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雄关
四:谢沐古道
在古道上寻找古关的思路是正确的。寻找谢沐关的失败是由于人们忽视了江永还有另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古道。
秦五十万大军五路出击百越并不是一帆风顺,马到成功的,沿潇贺古道进军的中路大军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潇贺古道在湖南零陵和道县之间必须翻越都庞岭,这条路就是在现代的交通条件下也绝非是一条坦途,如今司机们每次开车越岭,手心都要攥着一把汗,2000年前大军的粮草和后勤供给的困难就更可想而知。因此大军只能步步为营,在古道上与对手相持了三年,主将尉屠睢在征战中中埋伏而战死。
秦的西路大军沿湘江河谷进入广西,大军逆江而上入广西兴安再入桂林。此路由于开凿灵渠,得河运之便由湘江经漓江入西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由于开渠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奏效。
西路大军于是派出一支精兵,由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的峡口龙虎关进入江永,经粗石江,桃川,石枧,在小水越过牛岗岭经朝东进入富川,这是一条穿岭间谷地而不需越岭的道路,一路上道路虽然不算广阔,但沿途除牛岗岭外,其余皆一马平川,行军和粮草供给都十分便利,故进军神速。这支部队迂回到沿潇贺古道的中路大军的敌后,帮助中路大军迅速地消灭了扼守在潇贺古道上的敌军。两军在富川会师后中路大军获得了充足的粮草供给,然后入贺江再入西江,直逼广州,番禺,为秦平百越立下大功。
前112年秋,汉武帝为平息南越的叛乱再次兵分五路进攻南越。这次汉武帝派戈船将军经潇贺古道出零陵,派下濑将军经谢沐古道抵苍梧,两军再次在富川会师又一次重演了两路合击的故事。
由广西兴安--龙虎关—桃川—富川 ,这条道路在秦汉时期成为由西部入粤的极为重要的通道,牛岗岭关口则是这一通道的咽喉,在当时对南方的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于是秦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的同时,在南方的牛岗岭用就地取材的黄土依山筑起了一道关墙,并在这里建立了正式的关防体制。
而汉武帝在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决定设置谢沐县。谢沐县管辖这一通道经过的江永县夏层铺以西的粗石江,桃川,冷水铺,石枧一带。牛岗岭也在谢沐县的辖区之内。谢沐县的县治便设在现今夏层铺上甘棠村附近,离牛岗岭约
谢沐县是一个小县,从其设置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来看,设县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行政上和军需上支持这一通道和牛岗岭关口。
于是,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从逻辑上得出推断“谢沐古道就是龙虎关—桃川—富川这条道路,谢沐关就是牛岗岭关。”
我们把现今牛岗岭的地形地貌和史料上对谢沐关的描述相比照,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惊人吻合之处。
史称:谢沐关有两个隘口,东隘口叫牛塘峡,是天然的隘口;西隘口叫小水峡,是在较低的山岭上人工修筑的夯土关墙,两个隘口之间约有
现今:牛岗岭有两个缺口,东缺口叫牛塘坪,西缺口叫小水,两缺口相距7-8里。
史称:到了明代,谢沐关被称为“雄关”,在关的东西隘口分设岩口营和白象营,驻兵拱卫。
现今:在距牛岗岭的东缺口牛塘坪
不久前在牛岗岭的小水村缺口处更发现了古夯土关墙残垣的考古学的证据。
现存夯土关墙宽约5—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历史的推断,现实的地形地貌,和考古学的证据三个方面毫无疑义的得出一个结论:
牛岗岭就是当年战旗猎猎,号角争鸣,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古谢沐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