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山赫曦台、名将陈明仁、湖南知青及其它
刘公武传奇(8)——功昭武岗
七十年代中期,武岗县忽然发现,离县城十来里的云山森林覆盖率竟达93.7%,相对历年遭受砍伐的邵阳其它地方来说,云山的植被保护是相当好的,再加上云山的山奇、水秀、林幽、云幻之奇妙,确实是上天赐给武网人民的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将其开发出来作为旅游基地,对武岗来说,不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吗?云山的开发,于是列入议事日程。县里组织人员勘查了解,拍摄云山风貌,收集云山资料,这个过程中,一块倒卧在草丛中的石碑被人发现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碑呢?原来是民国时期县长发布的谕令石刻碑文,碑上,明确记录了当时县长禁止乱伐树林、保护森林和保护山上古迹庙宇的训示。县长名字赫然刻录在石碑上。当时的县政府官员好生感动,这样一位县长,在近半个世纪之前就有关切云山的环境保护思维,并立碑示令,让森林植被免受乱伐,才有得今天的旅游资源啊!这个县长,正是刘公武先生。
有人翻阅资料,惊喜地发现当年老县长刘公武居然还健在。于是,县政府通过统战部门出面,将刘公武请回武岗,这是1985年的事了。那时的场面真是热闹隆重,武岗全城引起轰动。武岗人民要请刘公武上云山看看那块碑,看看云山被保护的植被,他们弄来桥子,在汽车已经无法行进处请刘公武夫妇上轿。刘公武受庞若惊,执意不肯上轿,坚持步行上山。他说:“我当年当县长时,也没有坐过轿子上山呢!”刘公武走到石碑前,抚摸近半个世纪前自己亲立的碑文,看到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林,感受武岗人民对他人尊重爱戴,刘公武眼圈湿润了,是啊,只要真心为人民做点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这是刘公武最后一次回武岗,最后一次登上云山。
其实,刘公武任职武岗县长期间为当地人民所做的好事远不止这些。翻阅历史记载,查到他收编武岗土匪张云卿的故事,更加肃然起敬。其过程惊心动魄,令人唏嘘不已。
武岗县地域偏辟,山林峻险,历代匪患不断,历来绅匪相通,他们借匪自重,横行乡里,匪患成为武岗历史上一块难揭的心病。然而到了刘公武任县长时期,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历来为患武岗人民的毒瘤给割了。
这事还得从刘公武的前二任县长说起。刘公武的前前任县长是宋希濂的大哥宋仁楚,这位宋县长还真不是当地土匪的对手,一次他出巡南乡时,竟然被土匪围困在一个碉堡里动弹不得。幸得李明灏由黄埔二分校派出一个加强连才予解救出来。宋仁楚大受惊吓,也无颜面再当县太爷,被部队护送出境。新任县长林拔萃确有相当威望,他也想解决武岗匪患,但绝对不敢与土匪正面交锋。一方面他增加田赋附加,为匪部张云聊补充给养,另一方面他安排张匪部守护公路,以抚招安。这张云卿是武岗最大一股土匪之首,平时作恶多端,野性十足,哪会被林拔萃轻易降服?他一方面从县政府得到给养资助,假装愿意守路护桥,另一方面他把持公路,沿途设置关卡,对过路轿夫与挑夫强征收过路费,林拔萃收编土匪不成,反而养匪成患,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于是上峰又免去林拔萃县长一职,改由时任黄埔二分校政治部主任的刘公武兼任。
刘公武深深知道,武岗的首要问题是土匪作乱,这个问题不解决,武岗县人民无安宁之日,抗日救国也好,建设家园也好皆无从谈起。从省府领命回来,刘公武在洞口县就遇前来迎接的省保安团长魏逸群。刘公武对说,他要孤身一人立即会见匪首张云卿。魏团长大惊,说道“张匪在门口架起机枪,你一个人深入匪穴,性命悠关,我们岂敢放心?”刘公武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我见张决心已定,看他敢把我怎样”这种过人胆量,还真如同电影中描述的孤胆英雄一样,令人钦佩。刘公武后来是否去了张云卿匪穴?张匪如何对待刘公武?诸位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