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县往事小记(三十六)
伴棺眠
以前有句老话;“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大慨是指柳州的棺材好,我没看过柳州的棺材模样,但我到了靖县,看到了当地的棺材,我认为靖县的棺材就蛮不错了,不会亚于柳州的。
我从小就害怕棺材和死人,看见送葬的就躲得远远的。记得我小时住在师大时,村子下面是廊公庙,庙前一口小塘,塘边有几座土砖草屋住了几户菜农户,靠路边的一农户厨房里就摆放着一副黑漆的空棺材,那厨房门经常不关的,我们路过时,眼一瞥就看到这空棺材,那厨房又黑又暗,摆着一副这东西,特别吓人,大多数时间,我宁愿绕远道走,为的就是怕见这棺材。
到了靖县,下到了生产队,队上稍微上点年纪的人,无不备有一口这棺材,他们有的搁在楼上,有的放置在屋后的屋檐下,就连我们住的队上仓库后面也摆了一口,而且还离女生房间的窗户处不远,只是不为人看到而已。要不是那天主人把它抬出来,放到我们厨房边上晒太阳,我还不知道这东西就藏在后面,他这一晒,影响我中饭都没胃口了。与我们长沙这边一样,当地不直呼棺材,而称其为寿材或千年屋。我这么怕它,厌恶它,忌讳它,可是命运却偏偏同我开了一个玩笑,安排我与靖县棺材亲密的接触。
事情还是从第二次去修312公路谈起,我在上两篇中都讲过第二次去312公路的一些情况,说过的就不重复了,这次去主要是锤石头,是以公社为单位的,一个公社来一个连,住一栋民房,开一个伙食团的,我们公社来了六七十人,我们大队是每队派一人来,我们队上派了我,其他生产队的知青有我们附中的熊战超、王阿新、和26中的吴元龙,共四人,别的大队只来了金麦一姓杨的老知青,别的公社来的知青也不多,记得只有甘棠公社来了四位,是一中的两男两女,看起来是象两对恋人,除此外,再没看到别的知青了。整个修路的民工都住在公路边上的一条山冲里,铺口的民工住得后面点,都是睡在民房的楼上,我们这四人是相约一块来的,到达时楼上靠南边已开出了一条长铺,铺基本睡满了,如果见缝插针还是能睡下我们几个的,可是我们四人不想分开。北边没睡人,是房东的两间仓库,仓库中间虽有一块空地,但一边放置着一具原木棺材,白森森的特别打眼,两具棺材相距两米,空出来的那块楼板正好能挤进我四人,我们商量了一下,就睡这里,尽管我打心眼里一百多个不愿意,但睡在别处也能看到它们,躲不开的,还不如挨着它睡,反正这楼上睡了好几十人,总不会找到我头上来。我们找来稻草,铺在这块空地上,我在靠着右边的这具棺材边开好了铺,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是紧傍着它睡的。
说实话,刚接触它心里有抵触,一想到是要睡死人的,说什么都不想挨它,但一看到睡在左边棺材边的王、吴两人,满不在乎的往寿材盖上放脸盆饭盆口杯等东西时,我也学起他们的样来了,虽然棺材盖是弧形的,但坡度较平滑,东西还是能放稳,姑且就拿它当桌子用,我们四人的东西都放到棺材盖上了。接着王、吴二人坐在新开好的铺上,背靠在棺材上对着我们聊了起来,他们二人在文革的战场上使过刀枪,见过血的,故对这东西不当一回事的,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也放开了。
第一晚睡在它边上还有点忐忑不安,我是习惯朝右睡的,面就朝着它,看到的只是棺材的底部,“见木不见林”,等于看到是木头,心里也就踏实些了,因长途跋涉走累了,一下睡过去了。半夜醒来,转过身睁开眼睛看左边,在幽暗的马灯光照下,整具棺材尽展眼前,显得阴森可怖,我害怕得又闭上眼睛,仍朝右睡过去,后来几天就无所谓了。
我们这些人长这么大来,都是第一次对这东西近距离的接触,未免对这棺材有点好奇,这棺材虽说是杉木的,但比一般的杉木硬些,是老杉木了,这两具棺材做成也有些年代了,所以木质较硬,原来还有点灰蒙蒙的,经我们不时触摸和靠背时的磨擦,不几天就光亮起来了,有了光泽,也不那么难看了。我们常坐在铺上,背靠在这棺材上聊天或打牌,下雨天不能去锤石头就在铺上打牌,王阿新教我们打桥牌,打牌时经常引用鬼故事里的情节相互打趣,打着打着,有一人装着害怕的样子,突然指着对方说,你后面的棺材盖子顶开了一条缝了;一会儿对方回敬他说,你那后面冒出来一只手了,接着再有人说,伸出一个脑壳在看你的牌等等。
我们靠在棺材上聊天,聊得多的也还是这棺材,“就事论事”,靠着棺材聊棺材,有人说靖县的棺材造形美,棺材两边和盖都有圆滑的曲线,两边鼓出,象年画中的娃娃脸,不象长沙的棺材直通通的,象个长木箱子,涂上黑漆,难看死了;长沙的棺材是厚木板拼凑而成的,靖县的是用六块整木头卯成的,比起长沙的好多了。有人发问了,成语“三长两短”是指棺材,怎么看也应是四长两短,难道棺材盖不算在内?这没人能解释得了(至今我也没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仍在困惑不解)。还有人提出这棺材是用一棵杉树还是两棵杉树才能做成?有说一棵的,把杉树劈开成四块就成了,也有说两棵的,争论不休。好在这东西就在我们的背后,转过身去用手量木头,量出棺材底厚近二十公分,盖最厚处达三十公分以上,这两块棺木也是最宽的两块,宽有五十多公分;两侧的两块最厚处也有近三十公分,测量完后一估算,如用一棵树的话,这棵树起码要六十公分粗,直径六十公分以上的树不好找,看来一棵树难以胜任,起码要两棵树才行,做一口得砍两棵大树,怪不得靖县大杉树越来越少了。有人再问,柳州的棺材天下闻名,有谁见过?比靖县的又强在哪里?这又没人能答,推测应该差不多,因为靖县靠近广西啦,要差也差不了多少,最多也只能是厚一些啰,除非木质不同,是楠木棺材,不知谁插了一句,能睡到这种就不错了,还去想柳州的?此话一出,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又过了几天,晚饭后我们照例又到河边洗理时,遭到炮轰,所幸无伤亡(见上篇“三吓”)。这次遇险,不知是我们说的话不吉利,还是睡在棺材旁沾了邪气的缘故?或两者都有之,为什么这几炮不炸别人?惟独偏偏炸在我们四人的头上?在那么多民工中,只有我们四人是伴棺材睡的,也就是离棺材最近的四人,我又是四人中挨得最近的一个,一想到这里,心神不安不敢再往下想了。以后几天里我们对这棺材三缄其口,不再聊些忌讳的话题了,我对这东西又产生了畏惧感,睡觉时不敢挨着它了,尽量往中间挤,好在不久后我们完工回公社去了,离开了那地方,远离那对诡秘的棺材。也听有一种说法,棺材也能冲邪的,所以,我们才化险为夷,到底是那种说法正确,我百思不得其解。
伴棺眠
以前有句老话;“吃在广州,死在柳州”,大慨是指柳州的棺材好,我没看过柳州的棺材模样,但我到了靖县,看到了当地的棺材,我认为靖县的棺材就蛮不错了,不会亚于柳州的。
我从小就害怕棺材和死人,看见送葬的就躲得远远的。记得我小时住在师大时,村子下面是廊公庙,庙前一口小塘,塘边有几座土砖草屋住了几户菜农户,靠路边的一农户厨房里就摆放着一副黑漆的空棺材,那厨房门经常不关的,我们路过时,眼一瞥就看到这空棺材,那厨房又黑又暗,摆着一副这东西,特别吓人,大多数时间,我宁愿绕远道走,为的就是怕见这棺材。
到了靖县,下到了生产队,队上稍微上点年纪的人,无不备有一口这棺材,他们有的搁在楼上,有的放置在屋后的屋檐下,就连我们住的队上仓库后面也摆了一口,而且还离女生房间的窗户处不远,只是不为人看到而已。要不是那天主人把它抬出来,放到我们厨房边上晒太阳,我还不知道这东西就藏在后面,他这一晒,影响我中饭都没胃口了。与我们长沙这边一样,当地不直呼棺材,而称其为寿材或千年屋。我这么怕它,厌恶它,忌讳它,可是命运却偏偏同我开了一个玩笑,安排我与靖县棺材亲密的接触。
事情还是从第二次去修312公路谈起,我在上两篇中都讲过第二次去312公路的一些情况,说过的就不重复了,这次去主要是锤石头,是以公社为单位的,一个公社来一个连,住一栋民房,开一个伙食团的,我们公社来了六七十人,我们大队是每队派一人来,我们队上派了我,其他生产队的知青有我们附中的熊战超、王阿新、和26中的吴元龙,共四人,别的大队只来了金麦一姓杨的老知青,别的公社来的知青也不多,记得只有甘棠公社来了四位,是一中的两男两女,看起来是象两对恋人,除此外,再没看到别的知青了。整个修路的民工都住在公路边上的一条山冲里,铺口的民工住得后面点,都是睡在民房的楼上,我们这四人是相约一块来的,到达时楼上靠南边已开出了一条长铺,铺基本睡满了,如果见缝插针还是能睡下我们几个的,可是我们四人不想分开。北边没睡人,是房东的两间仓库,仓库中间虽有一块空地,但一边放置着一具原木棺材,白森森的特别打眼,两具棺材相距两米,空出来的那块楼板正好能挤进我四人,我们商量了一下,就睡这里,尽管我打心眼里一百多个不愿意,但睡在别处也能看到它们,躲不开的,还不如挨着它睡,反正这楼上睡了好几十人,总不会找到我头上来。我们找来稻草,铺在这块空地上,我在靠着右边的这具棺材边开好了铺,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是紧傍着它睡的。
说实话,刚接触它心里有抵触,一想到是要睡死人的,说什么都不想挨它,但一看到睡在左边棺材边的王、吴两人,满不在乎的往寿材盖上放脸盆饭盆口杯等东西时,我也学起他们的样来了,虽然棺材盖是弧形的,但坡度较平滑,东西还是能放稳,姑且就拿它当桌子用,我们四人的东西都放到棺材盖上了。接着王、吴二人坐在新开好的铺上,背靠在棺材上对着我们聊了起来,他们二人在文革的战场上使过刀枪,见过血的,故对这东西不当一回事的,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们也放开了。
第一晚睡在它边上还有点忐忑不安,我是习惯朝右睡的,面就朝着它,看到的只是棺材的底部,“见木不见林”,等于看到是木头,心里也就踏实些了,因长途跋涉走累了,一下睡过去了。半夜醒来,转过身睁开眼睛看左边,在幽暗的马灯光照下,整具棺材尽展眼前,显得阴森可怖,我害怕得又闭上眼睛,仍朝右睡过去,后来几天就无所谓了。
我们这些人长这么大来,都是第一次对这东西近距离的接触,未免对这棺材有点好奇,这棺材虽说是杉木的,但比一般的杉木硬些,是老杉木了,这两具棺材做成也有些年代了,所以木质较硬,原来还有点灰蒙蒙的,经我们不时触摸和靠背时的磨擦,不几天就光亮起来了,有了光泽,也不那么难看了。我们常坐在铺上,背靠在这棺材上聊天或打牌,下雨天不能去锤石头就在铺上打牌,王阿新教我们打桥牌,打牌时经常引用鬼故事里的情节相互打趣,打着打着,有一人装着害怕的样子,突然指着对方说,你后面的棺材盖子顶开了一条缝了;一会儿对方回敬他说,你那后面冒出来一只手了,接着再有人说,伸出一个脑壳在看你的牌等等。
我们靠在棺材上聊天,聊得多的也还是这棺材,“就事论事”,靠着棺材聊棺材,有人说靖县的棺材造形美,棺材两边和盖都有圆滑的曲线,两边鼓出,象年画中的娃娃脸,不象长沙的棺材直通通的,象个长木箱子,涂上黑漆,难看死了;长沙的棺材是厚木板拼凑而成的,靖县的是用六块整木头卯成的,比起长沙的好多了。有人发问了,成语“三长两短”是指棺材,怎么看也应是四长两短,难道棺材盖不算在内?这没人能解释得了(至今我也没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仍在困惑不解)。还有人提出这棺材是用一棵杉树还是两棵杉树才能做成?有说一棵的,把杉树劈开成四块就成了,也有说两棵的,争论不休。好在这东西就在我们的背后,转过身去用手量木头,量出棺材底厚近二十公分,盖最厚处达三十公分以上,这两块棺木也是最宽的两块,宽有五十多公分;两侧的两块最厚处也有近三十公分,测量完后一估算,如用一棵树的话,这棵树起码要六十公分粗,直径六十公分以上的树不好找,看来一棵树难以胜任,起码要两棵树才行,做一口得砍两棵大树,怪不得靖县大杉树越来越少了。有人再问,柳州的棺材天下闻名,有谁见过?比靖县的又强在哪里?这又没人能答,推测应该差不多,因为靖县靠近广西啦,要差也差不了多少,最多也只能是厚一些啰,除非木质不同,是楠木棺材,不知谁插了一句,能睡到这种就不错了,还去想柳州的?此话一出,大家都默不作声了。
又过了几天,晚饭后我们照例又到河边洗理时,遭到炮轰,所幸无伤亡(见上篇“三吓”)。这次遇险,不知是我们说的话不吉利,还是睡在棺材旁沾了邪气的缘故?或两者都有之,为什么这几炮不炸别人?惟独偏偏炸在我们四人的头上?在那么多民工中,只有我们四人是伴棺材睡的,也就是离棺材最近的四人,我又是四人中挨得最近的一个,一想到这里,心神不安不敢再往下想了。以后几天里我们对这棺材三缄其口,不再聊些忌讳的话题了,我对这东西又产生了畏惧感,睡觉时不敢挨着它了,尽量往中间挤,好在不久后我们完工回公社去了,离开了那地方,远离那对诡秘的棺材。也听有一种说法,棺材也能冲邪的,所以,我们才化险为夷,到底是那种说法正确,我百思不得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