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桃李
应;“湖南知网、浏阳知青、相约浏阳之春”之邀。我们在长沙的浏阳知青,一同前往大围山镇。湘中的三月,十七号的长沙,是个未知的天气。一遍蒙蒙湿雾,不是个出门的好天气。出乎意料的是,人到得很齐,可见大家都重视这个约定.
临行时长沙城,天气越来越阴霾,我们毫不顾忌的往目的地潜行。车到浏阳市,意外的听说大围山镇派了一个副书记接我们。四十几年来我们这个饱受社会冷漠的群体不禁有些“受宠若惊”。
召集人的安排,我们会聚已在浏阳的朋友继续前进,车到东门转过“跳石渡”边的一个山坳,蓦 然回首;一遍桃红李白映入眼底。大伙儿顾不得一阵阵春寒侵人,竟相享受着大自然给我们的惊喜。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中桃李分外明艳。这一刻我似乎明白古代圣贤为什么会把学生叫做“桃李”的了;因为桃李是一年中最早带给人们美和果实的享受的。摄影爱好者连忙举起“长枪短炮”争着把这难得的美景收藏到自己的镜头里。
车到“锦绶堂”,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爭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我们四十二年前下乡到大围山时,第一个学习班就是在这里办的。几百知青一齐聚在一起,那个场面是壮观的。大家半军事化的在一起生活,相互的挖着各自头脑里的“小资思想”。纷纷表达着向贫下中农学习的决心。那时我们都还小,根本不知横亘在我们今后生活道路上的考验是多么的艰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迥然在耳。四十二年过去“山形依旧枕寒流”今日来此地重游,可谓是百感交集……
大围山镇政府的招待是山里人那种纯朴的民俗,土香土色的中餐,让我们重享了阔别数十年的客家美食。我们这些老知青今天到这儿来能受到当地政府的款待,使人不禁一丝温暖。没有激情的告别、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一股浓浓的乡情裹胁着我们依依的离开了大围山镇。
返回到浏阳市,在“银花宾馆”小憩。大伙儿聚积在一起情绪更高。纷纷拿出自编自演的节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有六、七十年代激情的诗歌、曲艺,也有表现现代生活的小品、劲舞。大家都沉浸于相聚的欢乐中。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回乡知青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