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我们戴着大红花,挺立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很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曾几何时,我们义无反顾地跋涉在缺乏知识的荒漠中,眼前一片迷茫,心中却时时涌动着莫名的企盼。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眼看老之将至,聚首时彼此间却还是欣欣然以“知青”相称。
我们中有不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们与它同呼吸共成长,经历了它的磨难,见证了它的风风雨雨,如今它正当盛年,我们却日渐苍桑。
有人说过去的岁月是感性的积累,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却只有少数人利用短暂的“辉煌”造就成了社会的中坚、共和国的脊梁。
我们中绝大数人却另有一种感觉,我们既没有继承上一辈人所固有的思想理念,也无法给下一辈人以真正的启迪。当我们还在接纳知识的时候,当我们对一切事物,包括对那种“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朦朦胧胧有点感觉的时候,一场狂风暴雨把我们那点朦胧的启蒙意识无情地击得七零八落,嗷嗷待学的我们被“伟大”地部署在田野山间的广阔天地里,接受原始的再教育。我们象被煮过了一次的夹生饭,执意地坚守一部分原有的理念,而对另一部分开始持怀疑态度,以致多少年后不少人对扑面而来的新事物、新思维、新观念茫然若失,很难再融入其中,
我们错过了人生的黄金时代从艰苦的岁月中好不容易熬过来,很多人缺乏学历,缺乏技能。失了学又失业,下了乡又下岗,至今仍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知青”——这个曾风靡一时的、看似冠冕堂皇的名词,那个年代曾使我们为之自豪、为之奋斗,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使我们至今凝聚在一起,不管身处什么阶层,仍保持着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情结。相见时常常热情相拥,泪流满面。
“知青”——这道深深刻在我们身上的毛时代的烙印,使我们如今这个既少知识,又非青年的群体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我们当年究竟是自欺欺人还是被人欺了?就如当年的“右派”一样,成为历史公案,至今也没有人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象一个被世人遗忘的群体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好在重压下磨坜了我们坚韧的抗压能力,我们淡泊名利,我们热爱生活,我们自强不息!
我们就象一群远离战场硝烟的老兵,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重要的是我们活过来了,活着就是我们现在唯一的本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