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两天看了帖子《知青日记一则》,它提起我们塘头大队知青李冬华、潘锦芳相继去世之事,因立立笔拙,不敢提笔写这段悲痛的往事,于是想起来贴出这篇文章,此文记录了塘头知青在12年前那次返乡活动和祭扫两位知青墓地的全过程。
时过境迁,知青们当年为故乡所尽的绵薄如今已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党的三农政策才是真正的雨露阳光,看到朵朵重返乌鸦河帖子里记录了乌鸦河的变化后,非常欣喜地想到:甘棠、塘头也一定发生了令人欢欣、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期待着,有机会,再回靖州看乡亲!亲 !
千 里 返 乡 记
(塘头知青联谊会第二号简报) 执笔:李晓湘、吴建坤
一千多里的旅途是在知青们的欢声笑语和被戏称为“两毛、两块、二十块、两百块和两仟块”的意外中度过的.已愈不惑之年的知青们在重温故土旧梦时,个个显得青春焕发、神彩飞扬.当晚8时20分左右,汽车在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后,终于到达目的地.此时的靖州城已是万家灯火,一片光明.8时40分左右汽车驶进贴满欢迎知青返乡标语的县招待所,吴展贵副县长和县政协主席张凝辉等县领导已在此等候多时.他们为知青们设宴洗尘,并安排知青们住在县委宾馆.
采访.副县长吴展贵代表靖州党政部门和人民向知青致欢迎词,并重点介绍了靖州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黄朝晖代表塘头全体知青作了重点发言.道出了知青“千里来寻故地”的情怀.其他知青也纷纷畅谈白己的还乡感受.最后,知青子女李鹂和黄捷代表塘头知青向县委赠送一面锦旗,上书“日日思饮渠江水.夜夜梦牵靖州山”.
座谈会结束后,在吴县长和其他领导的陪同下,知青们乘车前往靖州城参观街景、集市和重要的厂矿企业.今日的靖州城旧貌换新颜,过去那条黄土飞扬的大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所替代,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商店丛集,行人来来往往,街心行驶着汽车和“慢慢悠”(即长沙所谓的“叭叭叭”),知青们一时无法寻览到靖县老城旧时的模样.只有电影院一那座有数十级台阶的灰色建筑物依旧傍立在路口,引起人们遥远的回忆,二十多年前,这家电影院曾是知青心中的一块文化圣地.知青们出完下午工以后,步行四十多里路赶到县城,为的就是到这座电影院看一场《卖花姑娘》,(有的人嫌看一遍不过隐,就夜宿电影院的长凳,第二天又连看几场).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大家都感叹不已.
此行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靖州中药市场.进入市场的十字形街道后.可以看到耸立在街中心的李时珍雕像和两旁待出租的三层楼铺面.据说这个集市是个体户集资建成的.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另一个由个体户集资、即将投入营运的、规模宏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参观完两个集市后,汽车驶往靖州最大的一家企业一刨花板厂.该厂拥有80年代从西德引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大型厂房,还拥有占地将近四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堆满了巨大圆木的储木场.最后,汽车驶向水酿塘电站.当汽车经过“狗爬岩”时.黄家林和吴爱林及女儿下车留影.当年他和他哥哥黄家汉等知青冒着严寒和危险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打炮眼,为铁路建没挥洒汗水.电站架满了密如蛛网的高压线。水库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青山之中.知青们在电站大坝上漫步、留影,指点着远方苍茫的烟水和秀丽的山峦,心中充满了重返故里的欢乐。
下午两点多,我们驱车向甘棠镇进发。陪同我们的有吴展贵等县领导和甘棠乡政府专程来接我们的三位乡领导。太阳坪这个昔日知青搭乘便、客车的地方不再是旧日的面貌。枝柳铁路横跨碧绿的渠江水,铁路桥下面百米处增设了一个汽车轮渡。汽车过江后,经过燎原一队和老渡口,终于到达我们朝思暮想的甘棠乡。隔着老远我们就看到一条红色的横幅悬挂在公路上,欢迎知青返乡探亲。汽车开到乡政府大门口,鞭炮轰鸣,锣鼓喧天,聚集在大门口的乡亲们拥了上来,当大家看到塘头大队的老书记王开胜、大队长吴作友、秘书龙怀书、妇女主任李玉英以及各生产队的乡亲们时,止不住热泪直淌,大家和乡亲们双手紧握,为这场长达二十余年的久别重逢而感叹嘘欷。
下午四时,在乡镇大楼会议室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座谈会,除乡镇各级领导外,到会的还有塘头村、组的新老领导和部分乡亲,甘棠镇人大主席李林华、书记李玉豪、镇长赵纯永都发了言,表示欢迎我们返乡,并介绍了甘棠镇的现状,然后十五名知青一一发言,向乡亲们倾诉离别之情,吴建坤激动地说:“知青运动曾经有过辉煌的开头和悲壮的结尾,它在历史上是永远抹不掉,知青运动以前未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但是知青和甘棠乡亲们的深厚情谊将永存。”接着黄朝晖代表全体塘头知青向甘棠乡赠送一面锦旗,上书“日日思饮甘棠水,夜夜梦牵靖州山”。
欢迎会结束后,塘头乡亲们打着“欢迎长沙下放知青回乡探望”的横幅,一路鸣放鞭炮,敲锣打鼓,簇拥着知青们从甘棠镇来到原塘头大队部,在塘头村为知青所设的欢迎盛宴上,甘棠一中书记陈用早向知青们举杯致意:“你们知青在塘头乡亲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乡亲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那天正值蒋平的五十岁生日,人们为他频频举杯庆贺。乡宴结束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各位知青分别由原下放生产队的老乡打着电筒前呼后拥接回队上歇息。
这天傍晚,塘头八队老书记陈正和设盛宴款待知青,宴席中,县电视台播放了一曲熟悉动人的“父老乡亲”,这是知青们特意为靖县和塘头的乡亲们点播的歌曲,村长石昌云含着热泪举杯为知青敬酒,他说:“你们这次重回故土看望父老乡亲的举动正象你们点的歌中所唱的那样:“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晚上九时,在塘头十队、村党支部书记陈维普的家中举行了一次关于塘头村文教及经济发展的调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甘棠乡、塘头村各级领导和知青代表共四十余人,会上,村干部重点介绍了关于塘头村文化教育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知青代表和他们一起探讨了建立知青奖学基金和经济投资等问题,并决定把会议精神带回长沙同全体知青一道商议,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十一点多种才结束。
10日中午,知青和各队的父老乡亲依依惜别后,由各队返回甘棠镇集合,每个队的知青后面都跟随着一大群肩挑手提的乡亲,一大包一大包的糍巴、蒲荠、香菇、冬笋、柑桔、腊肉等塞满了知青乘坐的丰田大肥,甘棠乡政府为知青们设午宴饯行,午饭后,我们的汽车在一片鞭炮声中徐徐开出甘棠镇,很多乡亲跟着汽车走了很远,边走边掉泪;知青们纷纷从车窗向外探身招手,向父老乡亲告别,向甘棠、塘头这方浸透了知青的辛勤汗水,凝结着知青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铭刻着知青成长足迹的热土告别。
到靖州后,靖州县委设晚宴饯行,县委第一书记肖志亮亲自向知青们敬酒致意,欢迎我们再来靖州作客。
回到长沙后,知青们互相转告,把乡情尽可能地带给所有塘头知青,
靖州之行架起了长沙知青与靖州人民联络的桥梁。3月10日靖州县委和甘棠镇领导专程来长沙与蒋平等知青进行投资洽谈,蒋平个人为塘头村营造集体果林捐赠电动打米机27台,冯美琳为解决靖州化肥紧缺的燃眉之急,从数百户订单中硬挤出60吨尿素支援靖州,何克明为甘棠镇精心选购了一台货真价实的北京吉普,……。
曾任靖州县委付书记的蔡明远说得好,长沙知青为靖州出力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和加强靖州的造血功能上,这样将更有利于靖州的发展。
(李晓湘、吴建坤执笔,1995年3月底完稿)
写后记:
一年多来,很多长沙知青为靖州的振兴默默无闻地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精力和财力,在此,特向各位表示深深的敬意。
塘头知青联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