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起床,进了菜场,
左望右看,没了主张,
萝卜白菜,天天一样,
请个厨师,又增负担,
只好上网,求人帮忙。
安乡知青,个个能干,
受过锻炼,经过风浪,
出点菜谱,应该不难。
请求:朋友们在网上送出自己的拿手菜。
标准:容易操作,佐料简单。
目的:用作家常菜,调调口味,换换花样。









福建闽西永定下洋牛肉丸,相传由广东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客家牛肉丸,用客家话讲是“牛肉搏丸”,其制作过程喊“捣肉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作法:
用料:鲜牛肉(500克)、精盐(40克)、味粉(4克)、清水(100克)、
菱粉(30克)
制法:一、将鲜牛肉切薄片,用圆形小铁槌捶烂,有清水、精盐、菱粉拌匀,打成
牛肉胶。二、用手将牛肉胶搓成丸形,放进锅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
浮不面为准)取起,焖、炒等咸宜。
附注:一、牛肉必须新鲜,否则没有胶质,捶不烂也易出水,制成的牛肉丸便不爽
滑。
二、牛肉丸要用文火浸熟,如用武火不断沸滚,会使牛肉丸变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