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靖县知青 → “二十四孝”知多少

您是本帖的第 65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二十四孝”知多少
雨后斜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击球手
等级:版主
文章:7244
积分:5015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0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雨后斜阳

发贴心情
“二十四孝”知多少

01 孝感动天——帝舜
  
舜是中国远古的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舜德行深厚,尧帝禅让天下与他。
相传舜的父亲瞽叟(瞎眼老头)是个糊涂人,他母亲去世后,瞽叟娶了个继母、生了个异母弟叫象。
舜的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舜,独吞家产,舜的父亲瞽叟也不辨是非,竟然听信他们毁谤,认为舜是个逆子。
舜的继母、异母弟象让舜修补谷仓的屋顶,等舜上去以后,他们去掉梯子、从谷仓下纵火,想烧死舜。正好在屋顶上有两个竹子编的大斗笠,下面有结实的绳子,舜抓住两个大斗笠当降落伞跳下房顶才逃脱;
他们又让舜掘井,等井挖很深了,瞽叟与象下土填井,想把舜活埋,舜在下面往侧面掘了个地道才逃脱。
他们容不下舜,舜只好离开家门外出,在雷泽打渔、做陶器、开荒种地。由于人们看舜忠厚,都愿意和他做邻居,不久他住的地方就形成了城市。
事后舜毫不嫉恨自己的家人,仍然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在外面辛苦工作,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打听到瞽叟他们家里困难,都偷偷送给他们东西,不让人知道就走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的时候,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曾经派九个使者扮做农民和舜居住在一个村子,看看舜是否真的贤能、忠孝。结果几年后他们都说舜是个真的贤良忠孝的人。
尧帝想培养舜,于是再次考验他。这次,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让他们看舜在没有人知道的时候亏不亏心,如果舜是假装善人,那么在夫妻之间他就会暴露伪装。几年以后,两个女儿都说舜这个人在私下里、没有人知道的时候都不亏心。
尧帝进一步放心了,有意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为了考验他执政的才能,先让他以大臣名义摄行天子政20年。舜治国公道英明,天下人民、万国诸侯都很服气。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帝正式宣布把天下禅让给舜,舜三次辞让,但是尧帝当时已经120岁了,做了70年帝位,尧帝坚持要传给他,说“我老了,你接班我放心、人民有福气了”。舜只好接受了帝位。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舜说“我听说兄弟之间应该分多润寡,我富有四海,可是我的异母弟象虽然不肖,却只是一个农民,这不合礼数”,于是封象当了一个偏远小国的诸侯(管大约一个县地盘)。这里的人民很多人说“我们为何这么幸运,有一个圣明的天子。我们又为何命这么不好,摊着这么一个贪婪愚昧的侯爷?”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被封到代国(今河北代县一带)当王。
汉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吕后专权。吕后为了给自己儿子争皇位,杀了赵王如意和戚夫人,槁得宫里其他夫人和皇子人人自危。
代王刘恒就把自己的生母薄夫人,从京城长安接到自己所在的代国奉养。
代王刘恒侍奉母亲薄夫人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在旁边伺候,困了就在旁边椅子上和衣而睡,很少回自己房里好好睡过一觉;母亲喝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一尝凉热、苦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代王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吕后的儿子也去世了。朝臣都议论让哪个王子继承帝位。大家都说“代王刘恒仁孝,可即帝位”。于是大家共同拥戴代王刘恒继承帝位,刘恒谦让推辞不过,只好同意当皇帝,称汉文帝。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为他的孙子汉武帝后来统一南方、扫平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啮指痛心——曾参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世称“曾子”。
曾参以孝著称。他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卖了柴买米、油盐酱醋等奉养双亲。
一天,曾参出去打柴买米,很久还没有回来。家里来了客人,没有东西招待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曾参刚卖了柴买到米,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米赶快回家,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孝顺,竟然能够与母亲感应到这种程度。
曾参学识渊博,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论语》中有“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这样得贤人尚且如此每天检讨自身过失,我们这样的愚人,更应当加倍努力修行、弥补自身的不足。
  

04 百里负米 ——子路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子路早年家中贫穷,只好外出打工赚钱、孝养双亲。
由于当时钱不好赚,子路自己常常在外面采些野菜、树叶子当饭吃,省下米粮留给父母吃。等他攒够钱买了一袋米,就不辞辛苦,从百里之外背着这袋米回家给双亲吃。
子路在路上走了三天才到家,一路上他不舍得吃米饭,只吃随身携带的野菜。
快到家的时候,子路用一点油把嘴抹得油光发亮,对父母说“我在路上饭店里吃得很好、饱饱的,你看,我嘴上都油光光的”。他的父母很高兴,觉得儿子能赚钱了。
父母死后,子路后来在鲁国做了大官,还成了孔子的门徒,他武艺高强,曾经保护这孔子周游列国。
有一年,子路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上百辆马车,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子路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禁不住怀念双亲。他流着泪说:
“现在我发达了,可是父母把我养大,他们却享受不到今天的福了。现在即使我想吃着野菜,给父母亲去背米,哪里能够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子骞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如今济南市山东大学附近有一条路,就叫“闵子骞路”。
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他的继母偏心自己生的两个儿子,经常到父亲那里说他的坏话,说他不听话、不懂事、不乖、不孝顺等等。闵子骞从来不去分辩,时间长了他父亲也不喜欢他了。他的继母还经常虐待他,想把他赶走,或者盼他死了才好,这样她自己生的两个儿子才能分更多家产。
有一年冬天,他的继母给他们做棉衣,她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的棉衣用芦花(芦苇的缨子)填在里面,外面看着鼓鼓的,其实一点也不挡风。闵子骞冻得不敢出门。
一天,父亲出门,让闵子骞赶马车,闵子骞冷得浑身发抖,把马绳子掉落在地上。他父亲斥责他“干一点活就偷懒狡猾,穿这么厚的棉衣还说冷?!”说着用马鞭子就照他的棉衣后背打过来。
那鞭子把棉衣一下打了一个裂口,里面的又轻又薄的芦花就流出来,象蒲公英一样飞散开去。父亲一看吓了一跳,这样的东西怎么能挡寒呢?他父亲才知道孩子受到了后娘的虐待,禁不住搂着闵子骞哭了起来。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狠心的后妻、把她赶走。
闵子骞却哭着跪求父亲,说:“有这个娘只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没了这个娘,连我那两个弟弟都要挨冻。求求爹饶娘吧”。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06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
郯子年轻的时候,父母年老了,眼睛看不清东西。有人说用鹿乳(鹿的奶水)滴眼、喝鹿乳可以疗治。
郯子家里穷,买不起鹿奶。为了得到鹿乳,他找到一张鹿皮,披着鹿皮进了深山,装做小鹿,钻进鹿群里面,钻到母鹿肚子下面挤鹿乳,用一个皮袋子装着准备回家供奉双亲。
这时有个猎人举箭要射杀一只鹿,鹿群四散奔逃,只剩下郯子。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站起来,猎人吓坏了,说“你不想活了?你这样批着鹿皮,被猎人箭射死怎么办?”。
郯子把自己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说我家养着一头母鹿,你跟我去挤鹿乳回家去吧,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莱子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他的父母都快100岁了,老莱子当时都70岁了。
  为了让父母开心,他一点也不说自己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董永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湖北孝感这个地名,就是因他来的。
  后董永父亲亡故,家里穷得没有钱买棺材埋葬。董永不忍心父亲被一张席子一卷葬在荒野,就在身上挂个牌子把自己卖了,换取丧葬费用。卖到一地主家里为奴仆,给人家种地干活。
  一天,董永下地干完活回来的路上,走得累了,在路边一棵槐树荫下面乘凉。忽然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愿意和他结为夫妇一起生活。董永大喜,欢欢喜喜和这个女子回家了。
  这个女子善于织布,她用麻线,织出来的竟然是象天上的云霞一样的锦缎。而且,她竟然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织成三百匹锦缎。董永夫妇把这些锦缎拿到街上卖了,用这些钱还清了卖身钱,给董永赎回自由,还剩下不少积蓄。
  两人准备出去自己生活,仍然走到那个大槐树下面,那女子忽然告诉董永:“我是天帝之女,是七仙女,看到你卖身葬父,非常感动,天帝命我帮你还债,现在该回天复命了。郎君保重。”言毕凌空而去。
  从此,这个槐荫所在的地方,就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丁兰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济源、焦作一带)人。
  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后来,丁兰娶了媳妇,他的妻子对木像不恭敬,丁兰告诉她:“俺从小没了爹娘,没有尽过一天孝,现在俺生活好了,父母都吃不上一口好饭,俺就用这种方式补补应尽的孝道。你以后要象对待父母一样恭敬对待这堂上父母的偶像”。
  他的妻子表面上答应了,趁丁兰外出,她又说:“一个木头人整天拜来拜去的,难道真有什么神灵?我倒要看看扎它它疼不疼?”她就拿一根针去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这时丁兰回家,看见木像眼中垂泪,手指有血迹,慌忙惊问妻子怎么回事?他的妻子只好说了,丁兰非常气愤,说“你这样对待我的父母,说你你还不听,你不是我的妻子了。”就把妻子休掉了。
  

10 行佣供母——江革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汉明帝时(汉明帝曾经梦到佛,从西域佛寺迎来中国第一批佛经,在洛阳建白马寺供奉),江革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7 6:28:25
石马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676
积分:58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1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石马

发贴心情

这里还没有二十四,不知怎的记得好象有温席、与曹娥投江及扮小孩逗父母开心等愚孝。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7 15:36:10
镇安大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62
积分:339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镇安大队

发贴心情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杀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樱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斜阳兄:各是一些么之家伙罗?看又看不懂,

读又不晓得读,要请扎韩国人来翻译一哈就好。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7 16:13:58
雨后斜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击球手
等级:版主
文章:7244
积分:5015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0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雨后斜阳

发贴心情

莫性急

11 怀橘遗亲——陆绩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当过东吴孙权的大臣。
  陆绩六岁时,他的父亲陆康在淮南刺使袁术手下当地方官。有一次,他的父亲带着他去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在宴席上拿出橘子招待宾客,这种橘子(桔子)是一种很小却很好吃的桔子。陆绩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橘子,就偷偷地往袖子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走的时候,大家都跪下磕头向袁术道别,陆绩袖子里藏的橘子两个滚落在地上。袁术看了大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藏几个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这么好吃的橘子,我母亲平时没有吃过,我不舍得全吃了,想拿两个给母亲尝尝。”
  大家都没有想到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孝顺母亲,都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郭巨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什么也不要,说“我年长,可以自己开荒种地,两个弟弟小,家产都分给他们。母亲归我养就行了。”他和妻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奉养母亲极孝。
  后家,当地遇到饥荒,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郭巨夫妇自己吃糠咽菜、以树皮草根充饥,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母亲吃。
  谁知祸不单行,这时,妻子生了个一男孩,家里又添了一张口,更加没法过了。(那时候又没有避孕和流产的,有了孩子就得生,很多穷苦人生了孩子养不起,只好溺死,造了无边杀业,只是无奈啊,阿弥陀佛)。郭巨眼睁睁看着这个孩子现在养不起,如果养孩子,母亲就吃不饱饭了。郭巨和妻子商议:“小孩可以再生,娘饿死了就没娘了。这个小孩咱们别要了吧?”夫妇二人抱头痛哭。
他们抱着出生不久的婴儿,忍着万分悲痛到野外挖个坑准备把小孩埋掉。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这天赐的黄金,买来粮食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养着孩子。
  

13 扇枕温衾——黄香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黄香九岁丧母,他小小年纪,就对父亲极孝。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再让父亲睡;寒冬时,他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黄香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大家举荐黄香任魏郡(今属河南安阳、河北武安一带)太守。
  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所以说,孝顺的人,没有对国家人民不忠的。
  
  
14 拾葚异器——蔡顺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
  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造反的赤眉军,赤眉军士兵看到他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还以为是敌人的奸细,用这种方式当作暗号传递情报,就把他抓到军营里面。
  赤眉军军官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不酸,留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是酸的,怕老母牙酸倒了,是留给俺自己吃的。”  
  赤眉军军官说“原来不是奸细,是个孝子”。于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姜诗、庞氏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都很孝顺。
  姜诗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庞氏常不辞辛苦,每天到江边挑两桶水回来。
  婆婆爱吃鱼,姜诗就常到长江边捉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说她竟敢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王裒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崔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王祥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
  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王祥砸开冰窟窿,也捉不到鱼。他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说“捉不到鱼,俺娘病好不了,俺也冻死在这里算了”。冰窟窿里忽然自行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慌忙带回家,给继母食后,父母的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吴猛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吴猛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想让蚊子吃饱了就不去咬父亲了。
古时一个儿童的孝心,竟然达到这样高尚的境界。现在的人啊,真是人心不古!


20 扼虎救父——杨香
  
  杨香,晋朝人。
  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孟宗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
  孟宗的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喝(老祖宗传下的中医给人治病不花多少钱的,都是开些草药、食品之类做药方,所以过去医生很受人尊敬。不象现在中国肆虐一时的西医,动不动开很昂贵的药、叫人动手术、化疗什么的,让人倾家荡产也看不起病,从中大赚昧心财,简直是该死的魔鬼。)
  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找竹笋。适值严冬,白雪皑皑,竹子根不发芽,没有竹笋。孟宗想到娘的病没有竹笋好不了,就很悲伤、扶竹哭泣。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庾黔娄
  
  庾黔娄,南齐高士,曾任孱陵县令。他刚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请假返乡。
  回到家中,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庾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
  庾黔娄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可是几天后,父亲还是死去了。
  黔娄安葬了父亲,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为父亲守墓守了三年,才继续当官。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宋神宗的时候,朱寿昌在朝中做了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注意,宋朝的官俸禄非常高,往往当一年官就够十年吃穿不愁。所以,宋朝的官员很少舍得辞官不做。朱寿昌这样做的确是难能可贵,是真孝子。宋朝不少官员都为了保官、升官,纷纷往上进贡,所以经常有什么往东京押运“生辰纲”之类的东西。宋太祖本意是想让官员高薪养廉,谁知后来变成了高薪养贪。)
  后来,朱寿昌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7 23:43:45
夏悸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老知青
文章:996
积分:77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夏悸

发贴心情
    可惜中国的好的传统留下的不多,所以才有啃老一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8 0:15:27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9375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