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头扑进那画框
____探访韩少功
翻开韩少功新作《山南水北》, 一股浓浓的山野之风扑面而来。第一篇“扑进画框”便象一艘轻舟,跃过蓝蓝的湖光,把我又载到了那个被作者称为八溪库湖的地方。为了寻觅山南神秘的“马桥”,探访水北心中的偶像,我和几位“钢杆粉丝”不辞百里,作了一次唐突的拜访。
正如作者所叙:“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与乘客交谈得知韩老师在家,我们兴奋不已,下车经指点走到他家院落,静静的,只有风的声音鸟的细语,,我拿出当年当知青的勇气大呼其名地一顿乱叫起来,惊动了一位邻居,然后便是电话,便是韩略显低沉的家乡话,便是一个叫我们喜出望外的约定......
在一个青菜翠翠的农家小院里,他含笑地把我们这几个陌生人迎进了屋。原木沙发,大蒲扇,短衣短裤,眼前这位朴实、健朗的中年汉子就是塑造了马桥众多的血性人物,把劳动写得那么美,将生活挖掘那么深的大作家么?这位语言的“魔术师”在与我们交谈时却又显得那么平实、亲近,我们谈汨罗长乐,谈江永茅草地,谈<马桥词典>中那些名字怪怪的人物,谈长沙知青孕育多年而难产的第二部"无声的群落",谈道路,月光,南瓜,水车......几支烟功夫,该告辞了,他把我们一直送出院门,当我们频频挥手回头再顾时,他还久久地站在那儿,八溪的南风轻抚着他那略显零乱的头发和宽宽的额头,背景是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山地,茂林修竹,农家小院,一派绿幽幽的绝尘的恬静......
从此,这一天,便成了我心中的佳期.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通过电话再听一听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我的枕头旁,陆续又增加了他的<暗示>,<大题小作>,<阅读的年轮><山歌天上来>......直到最近的这本具有挑战意识的<山南水北>.
打开散发着墨香的这本书,我仿佛又闻到了一股久违的混糅着青草,炊烟,牛屎气息的氤氲,,又见到了芸芸众生和屈子祠里不安的灵魂.
伴着第一声鸡鸣,聆听着远处传来一首首归隐乡野的心灵报告,我的梦更沉,更有回味......
湖南知青中出现了这样的人才,是湖湘之骄,是中华之光!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扑通一声,再扑进那画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