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广交天下知青,同叙百味人生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天下知青茶座天下知青茶座 → 给驴友们添道菜!

您是本帖的第 75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给驴友们添道菜!
西部老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41
积分:167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西部老土

发贴心情
给驴友们添道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三秦美食甲天下之二

    数千年前,药王孙思邈这日来到在长安街头,肚中饥饿,看到路边有一家“猪杂”店,便进去吃饭,“猪杂”店主给药王端上一老碗(关中大碗)烩“猪杂”,药王食后感觉腥味大,油腻多,便从“药葫芦” 中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健胃祛腥之物,教以使用方法,并连葫芦一起赠与店家。从此,“猪杂”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家不忘药王指教之恩,特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饭店改称“葫芦头”。

    数千年后,长安文豪贾平凹这日写完“废都”,肚中饥饿,抓起电话打给关中文豪陈忠实:“白鹿原写完了莫(莫:没有,长安话),好久不见,聚聚如何?”。忠实正好挥毫落笔回道:“你说,在那里聚?”。平凹说:“南院门,”。忠实笑道:“春发生葫芦头!”。

    二位陕西文学大师相约来到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馆,看着大厅中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食客,平凹和忠实齐声说道:“春发生葫芦头,是极具代表性的西安风味小吃,离开西安,过了这个村儿,便再没有这个店了。尽管西安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葫芦头饭馆,可我们只到南院门,只吃春发生的葫芦头。别的葫芦头饭馆,眼睛珠子都不转一下。”。

    “春发生葫芦头”始建于1920年。据考,20年代的一位文人墨客在品尝了该店用料考究、味香醇厚的葫芦头泡馍后,兴致顿生,遂取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的名句,为该店题写了店名“春发生”。从此便有了“春发生”葫芦头。

    来到古城西安,登上雄伟的钟鼓楼,纵观古长安与现代文明交错的都市风貌。感慨悠久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氛围。肚中饥饿时,便可延钟楼或鼓楼石梯而下。从西大街上的广梓街往南穿过数百米,南院门大街便在眼前。南院门是古代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至今西安市委还逗留在这里。离开市委大院不远,有座古香古色的饭店,方圆数十米便可嗅到扑鼻的香气。这里就是西安特别有名的小吃“春发生葫芦头”饭店。

    “春发生葫芦头”饭店位于西安南院门20号,于1998年在原店旧址上扩建,形成了如今这座具有500平方米营业面积,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外观古朴典雅,餐厅宽敞亮丽的现代化中型饭店。饭店在经营品种上承传了“葫芦头泡馍”、“五行炒菜”、 “五福泡馍宴”、“粉汤羊血”、“肥肠锅仔”、“特色凉菜”等系列品种。1997年底,“春发生葫芦头泡馍”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我小的时候在西安居住,每隔一两个月,四爷爷(爷爷的哥哥)就会来到我家,手中总是提着一个陶瓷罐子,还没有进门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不知是什么好吃的,爷爷狼吞虎咽地吃着,与四爷爷拉着家常。那时候家中困难爷爷劳动强度大需要补养,我每次都是只闻其味未见其物,听爷爷说叫“葫芦头”!

    又过了几年,四爷爷还是照常来我家,只是间隔的天数长了,有时三四个月才来一趟。很奇怪,手中提的陶瓷罐中也没有了那股特殊的“香味”。我问爷爷:“葫芦头怎么没有香味了?”。爷爷叹了口气说道:“孩子,自然灾害来了,那里还有葫芦头吃啊!”。

    后来爆发了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春发生也被破了四旧。再后来,我离开了古都西安,去很远的地方插队落户,从此便忘记了春发生的葫芦头。

    又过了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南院门,看到昔日低矮的饭馆居然挂起了“春发生”的招牌。心头大喜!钻进春发生葫芦头饭馆,用微薄的薪水买下了一碗“葫芦头”。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3道程序。肠肚要经过挪、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余道工序。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鲜牛肉、鲜大肉、北京鸭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泡馍是由进食者先将馍在碗里掰成碎块,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及猪肉、鸡肉,摆放在馍块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3~4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大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等,更是清爽利口,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吃过了这次春发生的葫芦头,得却只要有人提起“葫芦头”,我就会馋的嘴角涎水直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来到西安城就会请上父母、喊来兄弟和亲戚去春发生一饱口福!

    我浪迹美食江湖数十载,春发生的葫芦头却是人间难得的美食。西安城中叫卖葫芦头的饭馆何止千百家,没有一家能够达到春发生饭店的口感。所以我严重赞同平凹的豪言:“葫芦头只吃春发生”!

    我浪迹美食江湖数十载,叹息老陕的眼光狭隘,近百年来,把一个天赐的人间美食只经营在了西安。如能开拓北上,京城恐无“卤煮火烧”的立足之地了!如能发展南下,广东的煲汤又多一道风采!

    喜闻“老三届”驴友团西去新疆,途经西安时可别忘记了去南院门的春发生品尝“葫芦头”!

                          2007-4-11     北京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1 17:53:22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734
积分:12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2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可惜西部老土兄早已不是西京人而变成了北京人,不然,到西安要老土兄当导游,带着去春发生品尝“葫芦头”才好呢!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1 20:01:17
西部老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41
积分:167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7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西部老土

发贴心情
谢谢哥巴,到时如果我有时间就去西安接待大家!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8:47:46
病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328
积分:1160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9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病牛

发贴心情
请教一下楼主,我听一位西安邻居说起,西安有一种地方风味名食叫“biāng biāng 面”,这个字我只能拼音,无法写出来。究竟如何写,又有何特色?盼赐教。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10:29:30
西部老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41
积分:167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7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西部老土

发贴心情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疾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秀才看得兴起, 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 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 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答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他一面写一而歌道:“一点飞上大,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2 11:18:24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7800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