高度評價。该书可以从美国的著名在线售书网站亚马逊网站购得。网址为:http://www.amazon.com/Wang-Love-Bondage-Novellas-Xiaobo/dp/0791470652/ref=pd_bbs_sr_1/002-0972731-3880835?ie=UTF8&s=books&qid=1174837457&sr=1-1

王小波(1952-1997),是中國當代最特立獨行的作家,也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獲” 。有評論家稱 “我不敢相信中國二十世紀最後一个十年,文壇會出現這樣的作品和作家。”王小波作品中對中國社會的尖銳批判和驚世駭俗的性描寫曾引起廣泛争議,并引發了一場持久不衰的“王小波热”。王小波荒誕不經的想象力和妙趣横生的敘述方式在英語世界里當會赢得更多會心的微笑。

女作家张洪凌早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法律系,後獲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碩士。赴美後先在聖路易斯市的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法學院做訪問學者,後轉攻英美文學。98年被華盛頓大學創作專業錄取,獲創作藝術碩士。中文作品曾以不同筆名散見于北美“世界日報”,香港中文大學的“世紀中國”及海外留學生網絡雜誌“華夏文摘”。短篇小說“紙鶴”被選入“北美中國大陸新移民作家小說精選与點評”. 英文作品見于“The Riverfront Times”, “TriQuarterly” 和“The Tampa Review”。目前除專職寫作外,還在聖路易斯市的幾所大學教小說創作和中國文化。

Jason Sommer, 是芳邦大学(Fontbonne University)英语系教授兼诗人. 已出版三本诗集: 其中两本诗集Other People’s Troubles和The Man Who Sleeps in my Office, 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另一本Lifting the Stone 由 Forest Books, London 出版. 2001年, Jason Sommer因其在诗歌创作领域的成就获美国文学大奖"怀丁作家奖"(Whiting Foundation Writer’s Fellowship).Jason的父亲和姑姑都是二战时期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 他的许多诗歌都取材于此. 作为幸存者的儿子, 他对以表现恐惧和荒诞见长的黑色幽默有一份更深切的共鸣.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1:43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李银河:时间是公正的法官

    墨绿色灯心绒外套、感冒后留下的一点鼻音,尽管已经是四月了,李银河整个人的状态似乎仍处于冬天。她位于北京大兴的家有一些阴冷,庭院里装修的工人不时地探头张望,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女主人就是那个频繁引起外界争议的作家王小波的遗孀——李银河。
    “个人的生活我不打算谈,谈王小波可以。”李银河一开始就主动把记者的采访限定在她愿意谈的范围。她用手中的名片在丝绒桌布上划出一个个浅浅的印子,看似漫不经心,思路却相当清晰。
    1977年,李银河第一次看到《绿毛水怪》时就发现这个男人不同凡响,“当时我就觉得他总会脱颖而出的”,李银河说。虽然《绿毛水怪》在王小波的作品中略显幼稚,但它却成了她和王小波的媒人,“我爱上他身上的诗意”。王小波也由此结识了这个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女孩子。
    谈起王小波的作品,李银河称她最喜欢的是《红拂夜奔》,“那种在时空中穿梭自由的感觉吸引了我,在人们日常平庸的生活中,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银河坦言,王小波的自由主义精神对她有很大影响,“我的思想比较正统,王小波比我走得远,那时他就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自由主义者了。”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让一些人对王小波心存芥蒂。“王小波讲话很艺术,他的文章让你看着很难受,但一点儿也抓不住把柄。”李银河笑了笑。
    王小波生前使用的那台286电脑和一些物品,至今还被李银河保存着。与作家博尔赫斯的遗孀儿玉、诗人徐志摩的遗孀陆小曼等人一样,在王小波身后,李银河一直忙着整理和出版他的作品,今年她还参与修订了一本王小波逝世的纪念文集,为这本书写了五百余字的序。
    当看到记者手中拿着王小波旅美的兄长王小平悼念弟弟去世十周年的文章《艺术的内丹》时,李银河接过文章,推起眼镜,指着文章中王小平和王小波的合影说,“这照片还是我给他们照的呢。”读到“三年困难时经常饿得两眼发直”一句时,她忍不住笑了,并给记者读了起来,“真好,写得真好。这篇文章真应该收到那个纪念集子里,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说起王小波身后的变化,李银河这样认为。“这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是老样子。所以小波的许多话题不但没有过时,有的甚至还很前卫。”
    尽管李银河近两年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但她两年前在Google上的点击量只是王小波的三分之一,而在更早的时候,李银河的知名度则远高于王小波——早在1987年?熏李银河就翻译了《社会学研究方法》,那时王小波的作品还没有出版。“但他只要一开始出版小说,他就会被人关注,毕竟读小说的人要多得多。”而李银河的学术观点真正引起公众关注还是近两年的事,她称2006年是她“遭非议、误解最多的一年”。但面对争论,李银河依旧坚信,这不会太打扰自己的生活。
    虽然在那一系列的学术主张上可以表现得貌似尖锐和新潮,但李银河仍然要面临世俗社会的压力。不久前,广州美术学院学生郑敏创作的王小波裸体雕塑在王小波家人的反对下被撤展,尽管此前这个雕塑得到了李银河的默认。“我能理解他家人的做法,雕像的事要考虑中国国情。”说这句话时的李银河,很传统很中国。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家人来往并不频繁,在过年时会打电话问候。十年来,每个四月十一日,李银河都自己一个人去给王小波扫墓。对于王小波的去世,她也曾多次问过大夫,如果当时她在王小波的身边,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未能送丈夫最后一程,在李银河心中还是留下一些歉疚。
    李银河曾称王小波为她的“菩提树”,“有那么一首歌,‘门前有一棵菩提树,我一忧伤就到树下’,他说他愿意做我的菩提树”。李银河和王小波曾经在北京顺义也买过一处房子,在屋外的麦田里,王小波很得意地给她讲《欣赏经典》的腹稿,“这一切还都历历在目。”当“菩提树”倒下的时候,李银河的生活中一度只剩下了工作,现在还多了一个她不太愿意多谈的养子。而关于目前的情感生活,她说可能在5年后退休时开始写的回忆录中有所涉及。我们惟一能够相信并感受到的,就是她所说的——时间。
                      王晶晶 张彦武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3:00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李银河与福柯
                    摘选《边缘与痛苦》


1、李银河的精神导师

要想了解李银河,必须了解福柯。只要是对李银河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李银河对福柯的态度,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赞美。福柯是当代西方学界中极其重要的一位学者。追随他的人确实有不少,不过像李银河这样执著的人恐怕没几个。李称福柯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崇高,不是别的学问家可以替代的。

正因如此,福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的学术进路。笔者猜测,李的一部重要作品《虐恋亚文化》,就是由于福柯欣赏虐恋的原因,才致使其进行写作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我想,福柯对李最大的影响恐怕在于生活态度上。福柯虽然普遍被认为是一个人文学者,可是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一个关于生活的艺术家。我想,李银河对福柯之所以崇拜,正是因为福柯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其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由摄影家摄影。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变得与艺术无缘。而福柯却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不但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一件艺术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正因如此,福柯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按照规范生活。他倡导人们探索并创造各种快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多姿多采。福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并敢于实践各种新的快乐形式,比如虐恋。

也正因如此,福柯的许多思想都是围绕这些而展开的。他很善于发现文化中那些压抑人快乐的东西,敢于质疑那些已被接受下来的观念,从而改变人们的精神习惯。

不过,遗憾的是,福柯英年早逝,死于1984年。但这并不影响其思想的传播。直至现在为止,福柯仍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依然影响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末,福柯进入了李银河的视野。李回忆称:“刚一进入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也就是从那时侯开始,李银河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知道了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在不同的时空轨道上,福柯的灵魂远渡重洋,倏忽之间来到了李银河的身边,为她讲述有关人生的哲学。这时的李银河,眼神中充满渴望与期待,盼望着眼前的这位思想巨人为其指点迷津。

福柯摸摸自己的秃头,憨态可掬地笑了一下。然后便搀起李银河,与其漫步在黑夜的丛林中,向她讲述黑暗王国中的各种有趣故事。李被福柯滔滔不决的口才和充满智慧的思辩所深深吸引,而福柯也因为有李银河这样一个忠实的信徒而感到欣慰。他们彼此陶醉在这种美丽气氛中,难以自拔。

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岛国,福柯才停止了讲话。福柯转向李说:“哦,我的朋友,我不得不走了。我的快乐在那里。那里有我的同类。”说完,福柯便腾云驾雾一般的飞走了。眼前的岛国渐渐变小,最后消散在苍茫的大海深处。银河目送着这一切的发生,却在心里暗下决心:福柯,放心吧。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4:05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2、福柯其人

我上文对李银河与福柯之间关系的描述,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他们可能会认为李对福柯的感情过于深厚,是对王小波的背叛。不过,笔者估计,王对这一点不会介意。因为他知道,福柯是个同性恋者,而且李银河对福柯的感情中不包含“性”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李银河算得上是有些离经叛道的怪人。不过,类似这样的人还不少。据我所知,福柯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与李银河比起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福柯称,自己是一个很难体验快乐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极为渴望快乐的人。他希望获得过量的快乐,即使为它去死也是值得的。一语成谶,他最终因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

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福柯常说,他个人的生活是乏味的,毫无故事性,不值得公之于众。不过,他又说到,自己的生活就是由一系列著作构成的。

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实际上,福柯的许多作品正是在对个人状况的种种焦虑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福柯的生活本身可能不那么精彩,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思考、探索、创造。而这是他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本身,造就了他不那么精彩的精彩生活。

1926年10月15日,福柯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的普瓦捷市。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市。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良久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四周很少有新起的建筑,老式的房屋已经是破旧不堪,被风吹过之后,更是显出摇摇欲坠的危险感觉。整个城市就象刚刚经历过战争那样,显出断瓦残垣,宁静阴冷。

福柯的父亲是一个霸道的家长,对福柯进行着极其严酷的管制,对福柯稍有不满就严厉呵斥,动辄拳脚相加。福柯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而且其祖上也是行医的。所以,父亲准备让福柯继承家业,学习医学。但是福柯对当医生并不感兴趣。所以,父子之间经常为此争吵。福柯属于宁死不屈的那种类型,而父亲则属于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因此,福柯受了不少苦头。他的童年时期也就在这种经常被打骂、折磨的环境中长大。但福柯毕竟是福柯,他把自己的兴趣坚持到底,如愿已尝地学习了哲学。

他的求学道路也是充满艰辛的。福柯的理想是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高师”)。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一所高校,有点像美国的哈佛和英国剑桥。从那毕业的人一般都有很好前程,无论是从政还是做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福柯属于比较“衰”(倒霉的意思——笔者注)的那种人。全国有100名考生通过笔试,而福柯排名101位,不幸落榜。不过福柯后来就不那么“衰”了,经过一年的复读之后,终于如愿已尝的考入了梦寐已久的巴黎高师。福柯带着他的期待和梦想走入了巴黎高师,他希望在那里拥有一个快乐的大学生活。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只是个愿望而已。

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4:28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学校生活:

1946年的秋季,福柯离开了家乡的小城,来到了大都市巴黎。巴黎的街景与福柯的家乡完全不同。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五颜六色的灯光覆盖了整个巴黎城。福柯时而看看这,时而又望望那,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福柯虽然读书刻苦,涉猎广泛,但也基本限于书本。对于巴黎城市中所流传的各种奇闻轶事却毫不知情。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就深深的感到受到侮辱和排斥。高师学生个个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各个都自视甚高,瞧不起他人。福柯来自外省的小城,缺少见识,时常听不懂别的同学在谈论什么,这时候他就会发问,从而引来同学阵阵嘲笑。福柯的相貌并不好看,额头部分的头发稀疏脱落,眼睛稍稍后陷,下巴尖细。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怪异、苍老而颓唐。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狐狸”,时常的讥讽他。福柯的举止也有些异常,被同学斥责为疯癫。不过,福柯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或许,也就从这时候起,福柯开始了对疯癫问题的思考。

不过,福柯也经常毫不客气“回敬”同学。不久,他就成为普遍不受欢迎的人。他也因此更加孤僻,脾气暴躁,动辄就与同学打架。后来,福柯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沉浸在哲学书本中。

不久之后,事情就发生了转变。巴黎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花都”,尽情享受情爱肯定是那里一道美丽的的风景线。福柯在那里发现了同性恋者们幽会的场所。虽然它们大都是一些隐蔽的场所,而且时常会有警察过去骚扰,不过福柯觉得,这种偷偷摸摸的同性恋活动虽然危险,但也很刺激。

福柯发现了自己的同类,自己王国。从此之后,他便经常到那里寻欢做乐,成为黑暗王国里的一员。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福柯的同学知道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大家认为他很变态、不正常。不过,福柯自己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奚落,他可能开始思考起同性恋问题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侯起,写作《性史》就成了他心里的一大愿望。

追求男子:

福柯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刻意张扬,但也不躲躲闪闪。他曾说,我这辈子对于知识的全部追求就是为了吸引漂亮男子。

在追求爱人方面,福柯的确有一种执著精神,而且有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福柯曾在波兰代理过文化参赞的工作。他陪同法国教育部一位女官员到克拉科夫访问时,在旅馆里勾搭上一位波兰男青年。女官员撞见后,极为震惊。其实,这是波兰情报机构设计的美男计。法国的大使得知后,立即命令福柯24小时之内离开波兰。福柯仕途道路从此基本断绝。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男子的追求,并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

事实上,福柯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他的一生中,曾与许多男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或爱情关系。比如在巴黎高师期间,福柯曾结识作曲家让•巴拉盖(JeanBarraque)。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如胶似漆,亲密无间,除了饮酒作乐与肉体关系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们都崇拜贝多芬,后来都迷恋上海德格尔和尼采。在文学方面,他们都喜爱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戏剧方面,他们都喜欢荒诞派作家贝克特和热奈的作品。于是,福柯与巴拉盖曾在巴黎有过一段浪漫而愉快的生活。

福柯的朋友中,德菲尔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福柯生命的最后部分,几乎一直德菲尔陪伴着。福柯曾表示,自己死后不会留下任何手稿。他对卡夫卡的朋友和遗嘱执行人违背遗嘱而出版卡夫卡的作品十分不满。因此,他在临终时刻,曾要求自己的朋友德菲尔不要背叛自己。果然,德菲尔按照福柯的意愿行事。直到今日,有关福柯的许多生平资料仍旧掌握在德菲尔手里,不为人知。许多福柯的传记作者找到德菲尔,用各种方法引诱他交出。但是,德菲尔信守诺言,忠诚福柯。从这个角度看,福柯也是成功的,他有真正的好朋友。

迷恋虐恋:

1975年的春天,那时的福柯已经是教授身份,而且在学术界也是小有名气,他第三次应邀访问美国,那加州伯克利大学法语系做短暂的教学讲演。这次加州之行在福柯的生活与思想发展史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加州是同性恋者的朝圣地和天堂,这无疑是福柯接受邀请的重要因素。在那里,福柯再一次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强烈吸引他的世界。在卡斯特罗大街、波尔克大街和福尔瑟姆大街这三条街,特别流行虐恋。各种希奇古怪的施虐/受虐方式(英文缩写S/M)在这些场合公开展示,警方对此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福柯到加州后,很快就一头扎进福尔瑟姆街区。这里的S/M先是令他大开眼界,先是瞠目结舌,随即欣喜若狂。在伯克利的一位同性恋教授的帮助下,福柯购置了一套施虐/受虐游戏的装束和器械。他沉湎于那些形形色色的“**的现代实验场”,在那里获得过量的快乐。福柯的随后作品中,大量论及了虐恋,表述了它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影响和哲学意义。
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7:33
呵呵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0372
积分:6464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呵呵

发贴心情

死于爱滋:

1984年,福柯终于因为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死于爱滋病。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他并不知道有一种致命的疾病在那里流行,他也不相信有这样的疾病。但是,他对于自己行为所隐含的危险还是清醒的。他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他还说过:“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快乐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那么,面对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福柯又是如何对待快乐的呢?他还对自己的学生和朋友说过:“你总可以自由地认识属于你玩的游戏。不要在乎权威会说什么,真理就在你的自我之中。不要怕,要相信你的自我。不要害怕活着,也不要害怕死亡。要有勇气,做你感到该做的事——去希冀、去创造、去超越!你会赢得这场游戏的。”由此可见,福柯之死并不是偶然涉险的结果,而是一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有意涉险的尝试。这种结果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

最后,福柯知道自己的同性恋行为导致了爱滋病,但他却并不因此而后悔。他声称,为了美男之爱而死,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以上也就是福柯人生的大体轮廓吧,当然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描述,可以把它看作是福柯生命中的几个主要片段。

在我看来,福柯的个人魅力在于,他能从一个个自身焦虑出发,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他生命中的那些痛苦,是他思想的发祥地,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资源。也许他的生命历并不十分传奇。但是,他对生命的探索过程却是十分传奇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他把自己一生中的各个部分转变为一列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听到别样的声音,看到别样的色彩。在这些声音和色彩背后,我们能够发现并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或许就是福柯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
3、作品选读

福柯的思想的最大魅力恐怕在于,他对人文历史进行重新考察后,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往往是与人们早已视为公理和常识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又非常有道理。他的思想因此也就振聋发聩,改变了人们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

他的思想当然是通过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福柯一生著述颇丰,不过倒是没有李银河多。但是他们俩的作品毕竟不是一个类型,也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福柯流传较广的几部作品有《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等。(略)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37:54
雨声动听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24
积分:289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月28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雨声动听

发贴心情
  《黄金时代》我只看了半部,有点看不下去,可能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达不到读王小波小说的高度。但我佩服他写作的勇气,认可他那惊世骇俗的情爱。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22:19:47

 9   9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031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