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世入疯 (系列) 拜尘
(一)关于标题
这年头,网上兴乱改成语、习语、俗语等等,兴有话不好好说,或不兴好好说话。于是,老朽也跟回风,自创(其实是生造)了“网世入疯”这个词儿作为标题。
比如写诗,今就不兴好好写了,不兴押韵了,不兴节奏了,更不兴什么意境不意境的了,而是兴大喘气儿了,兴前言不搭后语了,兴写得让人看不懂了……。据说,这类“诗人”要用“现代”这个词来形容。还据说,已有了“后现代”的“诗人”,估计还会有“后后现代”的,甚至“后后后……”的。他们又兴咋写诗?兴咋说话?总而言之,如果你的“诗”没人看得懂,你离“现代”就不远了;如果你连自己都说不清写了些什么,你离大师级别就不远了。
古人写诗喜欢写花儿鸟儿什么的,古人还有个说法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后来用“家”取代了“鸟”,叫做“百家争鸣”,相当于说那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一大群鸟儿,他们聚在一起扯着脖子乱吼,谁也听不清谁的,谁也不听谁的,所以叫做“争鸣”。那么怎么个“争”法呢?其实就是看谁的分贝高,我估计儒家、道家之类的鸟儿们就是仗着高分贝才流传后世的。高分贝意味着“与众不同”。
中国时下的广告语中,用得最频繁的就是“与众不同”这四个字。看电视的叫做“观众”,上网的叫做“网民”,面对的都是荧屏,这是其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是网民可以发言,而观众则只能对着荧屏干看,没有发言权,所以也叫“受众”。可见,观众是被动的,而网民则可以是主动的,还可以是互动的。然而,互联网太庞大了,因为谁都可以发言,我们听到的只是叽叽喳喳呱呱哇哇一片,所以谁的发言都不容易引起注意。常听说“登高一呼”这个词儿,表示站在高处声音传得远,这总能引起注意吧?但现在好像人人都登上了高处,那山巅上站满了人,都在呼,听谁的?所以,作为一个网民,也得变着花样儿把话说得“与众不同”,否则没人理你。
虽然老朽自己都为敲出“网世入疯”四字而别扭得鸡皮疙瘩掉一地,但偏头歪脖一端详,觉得这四字儿也并非毫无可圈点之处,甚至还是可以孤芳自赏一番滴,于是在心里给自个儿壮胆:别扭就别扭,反正,标题醒目就成。
抬头观世界,世界真奇妙;低头看荧屏,网络更奇妙!有了互联网,我们人生的破船儿就多了一个避风的港湾,孤苦伶仃的漂泊者就多了一片避雨的屋檐。也就是说,网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
上面说到花儿和鸟儿,老朽就想起几十年前金嗓子周璇那两句唱词儿:“鸟儿从此不许唱,花儿从此不许开!我不要这疯狂的世界,这疯狂的世界……”。是啊,现实的世界是疯狂的,疯狂得令人厌倦和憎恶。可惜金嗓子没赶上互联网时代,否则她也许会到这虚拟世界来寻求片刻的安宁,说不定还是个大虾嘞!在这里,鸟儿可以尽情地唱,花儿可以尽情地开。
殊不知,这网上的虚拟世界仍然也是个疯狂的世界,什么稀罕事儿都会发生,什么面目的人儿都会出现。按“伟大的领导者”金二太阳同志的光辉论断,资产阶级发明了互联网,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掘墓人——网上无产阶级!所以,别以为到这虚拟世界就可以逃避现实,这里正候着一大泼“掘墓人”嘞!可见,网上世界并非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仍然存在着血雨腥风、尸横遍野,仍然如现实世界一般疯狂无限,无限疯狂。
于是老朽突发奇想:何不把自己在网上所见之疯狂、所闻之疯狂以及我疯狂之所想抖搂抖搂、数落数落、唠叨唠叨、扯淡扯淡……?
怪异的标题总能引得众人的注目(当然包括侧目、怒目之类),老朽在“乱侃”系列中便得了这个好处。至今还没有网友批评我是“标题党”,算我的幸运(古人云:君子不党)。君不见那点击、那跟帖,真个是眼瞅着芝麻开花节节高啊!网上积分也挣了不老少的!先进经验是值得推广的,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别人理我,一理我就要听我扯淡。扯什么淡呢?扯有关网上疯狂的口水战的淡,扯自己居然也会产生的疯狂想法的淡,还要扯扯形形色色疯狂网民包括本坛网友的淡。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二)还是关于标题
发明了“网世入疯”后,老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是居然用“往事如风”的谐音生造了词儿,是对自己的逆反和背叛,二是老觉得做了件蠢事。
以前老朽是真资格墨守成规的好学生加好同志,胡子拉碴的了还总是按照小学语文老师的谆谆教诲尽量把字啊词的用得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半步。见别人不按规矩来,便心生那个气啊,恨不得吃了丫挺的。比如,有人把“变本加厉”写成“变本加利”,或把“盖棺论定”说成“盖棺定论”,我批评丫,丫还找出一万条理由来狡辩,我为此而出离愤怒,恨不得吃了丫。后来,我发现自己也常写错别字造病句,便恨不得吃了自己;进而想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儿却要要求别人做到,更恨不得吃了自己。
老朽最不能接受正规传媒乱改现成词语。原来这类毛病主要肆虐于电视广告中,不看电视,就“眼不见心不烦”。喝汤时吃了耗子屎便估摸那多半是变了味儿的豆豉,吐了了事,汤照喝不误。但后来听人满嘴网络黑话,于是深深感到,与随时上网的同志说话,无时无刻不暴露出自己是个老不死的老古董兼土老冒!我因此而很自卑,并因很自卑而很困惑。最大的困惑是:要理解某些词语,一是要“脑筋急转弯”,二是得小心双关语。
当今双关语之经典莫不出于黄色龙门阵,而用双关语的大师级人物莫不出于时下的广告人。其绝活是把黄事儿说得丝毫不黄,把不黄的事儿说得巨黄。毛爷提倡过一句话,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做到,但今天却仍然值得我们提倡提倡:“言者无罪,闻者足诫”!你可得把心术摆正了。但有时,太正的心术也会造成理解障碍。比如,“性福”、“好色之涂”之类便是广告人的杰作;又比如:“做女人挺好”、“没什么大不了的”、“让男人把握不住”,都是说女人那俩肉团儿。真个是绝了!见先进就学习,于是又有男科广告附庸:“做男人挺好”、“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女人把握不住”,当然是说男人那话儿,地球人都懂,只是显得水平次了点,属跟风,没创意,没境界。你想,女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挺”啊“大”啊“把握不住”的,多好啊!但男人随时都那个阵仗,多不好啊。总之,不能老老实实地理解这“挺”啊“大”啊“把握”的。还有个广告说要“做坚强的男人”,你若懂不起“坚强”二字深远而伟大的真实寓义,你就是刚乘飞碟来到地球的火星人,或穿岔岔裤拖酽鼻涕的小屁孩。拿成都话说,是“没见过鸡打屁”。看来,想老老实实说话、老老实实听话乃至老老实实做事做人都难。
为什么连老老实实说话都难呢?我们不必舍近求远地到什么“反右”或“文革”中去找例子,就拿本世纪的龙门阵来说明这个问题:某炮兵团长到乡下见士兵的家属,老太太噙着热泪拉着他的手说,“我儿来信说您老天天教他打炮,还训练他打飞机,我原本估摸首长您只会打手枪哩。真不知怎样感谢您老啊首长!”首长听后表情怪怪的,但老太太打死也不知首长表情为啥怪怪的。
老朽会上网之前,总是向人请教那些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网上新词儿的含义,自感忒招人烦。就凭这,咱也要上网,以顺应不按规矩说话之时代潮流。因为,你总不能把天下不按规矩说话的人全都吃了吧!那不撑死?互联网是强大的,它干预甚至决定我们的文化和生活,顺之者昌!
后来咱上网啦!上网就得努力掌握网上特有的语言(其实就是黑话)。互联网就是天下最大的黑话横行的黑社会,或土匪窝子,到处是威虎山、奶头山、四方台之类。杨子荣打虎上山给三爷献先遣图,若懂不起各绺子黑话,必死无疑,且死得一定很难看!怎么完成203首长交给的光荣任务?
记得刚上网不久,见有个关于“网络术语”的帖子,老朽便忙不迭如获至宝地收藏之,死记硬背之,就像那二年扁外语,蹲茅房时都要把单词本儿翻出来虔诚地默上几遍。最初掌握的是“顶”、“斑竹”、“大虾”、“灌水”、“弓虽”、“美眉”、“TMD”、“7456”之类,连笑声都要用“呵呵”(像是嘴唇干裂或皮笑肉不笑,有点面善心恶、居心叵测的味道)……。最逗也最菜的是老朽最初的“发言”,或曰“处女帖”,现想起也觉得丢人丢大发了:
——[原创] 顶!
——[原创] 谢谢!
——[原创] 再见!
(当时以为不用方括号装上“原创”二字就不合规矩,会被人看不起)
说明:本来想的词儿是“网事如风、网事如疯、网世如风、网世如疯”等等,自我感觉这都是些多好的创意啊!但用古狗摆渡一搜,却发现已经有人用了。在感叹网上真是高人无数之余,老朽只好发明个“网世入疯”,以示这网上世界已经进入疯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