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我们是知青
知青是一个历史专用名词,我们是知青,知青就是我们。如果若干年后的人们望文生义地把“知青”这个名词解释为“有知识的青年”,那就犯了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错误。前不久,我的一个知青朋友到劳动局领取《退休证》,由于他下乡多年以后,先是转点、后终返城,一没参军,二没提干,三没读书,四没招工,连街办工厂都没有份,几十年就是靠着自己的辛劳在社会上打拼。像他这种经历,《退休证》上“职业”和“原工作单位”怎么填?经办的公务员看着两鬓斑驳、老态龙钟的他摇头叹息,看着靖县档案馆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盖章的上山下乡证明,斟酌再三,慎重其事的填上了“知青”二字。于是中国的历史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职业分类,知青成了我们终身被社会和历史区分界定的身份。那么,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这些有着共同的知青身份的人群,它的社会属性和历史地位究竟是什么?
我们是知青——一个特殊时代和政策的产物。我们大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被下放到农村,六十年代成为运动达到顶峰,直到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寿终正寝,才得益于小平同志的拨乱反正陆续返城。是“大跃进”的恶果、“文革”浩劫带来的社会混乱、经济倒退、民生凋敝,造成了我们一代人乃至国家、民族的噩运。“阶级斗争”、“成分论”扼杀了多少有为的青年,至于以后被号召“接受再教育”的“红卫兵小将”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反思人生:万岁爷挥动巨手,指挥我们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向全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夺权,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是不是独裁政变,是不是反党、反政府、祸害国家、残害民众的滔天大罪?而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就把我们统统赶下了乡,作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我们,还应不应该为那场放逐歌功颂德、大唱赞歌?
我们是知青——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尽管我们当时有的“自愿”、有的被迫,但牺牲的同样是一代人的青春。数千万青春生命的血汗并没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返城后迟来的机遇,却因为大多数人的心劳力蹙,让我们等闲白了少年头,壮志难酬,身老寒庐,心老天山!
我们是知青——一支健康的社会力量。我们受过学堂和社会的教育,我们继承了先辈的传统美德,我们经受了苦难和磨练,我们洞察幽微、百炼成钢!上千万个公民,上千万个家庭,我们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我们是社会的稳固基础,我们顾全大局,我们言传身教,呼吁团结奋斗、创建和谐。许多人老当益壮,还在工作岗位上发热发光。
我们是知青——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正义的声音。我们为了自己和朋友、社会和国家,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无所畏惧、针砭时弊,献计献策,仗义执言, 成为高悬在贪腐蠹虫们头上的一柄达克摩斯之剑。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相信“知青”这个词将要名垂久远,美誉流传。 我们是知青,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历史给我们一个负责任的答复,好让那些屈死的冤魂得以瞑目;社会给予合理的补偿,好让那些仍然贫困潦倒的老知青们过上有基本保障、有体面尊严的晚年。 我们是知青,我希望知青的历史空前绝后,唯我们一代而终。如果有谁至今还在“为之欢欣雀跃”,感觉“只有在那里才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无悔的人生”,高唱“很有必要”“无怨无悔”的赞歌,那是她(他)的选择自由,但我希望绝大多数的知青用同一个声音告诉后代:历史并非如此,让我们以亲身经历为历史作证:那一代有理想、有报负的热血青年被愚弄、被迫害,毫无价值地奉献了青春,不要让悲剧重演。我也希望知青精神永存,那就是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那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永怀热爱和感激的心情,那就是知足常乐、开朗豁达、热爱生活、珍惜晚晴的心境。 我们是知青,我们曾经是学知识、学农活的学友,战天斗地的战友,历经磨难的难友,画地为牢的牢友;我们今天更是相濡以沫、相互鼓励的网友、文友、歌友、舞友;我们是从小到老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的挚友。让历史为我们作证:直到如山岳般倒下的那一天,我们知青永远把人字大写在天地之间! 二○○七年四月六日夜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