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谷先生真是好记性!那可是我的处女作啊!不过,也是我的关门作!
你说的高人当然是当时在文化馆的杨劲怡老师,他是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的,专攻国画。我那次能去县文化馆参加美术学习,就是搭帮他。学习大概是一个月吧?但那是在我最没有乐趣的日子里的最美好的时光!
当时,和我一起下放的知青以及长沙知青都已经招工的招工,读书的读书,离开了茶场。我则从大队小学回到了茶场,因为大队上有人说闲话:“自己队上的高中生不用,却养个外面的人……”我回到茶场时,还在茶场干活的知青没剩几个了,且都比我后来。好在我虽然教了两年书,并没有敢放弃拼命劳动。因为学校也要参加春插、双枪……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好好劳动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所以,回茶场后也没觉着特别苦,其实也是不容我去感受苦。说句实话,那时候我很木讷寡言,很少笑,没有思想……简直就是一台劳动的机器人!现在想来,搭帮是那样,不然会多痛苦啊……不说了不说了!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我现在的宗旨是: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后来我也想过考美术专业,但刚恢复高考时,每个地区只有一两个名额,我妹妹当时也在学画,所以我参加了理科考试,学的是工科。画画就成为了我人生的美好的记忆.
布谷先生说的“逸大哥”应该是刘勉怡老师,他混得不错,很早就调到了湖南美术社,现在已经退休了。见过几次,还和他们夫妻俩及刘一平夫妻俩一起去了韩少功的乡间别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