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走进院内不远,右边一栋两层楼房,我们进去察看,想着也许能看到一点过去的痕迹。人去楼空,房门也大都已被拆除,地上一层落叶,但墙壁上空空如也,找不到任何字迹与纸片。桑叶解释说这一定是当年警卫部队的营房,部队调防的规定必须是墙面清空,我们进来的是第一道门,里面应该还有二道或者三道门。
路的右边有好几栋类似的建筑,绕过桑叶所说的营房,后面又是一栋结构基本相同的两层楼房,不同之处是前面围了一个简易的栅栏。看到我们走近,一条大黑狗不友善地狂吠起来,幸亏拴着一根铁链,还不至于造成实质性的威胁。看来这儿有人居住,冲着这大黑狗我们也不得不打消察看的念头,但诺大的一栋房屋没却没发现人迹。
后面还有一栋平房,挂着一块“四方山庄筹建处”的牌子,同样也是冷冷清清。虽有狗吠,筹建处没人出来看个究竟,我们也有意避开没有走近,免得有人问长问短。
路的左边有一个看似简陋的建筑,两扇双开门,好像是存放什么粗笨东西用的房子。走上前去,其中有一扇门没上锁,打开一看里边是一个大油罐,原来是一个油库。路边有一条沟,有点象汽车修理厂的维修沟道,但是敞在露天下,还比较长,不知是否还有什么特殊用途。
左边坡上也有独立的两栋平房,通往平房的几级阶梯已被杂草封闭,看来也是无人区。我们走了上去,如果不是一片荒芜,当年这儿还是一个环境优雅的所在。看来象是办公的场所,桑叶说这儿可能是台长的办公室,从外墙看可能筹建处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清理装修。那贴子上所说的第一次探访有所失实,墙面上已经有先行者留下了痕迹,看来是些年轻人,留下了一些“爱老虎油”,还有一个遥远的约定。
我们看到了二道门,进来后一直没人来打扰我们,如入无人之境。桑叶原来的专业是无线电,对电台的布局比较熟悉,他告诉我们二道门外一般是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和我们看到和推测的正好吻合。走近二道门,路边的一群鸭子显示了这儿还是有人居住,看来还生活得悠哉游哉。
我们沿路走进了二道门,现在看来只留下了象征性的两个门柱,但进门后同样有一个警卫室,如此看来当年应该也有铁门和围墙。进门后看到的建筑有所不同,二道门内是电台的技术部和制作部,桑叶如是说,一路上桑叶介绍了他所听到的一些情况。
朋友们一定还记得内迁三线,很多军工科研单位迁到了偏僻山区。当时伟大领袖认为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肯定要对社会主义中国发起进攻,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必须把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迁到大山沟里隐藏起来。六十年代初还有个时髦名词——战备基地,很多单位都有一个基地,打起仗来就可以往那儿撤退,包括我们当时读书的中学都有基地,后来也称为分校。据说这儿就是当年全民备战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战备台,万一战争爆发北京的电台遭到破坏,这儿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喉舌。听到这儿不由得“肃然起敬”,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建筑显得简陋,桑叶说当年这儿的规模格局应该是超过至少是等同于一个地方省台。
到了中国政府把自己视为世界革命中心的年代,我们的伟大领袖开始奉行伟大的国际主义,其中的具体实施就是向第三世界输出革命。支持反政府的马来亚共产党,在中国内地建立一个“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这大概也算得上当年的壮举之一。于是乎这个本来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战备基地改变了身份,作为一份厚礼送给了“兄弟”党(当年的专用名词,小小的一个阿尔巴尼亚,也有“同志加兄弟”的殊荣)。据说当年马共总书记陈平曾经把这儿作为马共总部长期居住,寻找当年的蛛丝马迹也是我们探访的目的之一。
我们找到了贴子上介绍的锅炉房,里边有两台大锅炉,其中的一台从旁边并列的十来根有保温层的管道可以看出来是一台供暖锅炉。在长沙地区六十年代供暖锅炉时非常罕见的,还记得在七十年代都是以长江为界,只有长江以北地区才能按有关文件配置供暖锅炉。长沙这地方冬天的气温也很低,加上湿度大更显得寒冷,没有暖气,室内外温度差别不大,所以当年北方的朋友们冬天来长沙出差往往都冻得够呛。
锅炉房的地面有一堆稻谷,大概是居住在这儿的农民看中了这房间的高大宽敞,阴雨天利用它来晾干谷物。锅炉房后面的工作间有几台鼓风机,房顶已是千疮百孔,平时肯定是无人问津,房梁上悬挂着蜘蛛网,锈断的烟道里积着厚厚一层煤烟。
从锅炉房出来,紧挨着的一栋有间房子敞开着大门,里边推着很多杂物,这儿又成为我们探访的目标。房间里有一些破旧的办公桌,侧面都印有一个同样的徽记,我们用相机拍了下来。回来后从照片上我才看出来那个徽记是由“691”组成的,原来“691”是电台的代号,691水库也是由电台而得名。在墙角我们还发现了两台装置,从两个带护套的入口看来象是装卸胶卷的暗箱。按理说电台是不需要这个设备的,如果是两个暗箱,引起我的联想,是不是这儿当年还有一个马共的印刷厂?这个就只能留待将来考证了。不过它表面的油漆是白色,一般暗箱常常漆成黑色,上面的一截有什么作用?有点象观察胶片的灯箱,也可能是一个两种功能的组合体。门边堆着一摊杂乱的垃圾,有一大堆拳头大小的棉球,里边有很多直径约三十毫米的薄薄的塑料圈。这是什么玩意儿?我们又停下脚步观察一番,最后还是桑叶发表高见,认为这是当年舍不得丢弃的精密零件的防震包装物,大家也一致认同。继续往前走,我们又看到了车库,可以停四台车,这儿也变成了农人的工作间,装了一台好像是搅拌什么的简易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