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慈利知青 → [转帖]与盛和煜一次艺术之旅

您是本帖的第 62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与盛和煜一次艺术之旅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转帖]与盛和煜一次艺术之旅
盛和煜

    他曾经以《山鬼》享誉海内外。又以《走向共和》创作的人物慈禧和李鸿章的形象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他曾经叫板:“我的台词写的很牛的,怎么就看不懂呢?”

    他曾经牢骚:“中国编辑地位不受重视,说大投资、名演员、名导演是电视剧收视率的保证,怎么就没有编剧的份?”

    盛和煜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六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六次获文化部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含两次“文华大奖”);剧本五次获“文华编剧奖”;剧本多次获全国“曹禹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大奖。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在历史剧创作领域享有“南盛北邹”的美誉。

与盛和煜一次艺术之旅

——用非常良好的愿望去理解别人所做的一切

    从《山鬼》到《走向共和》再到《夜宴》完成了他艺术事业上的三级跳。这个过程虽然美丽,但是却缺乏着一点点的真实,如果能够亲身伴这颗明星去做一次旅行,即使是短暂的旅行,也能看到明星背后最真实的一面。

    一位初中毕业就作为“老三届”知青插队落户至湘西慈利山区务农,而后修铁路,水库,当浇铸工的人在若干年后是为何走上专业戏剧创作这条路,创作出《山鬼》、《走向共和》、《夜宴》等成为享誉中外的传奇编剧的呢?

        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上午,记者有幸在盛和煜先生简单明亮的办公室里与他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心灵之旅,记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在旅途中去理解盛和煜先生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记录这颗明星背后真实的故事。

《夜宴》带我们踏上旅途

        行家常把戏剧创作者分为三类,一类曰“编剧”,能把传奇故事、新闻材料都编纂成戏,搬演出来,煞是好看。二类为“戏匠”,起承转合、悲喜交错,令人称奇。三类是“剧作家”,他写戏不在于娱人,不在于教化,而是把自己的生命感受融入其间,让自己把自己感动。业界人士都把盛和煜列入“剧作家”之列。

    盛和煜说《夜宴》原托生于《哈姆雷特》,最早邱刚健写的剧本叫《宝剑太子》,小刚写的时候变成了《夜宴》。当初他不太明白为何改名《夜宴》当他写剧本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夜宴》的大体框架,故事结局、人物高潮、情感高潮都在一场夜宴中,而且他认为人的欲望本身就是一场盛宴,人的各种欲望都在其中表现出来,所以给《夜宴》制定的主题是:“欲望可以创造一切,欲望也可以毁灭一切。”而剧中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欲望,又同时被欲望毁灭的时期,来表达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欲望的时代,是欲望创造一切的时代,同时也是被欲望摧毁的时代。

        盛和煜提到在拍摄《夜宴》有一场戏的时候,“青女(周迅饰):他叫我少吃糖,不过他又说,女孩子爱吃甜食,也不是什么坏毛病。婉后(章子怡饰):我以前也喜欢吃甜食”的时候整个剧组很多工作人员被深深地感动而流泪,都被这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所震撼。

  可是《夜宴》热映后,很快她的台词成为舆论焦点,许多网友评论“台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里面是马褂,外面是西装。”还有“台词每句都深含哲理,不像电影,像舞台剧”诸如此类评论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可是在这次艺术之旅中,记者感觉到盛和煜的《夜宴》把我们带入了未来的世界。全球一体化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世界的东西中国化,中国的东西世界化,用现代人的一些语言去向当今的人诠释历史剧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细节,这样的趋势已经是戏剧界的一条通向未来的规律。或许《夜宴》将会是戏剧界的一颗指明星。或许,过若干年后,再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也是一部绝响。

剧坛绝响《山鬼》带我们回到世外桃源

        盛和煜先生和善的坐在沙发上,双手抱着紫砂茶杯,带着浅浅的微笑望着不知名的远方,往事幕幕似乎浮现眼前,我们跟着他似乎也回到了他初中毕业刚下乡务农的时候。

        那时他在乡下劳动改造,在磨房磨豆子,累了,就仰天躺在山坡上,肚子饿的很难受,耳朵不时听到“送郎送到青草坪,郎脱小衣姐脱裙……”在这两大欲望地驱使下,他感到自己有另一种欲望在膨胀——创作欲望,感到自己的文学意识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开始觉醒。开始写诗歌、打唱本、写戏。然后他的知青三部曲——《血写的田园诗》、《现在的年轻人哪……》、《想穿牛崽裤的老知青》——诞生了。在这个时候盛和煜的眼神变的更加的详和,或许他在感激天地,他觉得自己的是幸运的,因为在每个年轻人都在寻找着未来的方向和梦想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和自己真正最钟爱的事业。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句话:会写的便会写,不会写的审阅。写得不好的升审阅,写得好的人,一辈子写下去。对文学的热爱加之他特异功能般的一目一页的阅读能力,让他很快就把许多古今中外的著作全部读完,每次戏剧理论家们来湘讲学,他都会听到忘我的程度。在学习的同时他开始反省自己的创作感悟到“我们以往的作家太缺少自信,以往的作品太少超脱感,而自信与超脱,就是作品跃上新高度的筋肉强健的两条腿。”

在这个时候,他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却对他说,“他的文章比戏剧写的好,潜台词非常丰富,让人震撼不已。”这使他觉得,戏剧这个旅途似乎离自己非常非常的遥远,为了在这条旅途上走的更快些,性格决定命运,他坚韧不服输的个性促使他一定要让大家从心底承认:“盛和煜,你的戏剧和文章都写的好,人也好。”从此,他不再把写戏当成自己谋生求路的一种手段,而是把写戏当成自己生命的轨迹,他开始把自己的悲伤,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寂寞,自己的一切感情融入到戏剧里,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全部托付给了戏剧。

        突然有一天,他去磨房碾米,碾好米后,再回生产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又要爬坡,累了,就在半山腰休息,他看见,天是青的,山峰是黑的,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月亮已经挂在了天边。在那交接之间就像太极图一样,周围安静的可以听到虫子爬行的声音,这是一次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体验,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而这种孤独却出奇的给他一种美好与豁然开朗的感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的奇妙的背景似乎马上把一个孤独的文学创作者的灵魂带到了两千七百年之前。非常遥远的时空,太古老,也太神秘,那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楚人,崇尚着太阳和凤凰,是一个火一般瑰丽、水一般清泠、金一般坚韧,木一般生生不息在这一方红色的土地上的古老民族。楚,由弱小到兴旺,从滥觞到鼎盛;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势,北借中原,南容蛮夷,东纳吴越,终于横扫长江中下游,成就了东周第一大国的辉煌。同样的背景下,一个同样孤独的文人出现在了他眼前——屈原。

      他受到这的影响飞奔到家,去拜读屈原的《离骚》和《楚歌》,被屈原的文学天赋所深深震撼,同时,他发现屈原的牢骚太多,而且有一种惟我独尊的态度,并与美人相好自居。他认为屈原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才华,却一生因为自己政治上的失败郁郁寡欢,感慨万千。而屈原却忽视了自身非常杰出的艺术天赋,而把自己的创作看成“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感觉到同样的背景的触动下似乎让他接触到了古时屈原的灵魂和情绪。他觉得此时他是世界上最懂屈原的人,似乎触摸到了屈原的灵魂深处。他感到,历史常常是会重演的,不禁一头扎进那神秘友人的迷雾中去体味。

      他开始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这时候,有一个十六岁的姑娘被判了十年刑刚刚出来,问了他一句话:“人是什么?”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大,是个哲学问题,很难解释。但是这个问题似乎也让他想通了,人不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吗。这是一种对自身的调侃和对生命的超脱,同时也让他感悟到,如果对人生的态度有这样的博大的话,所谓的人类沉浮,也就微不足道了。于是就写了《山鬼》,来体现一种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人的一种原始本质上的冲击。表达人永远是追求完美的,正因为永远都达布道,所以永远追求。

        如果说知青三部曲是以艺术去礼赞不屈的生命,那么《山鬼》就是以生命去感受戏剧。而《山鬼》也让这颗明星第一次开始闪烁着引人注目的光芒。

《走向共和》燃起爱国情怀

  戏剧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孩子,当创作者对它付出更多的爱与用心的时候,她会向你交上更满意的答卷。而她也有她的个性和情绪,需要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她的每一个角色,去理解她的每一个细节。

   《山鬼》像一个信号灯唤醒了盛和煜心中沉睡的巨人,也为盛和煜的戏剧创作之路指明了方向。从《山鬼》之后,他对文学的创作始终抱着虔诚、敬畏的态度,他艺术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将生命灌注、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开始尝试湘剧、京剧、粤剧、广东汉剧、歌剧、舞台剧、电视剧,电影。都成绩斐然,这颗明星开始越来越耀眼。

      当盛和煜任命担任《走向共和》的边局时,他感到一股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他非常用心的用四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与剧组人员研究谈论给作品定位并确定整个叙述框架。

  也是由于这股强大的民族使命感带给他了巨大的压力,当他写到第十集的时候,他感到不负重压,一种放弃的念头油然而生。好几个夜晚,翻阅史料,民族屈辱的斑斑泪痕,让他将书本猛的摔到一边,拍案长啸,难吐胸中悲愤之气,写到“最恨是马关”的一章是他口述的,当说到李鸿章由力争到乞求伊藤博文减少赔款时,他突然哽咽而不能言,转身走到窗前,眺望深邃夜空下北京城璀灿的灯火,任凭泪流满面。也因为同样的民族使命感,使他想这些情节能让观众理解,决定继续写下去。

  在这段时间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剧中主要人物如李鸿章、慈禧、光绪、张之洞、袁世凯、孙中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似乎还看到他们当时的眼神,感染到他们当时的情绪,甚至感受到了他们的呼吸。这部剧他写了整整几年的时间,他常常会为一句人物性格语言,一个描写用词,停下笔来,饶屋徘徊良久,在冬天,每到这种状况时,他有好几次全身冰凉衣服却被汗水渗湿,他就会脱下外套把整个人靠在一面墙上,真的呕心沥血。

  当他越思索,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他就越对先辈们充满理解和钦佩之情,如果这部电视剧定位是:“一部带有崇高悲剧意味的英雄史诗”,那么先辈们就是史诗中的悲剧英雄。

《走向共和》热播后,盛和煜对慈禧、李鸿章等人物的塑造引起各界巨大的争议,使他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盛和煜认为《走向共和》是一部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教科书,艺术作品就要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内心情况。他想表达的是希望唤起大家的民族精神,让大家了解先辈们在中国发展历程上探索和前进的事例,知道今天的来之不易。

  《走向共和》让盛和煜这颗明星更加夺目了,也使的中国的观众们认识了一位可以让观众更鲜活地看到历史人物许多角度和方面的编剧,这或许也是中国历史剧创作的一次飞跃,不再像以往的历史剧那样呈现在人们面前都是善恶分明的单一形象了。人始终是人,历史人物也是人,如果真的善恶分明的话,也就违反了人的自然规律,也就失去真实性吧。

                       “我好会写戏剧”

  戏剧是有生命的,她像个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不是傻子就是疯子,身躯的运作也就混乱了;戏剧更像个女人,无论这个女人外在多么美丽,如果内在的灵魂是丑恶的,接触久了最终还是遭人唾弃厌恶的。

        盛和煜曾经牢骚:“中国编辑地位不受重视,说大投资、名演员、名导演是电视剧收视率的保证,怎么就没有编剧的份?”

坐在“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行书对联前面的盛和煜先生轻松愉快地说:“如果把编剧的价值和位置放在应该的位置上,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有起色。但是他认为,无论多么重视编剧,无论电影、电视还是舞台剧都是导演的艺术,由于编剧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决定编剧是电影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戏剧的灵魂是演员诠释的台词,而台词也是戏剧的灵魂,如果灵魂里有瑕疵,她的外在再美丽再出彩同样还是会遭人嫌弃的。所以记者赞同盛和煜先生的话。

       盛和煜先生说曾经他也有过很多当官、经商的机会,但是他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文人,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觉得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中,他已经一退再退,退的无力再退了,只有这戏剧创作才识他单纯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小小的一块世界里。在这个小小的家园里,有着他的悲伤,有着他的快乐,有着他的事业,有着他的爱情,所以他要付出他全部的心力,甚至生命来守护她。

       曾经有业界人士评论他说,他是中国最有实力的编剧之一,而他却说要改一个字,把实力的“实”改为潜力的潜。他现在海象刚刚出倒的毛头小伙子一样,这么多年来这样的创作激情和心态都是不用维持的,一直都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不会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所以每个人都寂寞,尤其是搞创作的,而他的精神家园,他懂她,她也懂他,而他的一切个性,情绪都融图到这个家园里,在这个小世界里他不寂寞,所以创作激情和平和的心态是不需要维持的一直都是这样的。

多年的沉淀后,历经世事的盛和煜说:“我很会写戏。”他终于已经让大家承认:“他的文章和戏都写的好,人也好。”。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始终不渝地将那些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伟大人物放在自己的面前,把他们的行为拿来当作自己的镜子与楷模。原天下所有在文艺圈追梦的人能够在盛和煜老师的故事和言语中能够找到自己寻找等待已久的东西。


来源:新闻天地
阅读:240 次
日期:2006-12-5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9:36:47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盛和煜,男,湖南省常德市人。生於1948年古曆11月17日。現為湖南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68年高中畢業後,盛和煜作為“老三屆”知青,插隊落戶至湘西北慈利山區,務農 七年.修過鐵路、水庫,當過公社文化輔導員。後招工至工廠,當澆鑄工兩年多。1978年底調入常德地區戲劇工作室,從事專業戲劇創作。1986年調湖南省湘劇院任專職編劇,藝術總監。2003年10月調湖南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任編劇,藝術總監。六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六次獲文化部政府最高獎--“文華獎”(含兩次“文華大獎”);劇本五次獲“文華編劇獎”;劇本多次獲全國“曹禹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節“優秀編劇獎”等全國大獎。

其參與的戲劇作品有:
  
湘劇高腔《山鬼》(湖南省湘劇院演出)  
京劇《瘦馬禦史》(中國京劇院演出)  
京劇《黃荊樹》、《馬前潑水》《梅蘭芳》(北京京劇院演出)  
贛南採茶戲《山歌情》(江西贛南採茶劇團演出)  
廣東漢劇《蝴蝶夢》(廣東漢劇院演出)  
湖北花鼓戲《鬧龍舟》《十二月等郎》(湖北荊門藝術劇院演出)  
歌劇《現在的年輕人》(中央歌劇院、上海歌劇院演出)  
舞劇《邊城》(湖南省歌舞劇院演出)  
其編劇的影視作品有:  
(1)1999--2002年,創作大型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中央電視臺);  
(2)2000--2003年,總策劃並參予創作大型電視連續劇《乾隆王朝》(湖南電廣傳媒);  
(3)2003--2005年,任歷史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劇本指導、劇本統籌(湖南電視臺、長沙電視臺);  
(4)1994年創作電視連續劇《漢武帝》(合作)(湖南電視臺);  
(5)2001--2004年,任電視連續劇《倚天欽差》、《大清禦史》、《正德演義》總策劃;  
(6)2005年,應馮小剛之邀,創作電影劇本《夜宴》;  
(7)先後應邀到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進行學術交流和講課;  
(8)先後應邀為中國京劇院,中央歌劇院、總政歌劇團、北京京劇院以及湖南、上海、天津、廣東、雲南、江西、湖北等地區創作了許多舞台劇作品。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3/12 19:39:34

 2   2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1875 秒, 4 次数据查询