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岁月[二十一]
六月二日上午,工地全部停工。团部召开大会,传达指挥部的改线决定,我们的施工段的路基全部都要再向山体边推进一公尺。为迎接七一铁路顺利铺轨到怀化,铁总指挥部要求:“全线民工奋战十八天,以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定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决完成任务,为党和人民争光,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
会上下达了各连的具体任务,安排我们连队的任务仍然是在山坡上拆岩。并要求我们连一定要保证工地上施工需用的全部石料,决不准因石料不足而影响我们团队的整个施工进度。
六月二日下午我们连队就又到原山坡上开始打眼放炮,因为铁路改线,过去的路基大多数没有用了,路基要重建,所以石料的需求量也就更大,我们的任务也就更加繁重了,因此,我们也只能是以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
这时候的天气只要是太阳一出,太阳的温度也就更高,那中午的太阳照在人的身上火辣辣的,真是叫人受不了,从上午九十点钟起就开始不断有人中暑,而解暑的药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中暑的人都只能靠农村土法扯痧和刮痧来解决。为了不影响工效,连队只能决定提早出工时间和推迟收工时间,而中午最热时间回营房休息。可来回路上要走一个来小时,还要一餐吃饭时间,按中午三个小时定,那休息时间也不足二个小时了。
走了几天后大家都还感到累些,如是有人提议,中午不回营地,在工地吃饭后就在工地休息,这样要少走十几里路,那中午也就可以多休息上一个来小时。
因我们拆岩时吃饭都是在杉木洞边,那洞子很大,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连队的所有民工休息,连里就同意了大伙的要求,中午也就不用再多走路了。
兄弟连在路基向山体推进中怕再次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也改变了挖好路基后再砌护坡的施工方法,采用了一边挖一边砌的方法,这又使得他们一时人手紧张,团部从整体考虑,决定将我们连调去支援那边二天,于是我们连在拆了二天岩后的六月四日被调去支援兄弟连队挖了二天的路基,六月六日才又开始回山坡上拆岩。
为了多快好省地修好三线铁路,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我们连的石料任务,我想了一个大胆的取石方法,就是到山崖上去清理泥碴,寻找岩缝,想在山崖上的岩缝中找到炮位打大眼放大炮。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班组的同伴们,得到赞同后我就在工地上那杉木洞口右手也的悬崖上着手实施这一方法,寻找自然的岩缝。
寻岩缝,就是寻找岩石生长的自然缝隙,或岩层生长的自然规律,再利用这缝隙和规律打炮眼,争取放一炮,就有一炮的收获,而且比过去的收获要大。从这天起,我就叫我们班的人都到悬崖上面去寻找炮位打炮眼,尽量选择距离悬崖边米把距离左右的位置上寻找石缝打眼,看效果是否会好些。
在悬崖边,我发现有些岩石和与岩石之间本身就夹杂着一些自然泥土,只是有的泥土层厚,有的泥土层薄。而只要是长有灌木丛的地方,就有可能有这样的泥土层缝隙。我拿着炮钎就专门寻着那长有灌木丛的地方去捅,但好多长着灌木的岩石上那泥土并不厚,大多数也没有岩缝可寻,有的即使是有点深度的坑呢也成不了炮眼放不了炮。
我可没有就此放弃,继续在那山崖上用刀先砍倒灌木丛后再用炮钎撬去树根,查看根底下是否有可岩缝可作炮眼。连同伴们都叫我不要再找了,说那是白废劲,我仍在坚持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快中午要放炮时我终于在路悬崖边上找到了一个能用炮钎捅下一米多一点的岩缝,并且还没有捅到底,还可以用劲继续捅。中午放炮时这个眼我就没有放,下午上工时我叫了一个同伴一道上去捅那个炮眼,又捅下去了五十来公分。
这炮眼装药爆破后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我可没有底,只有等放了一炮后才知道,可我对此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所开采的石料全都是石灰岩,这杉木洞就是石灰岩洞。
石灰岩经地下水长时期的侵蚀,形成岩洞。而地下水又是雨水的渗透而来。地下水的侵蚀可以形成岩洞,那雨水的渗透也一定会形成缝隙,有的也可能是小洞。岩石是一层一层的,就肯定有断面,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缝隙,用合适的炮药,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我是一个小学生,没有那么多理论知识去解释这些,可我知道,这与我在公社杨家渡修桥工地上放神仙土有一个共同道理,那就是力学。用多大的力?用在那个点上?这我可不懂,只能是按毛主席的实践出真知去大胆尝试了。
这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我和同伴还是在山崖上找这样的炮眼,第二天中午放炮时,这几个眼都是我亲手去灌的炸药,点燃的炮。炮声响后我连中饭也没来得及吃就跑去看山崖上那几炮去了。
炸出来的效果还不错,比那些炮炸出来的效率要大,于是,我就把这才向连长要求,要他向大家说,要大家都在选择炮位时注意一下,不要在整块岩石面上打炮眼,而要选找那些灌木根部去打炮眼,争取打口径在十来公分左右的大炮眼,而且要求深度在一米以上。
小炮眼改大炮眼,这开始在灌炸药时那量把握不好,第二天放炮时就放出了多响冲天炮,只听炮声隆隆,有的那天空中还冲起了一个个的烟圈,碎石飞起好高,然后又纷纷落下,砸在那山坡上噼呖哗啦响,而这冲天炮炸出来的效果几乎等于零,没有将岩石炸开。
分柝原因,原因有三,一是深度不够,二是装炸药过多,其次是炮眼塞得不紧。针对这三个问题,这天下午我们就要求加深炮眼深度,要求一米五以上,二是每个炮眼减少1/4以上的炸药用量,三是灌好炸药后炮眼要用泥土塞紧。另外,为了防止飞石太高太远而造成事故,炮眼用泥土塞紧后还要在炮眼上堆放灌木枝叶。
效果果真很好,这样,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根据各个不同炮位调整不同深度和不同炸药量,慢慢地也就熟悉了放炮取石的诀窍,放炮技术也不断地有所提高。
但是,在放炮中还是出现过一些哑炮,我是炮工组长,这排除哑炮的任务就只有自己去承担。他们总说排除哑炮是一件危险的事,可我却不认为它有什么危险。因为不是炮响过后马上就去排哑炮,而是炮都响过后再等过一刻钟那炮还没有响才去,这么久还不响就肯定不会再响了。可每次去排哑炮时,那连长总要反复嘱咐我,千万要小心啦,要先用水将哑炮眼灌透后再挖的,我答应还是那样答应,可在实际操作中我可从来没有那么做过。那灌透水后的雷管炸药都没有用了,成了废物,那岂不就浪费了?要节约可是我们从小读书起老师就不断的教育过的品德,那有忘记之理。
说老实话,那时的胆子也够大的,根本就没想过怕。也可能是死对年青人来说还太遥远,所以在心里也没有死的概念,也就没有想到过有危险。
在悬崖上打炮眼,几乎每炮的效果均要好于山坡上,我也就每天都到悬崖上去找合适地点去打炮眼。
有一天,我在杉木洞的右上方距离百米样子的吊脚崖上找到了一个大岩缝,用撬棍捅了一阵后,捅出了一个二米多深的炮眼来。这炮眼几乎没有用钢钎大锤去打,就掏诚了,因为是岩层中的夹缝,全是泥土,我就将这炮眼掏成了一个长条状。因这炮眼外距离悬崖边有近十米,悬崖下方又凹进去许多,根据岩石层走向看,这一炮如果得力,那这个山崖伸出的那一大块岩石就有可能全部坍塌下来,那可是近百方的石料呀。我二话没说,就在这个炮眼里塞进了二大包炸药,为了保险,我还装上了二个雷管,用双雷管引爆。
这一炮的威力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大炮响后又听见那悬崖处哗啦一声巨响,仿佛山体都振动了一下,然后又哔哗啦啦的响了一阵,从躲炮处出来一看,那块的整个山崖全坐落下来了,至少都有一百多方石料,把我高兴得要命,这可是好几天的任务量呀。
第二天仍要继续找地方打眼放这样的大炮的时,连长来了,说指挥部人说,先天放的大炮,那碎石头都炸飞到指挥部的门前去了,太不安全,一定要控制每一炮的炸药用量,严禁放大炮。
那指挥部所在地在杉木洞对面的山脚下,直线距离最少都有一华里多,那碎石能飞那么远吗?我都有点不相信。可连长说了,是指挥部的人说的,再不相信也得按照连长说的执行。
这样,我们每一炮的用药都不准超过半包,后也就再也没有放那样的大炮了。
六月九日下午六点钟,工地指挥部在工地召开了全工段民工的抢修杉木洞重点工程的誓师大会,大会要求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下死决心,按期完成这段铁路改线任务,保证七一铁路铺轨通车到怀化。会后,黔阳和辰溪两县分指的文艺宣传队在那为我们全体民工进行了慰问演出。
在估算我们连石料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时,六月十六日,指挥部又安排了我们连新的任务,在杉木洞前新修的路基傍挖水沟。这时,整个工地的路基已经基本出来,只有挡土墙、水沟、铺路石还在扫尾。而在杉木洞前这段改线后的路基还有许多没有完工,还有大量的土方要填起,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全段的老大难。
指挥部从整个工程进度考虑,又把这改线路段的任务细化,再重新分到各今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大部分的力量又集中到这里搞突击,目的是想大家都抓紧时间打好这最后的歼灭战,不影响铁路工人的正铺轨进度。
因为施工人员多,场地小,人多拥挤,难以展开。指挥部又安排整段工地分二班作业。上午班凌晨三点至中午十二点。下午班下午三点至晚上十二点。
我们连队十六日进场开挖时是想快点完工,所以,全连人马一齐去的.结果是不理想,从十七日起,也就分成了二个班出工。
二十二日,我们的开沟任务完成后,二十三日又参与到了填路基的战斗。可任务量太大,人力无法按时完成预计的全部任务,七月二日,连长又传达了上级指示,要求我们在七日十日先完成填方任务,先保证铺轨。七月五日,指挥部还调来了一台推土机。有了这台推土机,人力多了,我们连队又被指派去准备路基的铺路石。
铺路石的石料也就是在我们拆岩的地方自己去捡选石块,然后锤成上面要求的铺路石大小,平均每人每天要锤半个立方以上的路石,再担着送到路基上去。
整个山坡上下都有砌护坡无用的小石块,也就整个山坡上到处都有人锤。有的是个人单个锤的,有的是几个人一道一起锤的,我是邀了炮工组的好几个人在一起锤。几个人一道就可以分工合作,尽其个人长处。如我挑担子不行,我就专门锤,能挑的就多挑,挑着一担道碴上路基也不是容易。来回里多路,这里下坡,那里是上路基,大箢箕装道碴能装二百来斤一担,我即使是挑起了肩也走不了几步,那能挑上那十几米高的路基。可除了挑担不如他们,干其它的就不会比他们差,这也就是取长补短,团结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