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鲜花开满那片热血灌溉的土地 来源:广东电视台 日期:2006-12-28 作者 :舒顺龙 ――写在《我的知青岁月》开播之际 《我的知青岁月》(海南篇)终于顺利播出了,作为这个节目的编导,我深知它不是完美无缺的,它还有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但是,知青们却给了它热烈的关注。每个深夜,都有许许多多的知青不辞劳苦地守候在电视机前,节目播完后,还有很多人或者上网留言,或者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节目的优点或不足,关切之情令我感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经历过无数风雨的知青们,几十年过去,虽然青春不再,但是他们的真情依旧像鲜花盛开。这份真情曾无数次地让我感动,所以,在节目播出之际,我要向每一个关心这个节目的人,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说一声:“谢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龚军,因为没有他提出这个选题,就不会有《我的知青岁月》(海南篇)。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我也不可能把节目的长度从两期变成四期,最后变成六期――用六期节目的篇幅来讨论一个话题,这在广东电视台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这,正是龚军副总监的眼光与魄力所在。同时,我也要特别感谢新闻频道的其他领导,正是他们的勇气与果断,才保证了节目顺利通过审片并顺利播出。 但是,我更要感谢众多给了节目无私支持与帮助的知青们――他们,才是这一场精彩演出的真正的主角。 作为一个不是知青的年轻的电视工作者,我看过的书籍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知青岁月大多与北大荒、云南有关,因此,海南岛上的知青生活对我而言真是一团迷雾。而做一个电视节目,除了要吃透那段历史,还要寻找合适的嘉宾,寻找大量的影像资料。我曾在广东电视台网站上发布过征集嘉宾的启事,可是那篇启事登了很长一段时间,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我也曾想方设法找到几家收藏机构,希望能通过他们获得一些影像资料,可是,他们一听说是电视台要用,立刻开出高价,我们根本无法承受。可以说,刚开始做这个节目的时候,真是举步维艰。 但是,随着我接触到的知青越来越多,我开始得到来自知青们的无私帮助。他们给我讲述那段过往的岁月;他们找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让我拍摄;他们甚至把从前的情书都拿给我看。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知青成真,她开始并不想讲述她所有的故事,可是,为了支持这个节目,她真正地豁出去了。在演播室现场,当我听到她把曾经叮嘱我不要讲出去的事一股脑儿全端出来的时候,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在公众面前,面对电视摄像机的镜头,讲述自己不幸的爱情故事,一点一点地撕开自己的伤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还有一个老知青霍东龄,当我在海南拍摄外景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开会。可是,为了帮助我了解那段历史,他居然从北京飞到海南,带我去农场、去胶林、去老工人家。后来,听说我们租用演播室,制作演播室布景等等都要花不少钱,霍先生又慷慨解囊,拿出十几万支援我们。为了让节目更具感染力,他又是作曲,又是指导老知青们排练合唱,还要找专业乐团配合,忙得不亦乐乎。他的那份知青情怀,也让我和其他每一个接触到他的人都深深感动。 当然,让我感动的事还远远不止这些。我走访的上百位知青,每个人都给了我点点滴滴的帮助。由于篇幅所限,我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从刚开始对海南岛的知青岁月一无所知,要完成两期访谈节目的任务都感觉无从下手,到后来把节目扩展到六期,知青们给我的帮助至关重要。虽然一个人做这样一个节目,让我备尝艰辛,但是同时,在和众多知青的接触中,我也体验到无数的快乐。每天,我都被知青们的精神激励着,作为一个电视人,能够有机会重新挖掘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让我觉得非常幸运。 感谢的话是说不完的,让我们一起永远地记住那些知青们,和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让我们衷心地祝愿每一个知青,祝愿他们的梦里不再有风雨,不再有洪水;祝愿他们每一次梦回海南,每一次在记忆中重新走过那片用热血灌溉的土地时, 心中的感觉就像我们的主题曲所唱的那样:那份纯洁的真情,永远像鲜花盛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