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娭毑
“娭毑,你额头上的疤是怎么来的?”小迷问。
“是两岁时跌跤跌的。”娭毑回答。
“我三岁了,你又不要我带。我带你你就不会跌跤了。”
——儿童的爱虽然有些稚嫩,但没有她们抚不平的伤痕。
骂妈妈
有一次小迷看见妈妈和外婆吵嘴。过了不久,她发脾气时竟然骂起妈妈来。“好哇,还这么小就敢骂妈妈了!”妈妈气恼地说。
“那要多大才可以骂妈妈呢?”小迷一板正经地问道。
——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沾染恶习的话,最好还是让他遵循那条“非礼勿视”的古训。
雾
小迷第一次注意到雾时好奇地问爸爸:
“那些白的东西叫什么?”
“叫雾。”爸爸回答。
小迷指着墙问:“它是白的为什么不叫雾?”
“因为墙不会动。”
“云会动为什么不叫雾?”
“因为云在天上。”
“烟没在天上为什么不叫雾?”
爸爸终于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了。
——“为什么”的提问永远比“是什么”的回答次数多,这是知识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路中间
人行道比车行道高一个台阶。每次上街,小迷总爱靠人行道的边沿走,爸爸没办法,只好站到车行道上去保护她。有一次,爸爸看到车很多,便说:“小迷,走中间去。”小迷却用手指着车行道中间质问爸爸:“那里有汽车,怎么能去呀?”
——政客们常常用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把人引入歧途。
手杖几岁了
“小迷,你多大了?”邻居爷爷问。
“快四岁了!”
“怎么还没我的手杖高?”
“你的手杖几岁了?”
“.......”
——只有一种夸耀不会被世人耻笑,那就是父母夸耀自己的孩子。
野人
强强骂兰兰道:“你是野人!有人偷了你妈妈!”兰兰气得直哭。小迷听见后,愤愤不平地质问强强:“你乱说!兰兰又不住在山上,怎么会是野人?”
——对真理的无知是可怜的,对丑恶的无知却是可爱的。
打赤脚
夏天,爸爸妈妈为小迷不肯穿鞋伤透了脑筋。妈妈打过她,爸爸为她买来漂亮的拖鞋,可是全都无济于事。有一天,爸爸妈妈看着小迷光着脚丫在地板上欢腾雀跃的样子,也禁不住摔掉长年不离脚的鞋袜,顿时,一股清凉滋润的感觉从脚底油然而生......
——其实,人类文明并非单单指创造,它还包括对已有东西
的扬弃。
不听话
有一次,小迷又听到爸爸妈妈异口同声说“要听话”,便顶撞起来:“我听你们的话,你们听谁的话?”爸爸说:“我们是大人了,会独立思考。”
后来,当爸爸问小迷长大想当什么时,小迷回答:“当大人!”问她为什么要当大人,她回答:“大人可以不听话。”
——习惯服从的民族是可悲的,奢谈服从的民族是可怕的。
照镜子
一天早上,小迷对着镜子着了迷。她举起镜子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照个没完没了,一会儿对着镜子又蹦又唱,一会儿又哭又笑。末了,还睁眼闭眼地摆弄了很久。爸爸问她这是在干什么,她说:“我想看清楚自己的样子。”爸爸问她看清楚了没有,她回答道:“就是闭上眼睛以后的样子看不见。”
——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有一部分自我是我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不用谢
爸爸妈妈告诫小迷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而当别人谢你时要说“不用谢”。
她过生日那天,舅舅买了糖果来看她,她接过糖果时马上说了声“谢谢舅舅!”。说完,她一个劲地在等舅舅的回答,见他没吭声就坐下了,便大声训斥起来:“舅舅,你没礼貌,别人说谢谢,你要说‘不用谢’!”
——强迫人人都遵从的礼节,那已不再是礼貌,而成了礼治。
我从哪儿来
一天晚上,小迷看到爸爸妈妈的蜜月影集,气恼地说:“好哇!你们两个人出去玩,不带我去!”妈妈说:“那时还没有你。”小迷问:“我到哪儿去了?”妈妈回答:“你是我们回家的路上捡到的。”小迷一听,伤心得哭了。爸爸连忙安慰她:“妈妈乱说,那时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没生出来!”
谁知小迷听了依然愁眉不展,她忐忑不安地问爸爸:“我在妈妈肚子里,那我就不是你的崽崽了?”爸爸回答:“是我找到你的,那时你只有花粉大。后来,我让妈妈将你吞进肚子里去。”
小迷随即问妈妈:“我是从哪儿出来的?”妈妈说:“咯吱窝。”小迷看了看妈妈的咯吱窝,说:“你骗我,这儿没有洞。”妈妈改口道:“是打喷嚏时打出来的。”
小迷说:“你又骗我!鼻孔那么小,我怎么出得来?”爸爸立刻接口道:“你刚出来时很小,只有珍珠那么大。”小迷这才高兴了起来。
——我们都为自己的出处苦恼过,但最终都轻信了别人的解释。
怕鬼
停电了,小迷一溜烟扑进爸爸怀里,悄悄地说:
“爸爸,我怕鬼!”
“小迷,别怕!世界上没有鬼。”爸爸安慰她道。
“隔壁的外婆说有鬼。”
“她是看花了眼。”爸爸指了指椅子说,“要是你把椅子看成老虎,它会咬你吗?”
“要是我把老虎当成椅子坐,那就不得了!”
——有些东西世界上的确没有,但却比存在的东西更强大更可怕。政治与宗教便常常编造出一些这样的东西。
打人
“爸爸,你小时候娭毑打过你吗?”
“没有,我们不听话她就哭。”
“妈妈,你不听话时外婆怎么对你?”
“不听话当然挨打,还不给饭吃!”
“怪不得妈妈打人,爸爸不打人!”
——仁爱与暴力都是凭它们自身的力量进行传播的。
穿棉袄
夏天,小迷看见妈妈在晒她的小花棉袄,一个劲嚷着要穿。
“棉袄是冬天穿的,夏天不能穿!”妈妈说。
“为什么冬天才能穿?”
“因为冬天穿上棉袄暖和。”
“那我现在没穿棉袄不暖和。”
——逻辑是一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诡辩则是对它的挑战。没有这种挑战,逻辑永远也无法长大。
老鼠生病了吗
爸爸将老鼠药放到墙角时再三嘱咐小迷:
“这是有毒的老鼠药,你千万别碰它!”
“老鼠生病了吗?”小迷关切地问道。
“它总爱偷东西吃,所以要教训教训它!”
“你每天喂它,它就不会偷东西了!”
——如果制定政策的人也有这样的童心,无须严打,偷盗也会大大减少。
小狗汪汪
家里养了一条可爱的小狗,小迷给它取名叫汪汪。有一天邻居阿姨问小迷:
“你家里有几个人?”
小迷算了算,回答道:“四个。”
“哪四个?”
“爸爸、妈妈、我和汪汪。”
“汪汪不会说话,怎么也算人?”
“你刚生的小宝宝还不是不会说话?”
“......”
——面对世间万物,儿童永远以爱为原则,成人则用利益来衡量。
处罚
有天,爸爸宣布了一条新的处罚规则:凡吃饭时玩的东西都从四楼窗口扔掉。第二天,爸爸果真扔掉了小迷吃饭时玩的塑料狗。可是,打那以后小迷吃饭时不再玩自己的东西,却改为玩爸爸的钢笔、钥匙串、椅子和自己的手指头,把爸爸的处罚规则变成了一纸空文。
——不为受罚者认同的处罚,有时反倒会成为一种诱因。尤其是对那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儿童,这种处罚会大大激发他们犯规的欲望。
敌人
小迷看电影时总爱问“哪个是敌人”。不过,慢慢地她自己也会分辨了。
有一天,她突然问妈妈:
“为什么总要有敌人?”
“没有敌人不成戏。”
“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就没有敌人!”
“那猫为什么追老鼠?”
“它们是在玩游戏。”
——“敌人”永远都是人类进行大清洗的借口,是人类掩盖罪行的遮羞布,是恶人泯灭良知的毒药。。
竹靠椅
家里的竹靠椅坏了,爸爸要扔掉,小迷说她要留着玩。她让爸爸将靠背中间的竹片弄掉,顿时,那张破旧的竹靠椅就成了一个可以钻来钻去的健身器械,她还威风凛凛地驾驶着它同爸爸打起了坦克战呢!
——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无用之物,所谓废物,不过是相对人此时此刻的现状而言。
下雪天
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小迷看见几个乞丐龟缩在繁华热闹的街道旁瑟瑟发抖,便问爸爸:“他们为什么不回家?”爸爸说:“他们没有家。”小迷又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家?”爸爸沉默了。小迷看到爸爸没有回答,接着说:“我们家客厅还能住,兰兰、强强家也能住!我们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好吗? ”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有人爱他,而在于他是否爱别人。
打小偷
大街上,有人在打小偷。
“他们为什么打他?”小迷问妈妈。
“因为他是坏人。”妈妈回答。
“他为什么是坏人?”
“因为他偷东西。”
“他为什么偷东西?”
“因为他思想品质不好。”
“他为什么思想品质不好?”
“因为他是坏人。”
——很多看似合理的解释,多问几个为什么,其荒谬性便昭然
若揭。
画菜
有天下午,本该买菜回家的爸爸却提了一篮子书回来,妈妈一见火冒三丈,唠唠叨叨就念开了。小迷正在画画,她见状连忙将自己画好的鱼呀、蛋呀、罗卜呀捧着递给妈妈,一边大大咧咧地说:“没关系,今天晚饭就煮它们吃,不够我再去画!”临走她还特意将画着蛋的那张纸放到最上面,并再三叮嘱道:“这是蛋,别压坏了!”一下子就把正在气头上的妈妈逗乐了。
——你信不信?只要有童心,画饼真的能充饥呢!
换爸爸
爸爸和小迷玩球正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看见婷婷在一旁可怜巴巴地望着。于是,爸爸停下来对小迷说:“婷婷没有爸爸了,我们把球给她玩好吗?”小迷说:“她想要爸爸,又不想要球。”“那你和球玩,我去陪她玩。”爸爸一边说一边走过去抱婷婷,小迷见状,连忙抱着球跑过来,用球换回了爸爸。
——仁慈虽然是无价的,有时也能用物质来衡量,但你必须得有颗仁慈的心。
乖猫咪咪
“妈妈,你再打我,我就不叫你妈妈了!”
“那你叫我什么?”
“像爸爸一样叫你的名子。”
“你要不听话怎么办?”
“叫我乖猫咪咪,我就听话。”
从此,小迷便有了一个小名“咪咪”。
——权力在需要人民奉献时用“祖国”来号召,在需要人民服从时则改用“国家”来命令。
吵架
有一次,爸爸妈妈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忽然,小迷拉开门大声宣告:“你们再吵我就走了!”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问道:“你到哪里去?”小迷回答:“我到北京去找熊猫盼盼,她是我的好朋友,她从不吵架。”
——成人的分歧固然难以避免,但是用孩子都讨厌的方式来解决实在愚蠢透顶。
一二四
妈妈打小迷前总要数一二三,数到三再不听话就打。后来,碰见玩游戏也要数一二三时,小迷就要爸爸改成数一二四,爸爸问为什么不能说三,她说:“三是打人的数字。”爸爸说:“我们不说,别人还不是照样说?”小迷回答:“那我们就把书上的‘三’字全都擦掉!”
——独裁者篡改历史的做法其实比这还幼稚可笑,可悲的是,居然会有那么多人相信!
长不高
小迷看到墙角边有棵向日葵长得又矮又小,于是问妈妈什么原因,妈妈说:“它晒不到太阳,又淋不到雨水,所以长不高。”后来妈妈埋怨小迷吃得少长不高时,小迷说:“出太阳时你要我戴帽子,下雨天你给我打伞,我怎么长得高呀!”
——我们总爱埋怨人生的酒太苦太涩,却忘了自己就是那酿酒人。
甜麦圈
小迷拿起甜麦圈的盒子让爸爸教她认上面的字。碰到英文时,爸爸说不认识。小迷说:“我认识,上面写着:‘这是给我吃的,别人不能吃。’”爸爸拿过盒子也照样念了一遍,然后便不肯给小迷了,还说:“上面写着给我吃的嘛!”小迷想了想,说:“下面还有字,刚才我没念完。”于是,她从爸爸手中夺过盒子接着念道:“甜麦圈是小朋友吃的,大人不能吃!”
——我们都是根据各自的需要去解释前人的论著的,不管何种主义都是当代人篡改前人的论述后形成的。
月季花
有一天,妈妈没留神将小迷心爱的月季花弄断了。小迷看见后,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说:“我去买一棵更好的赔给你。”小迷边哭边嚷:“我不要!我不要!它不是这一棵!”爸爸说:“你别哭,我们把它插到土里,它还能活过来。”小迷问:“是不是和原来一模一样?”听爸爸说是一模一样,她这才破涕为笑。
——我们能爱很多的人和物,但每一次的爱都是独一无二、不能重复、不可替代的。
懂哲学
爸爸喜欢哲学,妈妈说哲学是无聊教授混饭吃的玩艺。她的唠叨常常气得爸爸吃不下饭。小迷有一天教训他们道:“妈妈不懂哲学,所以总爱念;爸爸不懂哲学,所以总喜欢生气。我很小就懂哲学了。”
——和谐乃家庭的最高境界,但和谐并非是同一个性的无限扩张,而是不同个性的自由共存。
怎么样
“小迷,去洗手吃饭!”
“不洗手怎么样?”
“会生病。”
“生病又怎么样?”
“就要打针。”
“不打针又怎么样?”
“就会死。”
“死了又怎么样?”
“就没有了。”
“没有了又怎么样?”
“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又怎么样?”
“......”
——人生的终极问题是生存的意义,而终极问题的解答却依据人的自由界定。
罚她讲故事
小迷很少在爸爸面前告妈妈的状,这一次却是个例外,爸爸刚进门她就眼泪汪汪地对爸爸说:“妈妈打我。”爸爸问:“为什么打你?”小迷说:“我不知道。”爸爸一听就要去打妈妈,小迷立刻焦急地叫了起来:“不要打妈妈!不要打妈妈!”爸爸说:“那怎么罚她呢?”小迷说:“罚她讲一百个故事!”
——肉体的惩罚其实是在给恶行交税,结果只会让恶行泛滥成灾。
吃鸡蛋
小迷原来很爱吃鸡蛋,自从家里的母鸡孵出小鸡后,她便不肯吃了,还说:“要是它在我肚子里变成小鸡,它怎么出来?”妈妈说:“煮熟的鸡蛋变不出小鸡了。”谁知这下她更不肯吃了,不但不吃还不让妈妈煮鸡蛋。妈妈只好骗她说:“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变成小鸡,我煮的是不能变小鸡的寡蛋。”小迷这才重新开始吃鸡蛋,不过每次煮蛋前总要再三叮嘱妈妈:“你要看清楚,别把能变小鸡的蛋煮掉了!”
——万物皆可估价,仁慈无价可估。
最爱你
爸爸问小迷最爱谁,她说最爱爸爸。妈妈问她时,她说最爱妈妈。爸爸妈妈一块儿问她,她回答:“最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只准她说一个人,她想了想,左手指着爸爸,右手指着妈妈,闭上眼睛大声喊道:“最爱你!”
——金钱用一分少一分,阳光照耀的东西越多越明媚。爱便是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